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田城)10年,是一个便于比较的时间节点。10年,足令一个城市渐趋衰落,也能让一个城市创造奇迹,迈向辉煌。
与黄石一样,安徽省芜湖市、湖南省岳阳市,在2004年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彼时,三城GDP分别为317亿元、285亿元、590亿元;2013年,三城GDP分别为1142亿元、2099亿元和2430亿元。
同处长江经济开发带,同饮一瓢长江水。从地理位置看,黄石在上头,芜湖、岳阳在下头。
问道芜湖和岳阳,黄石需要向它们学些什么?
“无中生有”的芜湖
一个产业支撑起了一座城。在芜湖,说起奇瑞汽车,所有芜湖人都为之自豪。
2013年,芜湖汽车销量已经达到80万辆。
“今天可以不谦虚地说,我们汽车专业是毕业了,我们会造车了!”7月26日,在上海奇瑞全新一代中级轿车上市会上,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说。
很难想象,这位国产汽车制造业巨头,在16年前还在数间研发陋室中伏案钻研,努力创新;更想不到的是,奇瑞这个无中生有的汽车品牌,会带给这个城市怎样的荣光。
10年的发展结果,用奇迹这个词来形容芜湖市,一点也不为过。
短短十余年,芜湖市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汽车城,被誉为“皖江之珠,创新之城”,走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最前沿;“东方迪士尼”方特高科技主题公园彷佛一夜之间蜚声四方,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知名创新型企业展露峥嵘。
芜湖的发展时刻显现这座城市的精神:开放、诚信、务实、创新、自由。
而创新,被放大到了极致。
推动金融创新,从打造皖江金融服务中心,到打造非省会城市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实现战略性跨越,打造现代经济的“芜湖名片”;
推动制度创新,率先出台科技创新系列政策,让芜湖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越、跨越发展”;
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产业升级工程、高新企业培育工程、创新载体建设工程、知识产权示范工程、科技金融结合工 程和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六大工程”,探索构建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各种创新要素充分集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新生态系统。
不断创新推动芜湖高速发展,“芜湖现象”甚至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
重产业结构调整的岳阳
岳阳市的发展途径,得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根据岳阳市统计局公布资料,1990到2007年,岳阳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1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保持在31-44之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由1990年的35.7上升至2007年的47.3,上升11.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在18年间吸收了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这说明,岳阳市无论是GDP结构演变,还是就业结构演变,均符合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岳阳的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劳动力就业也正朝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黄石的产业结构,还处在‘重重’、‘轻轻’、‘薄薄’的状态。”市经信委科技节能科一位工作人员说,所谓的“重重”,就是重工业比重过重;所谓“ 轻轻”,就是轻工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太轻;所谓“薄薄”,就是农业基础非常薄弱,没有多大发展空间。
言下之意,黄石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2013年,岳阳市继续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10.9∶55.2∶33.9。工业结构继续优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6。 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岳阳市更是紧盯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发。作为湖南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口岸城市,岳阳正加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打通湖南通向世界的“出海大通道”。
向兄弟城市学什么?
“芜湖的一个汽车工业,抵得上黄石好几个支柱产业所创造的财富。”市统计局综合科科长石杰说,黄石应该以此为鉴,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同时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企业组织结构。
石杰以马鞍山市为例,进行了说明。这些年,马鞍山市在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同时,汽车制造业、非金属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和机械制造及模具制造业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的支柱。全市非钢产业比重逐年提高,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非钢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0.6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1.9,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组织结构。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5家,是2000年的5倍,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一批“小巨人”企业加速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