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832|回复: 2

[史话兴国] 阳新龙港曹王殿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9-15 21: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913918123731.jpg
2014913918123732.jpg
2014913918123733.jpg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9-15 21: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国州(现湖北阳新)龙港,地处阳新县城西南50公里,西南与通山县交界,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东与瑞昌市毗邻。106国道纵贯南北,南达浙赣,北通京汉。这里商贾云集,市面繁华,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口子镇。
  龙港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四周群山环绕,峰恋叠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岩头尖和金竹尖,双峰并峙,耸入云端。一望无垠的林海,郁郁葱葱,密密层层,正是藏龙卧虎之地。

  中部平畴万顷,凝碧聚绿。朝阳、桂花、龙港三条小港相互交汇,碧波荡漾,两岸柳树如烟似雾。明代大学士、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曾有《龙港》诗,描绘龙港风光:一线飞流挂远山,寻源莫是武溪湾。滩前渔子鸣榔过,石濑磷磷响佩环。

  龙潭红橘、步云塔影、朝阳晨曦、金竹云峰、岩泉飞瀑、陵园松涛等风景名胜,引来八方游客,络绎不绝。

  龙港小溪刘氏村子在朝阳河南岸,村落坐北朝南,依山麓蜿蜒而建,状如月牙。有个风水先生仔细研究了这里的风水后说,此地莲花座,竹排地,能随水浮,能随水走,水之不竭,花则不败,是风水宝地。

  阳新刘氏族谱记载,小溪刘氏系唐末名将刘巨容的后裔。刘氏族人在朝阳河畔建有刘氏宗祠,宗祠之旁的株林水口有一座曹王殿,里面供奉的曹王就是唐末大将曹全 ,其中有段曲折的传奇故事。

  刘巨容和曹全晸结缘
  刘巨容(826-889),字德量,江苏徐州人。手格猛兽,勇力过人。根据江西刘氏族谱,刘巨容祖父刘近仁,生三子:刘隆道、刘隆德、刘隆文,刘隆道生刘巨容,刘隆德生刘孟昭、刘仲昭。

  唐朝末年,刘巨容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玩寇自重而闻名。早年是徐州的将领,后来庞勋之乱,刘巨容参加了叛军,唐军讨伐时又归正,被授以埇桥镇遏使之职。当时,浙西突阵将王郢反叛,起兵攻明州,自恃勇力,来势汹汹,一路豪夺。刘巨容沉重冷静,举弓劲射,将其射死,因功封明州刺史,后迁为州团练使。

  黄巢起义军南下江淮时,刘巨容又升任蕲黄招讨副使、襄州行军司马和检校右散骑常侍,最后荣升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一起屯兵荆门,抵御黄巢起义军,保卫襄阳。

  据江西省瑞昌县洪一曹氏谱牒记载:曹全晸名炳,生于唐长庆三年癸卯(821),早年在朝为官,曾迁居武昌兴国州永兴里,晚年归隐兴国州朝阳里曹坪。其人生之旅有“生于曹林(瑞昌洪一),隐于曹坪,死于曹井(今龙港林上村),葬于株林”之说。

  血色残唐,血雨腥风,唐帝国风雨飘摇。黄巢起义军攻州略县,势如破竹。朝廷命曹全晸为江西招讨使,率兵南下讨伐起义军。879年,黄巢大军数十万进攻襄阳,曹全晸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合兵在荆门抗击,刘巨容伏兵于树林中,曹全晸以老弱残兵挑战,黄巢恃众轻进,大败,死伤无数,收拾余众渡江东走。

  关于黄巢在此次会战中夺路逃生的事情,史家多有记述。刘巨容也因为随口说一句“朝家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贼,为富贵作地”,而留下了“玩寇自重”的不雅之号。

  880年,朝廷升曹全晸为天平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黄巢渡江后,兵势复振,率军十五万攻击青州,曹全晸手下只有六千人,绝地反击,竟然将黄巢击破。但手握大军的都统高骈拒不支援,曹全晸孤军难支,退屯泗上。

  黄巢率大军连夜追击,曹全晸不顾兵少,策马持矛,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杀到天明,手下军将损失殆尽。曹全晸大喝一声,连挑数员战将下马,突出重围。军中讹传曹全晸已阵亡。突围而出的曹全晸由于对时局深感失望,从此归隐田园。后来刘巨容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与隐居中的曹全晸过往甚密,遂成莫逆之交。

  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宦官田令孜、陈敬暄打听到刘巨容曾从师申屠生学过炼金之术,于是向刘巨容索求,刘巨容不与。二人怀恨在心,暗中向皇上诬奏:刘巨容与反贼王建通谋,在乾符六年(879)抗拒朝命追寇不力。龙颜大怒,拟赐死刘巨容。圣旨未发,曹全晸闻讯星夜赶到山南告知。刘巨容意欲待毙,曹全晸道:“大丈夫死得其所,方才死而无憾。皇上为奸邪所惑,滥杀忠良。你坐以待毙,不仅仅是愚忠,还陷皇上于不义,岂可轻死?”刘巨容幡然醒悟,于是连夜逃亡武昌兴国州,存下刘氏一族。

  刘巨容逝世前留言子孙:“曹公义厚云天,堪比关圣,凡我后世子孙,应当永铭曹公再生大德。”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9-15 21: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相公大战其外甥  不知什么时候,曹坪来了一位曹大相公,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济困扶贫,深得乡民拥戴。

  这一年,曹坪一带天旱接着水涝,方圆百里五谷无收,饿殍遍野,百姓吃野菜、树皮充饥。曹相公散尽家财救济灾民,又在家里用大酒甑蒸饭,大缸装茶,招待过往饥民,分文不收。穷人很感激他,四乡的人都去投靠他,不几年门下聚集了十几万人。

  曹相公的义举惹恼了当地屯积居奇的土豪劣绅,联名上告他来历不明,趁着饥荒收买人心,居心叵测。地方官将他押进了牢房。曹相公手下的人一听,火冒三丈,一齐涌到衙门,打开牢房,将他救了出来。地方官即上奏朝廷说曹相公招兵买马,意图谋反。朝廷闻报大惊,派陈敬暄之侄陈岳飞率官兵前来捉拿。

  陈岳飞本是曹相公的外甥,使一枝方天画戟,骁勇善战。曹相公见外甥统兵前来,便将开仓济贫实情相告,请他上奏圣上。陈岳飞早已受叔父密令,一定要置曹相公于死地,于是对舅舅施礼道:“外甥奉朝廷令缉捕舅舅,不敢徇私。”喝令手下拿下曹相公。百姓一齐涌进抢出曹相公,愤而言道:“朝廷奸臣当道,横竖是死,不如反了!”拥戴曹相公称了曹王。曹相公被逼上梁山,进兵与陈岳飞大战,尽管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但一群乌合之众,终究难敌训练有素的官兵。曹相公挺矛向前与陈岳飞厮杀,战了一百多个回合,招架不住,拖枪败走。陈岳飞穷追不舍,由曹坪追到金海,又由金海追到龙港。曹相公且战且走,退到龙港山下,前面横着一条河,河上只有一座十八节的木桥,这时,天上乌云翻滚,一阵瓢泼大雨下起来。曹相公催促人马抢过河后,令人把桥拆了,依后脑山筑城拒敌。

  陈岳飞追到河边,下令士兵搭桥抢渡。这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一丈,将树木都冲走了。桥搭不起来,陈岳飞只好命人马暂在山下扎营,自己骑着嘶风赤兔马,四处转了一圈后,想出一条计策,下令把几百面战旗,全部沿着河边插起来,诈称扎营,不再追曹相公了,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河叫“扬旗港”。
 
  陈岳飞暗地里派出一支人马,绕道插进赤苍垅南面,截断曹相公登后脑山的道路。

  曹相公连日与陈岳飞作战,士卒伤亡很大,他想先占住后脑山,再设法摆脱敌人。这天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曹相公刚刚走过畈头铺,远远听见前面有马在嘶叫。打探的人回来说:“只有许多马系在那里,却没有追兵。”

  曹相公知道这是陈岳飞的诱敌之计,怕中了埋伏,只好又急忙撤兵回去。那战马嘶叫的地方后来叫“马鸣山”。

  两天后,陈岳飞在扬旗港成功搭起几座木桥,全部人马过了河。曹相公抵挡不住,退到曹坪畈中间,前后都是追兵。这时,忽听十万人马一齐呐喊,各捧起一把土,转眼筑成一座土城来。陈岳飞下令将土城围个水泄不通。激战一日,这座土城终于被打开。为免一方生灵涂炭,曹相公在求得赦免无辜百姓之后,投井自尽。这口井因此称为“曹井”。

  曹王殿的历史沉浮
  曹相公死后,阴魂不散,化成一段樟木漂在朝阳河上。这时,小溪刘家有一位年轻媳妇正在河边洗衣,望见河水往下流,这段木头却向上游,游到了她面前,她用棒槌将木头往外一推,但一转眼又拢来了。她又往外一推,转眼还是拢来了。年轻媳妇感到奇怪,便对樟木说:“樟木,樟木,你如果有灵的话,就让我竹篮提水不漏,我就请人将你雕成神像供起来。”
 
  话音刚落,只见樟木随着流水抖动了几下,仿佛是人点头一样。媳妇当真打了一竹篮水提起来,一滴不漏,这就是“竹篮提水”故事的由来。她立即回家将这事告诉丈夫,丈夫连忙赶到河边,将这段樟木抱回来。
 
  到了夜里,樟木又托梦给夫妻俩,说自己是曹相公魂魄所化,请为自己修个庙,坐镇朝阳。夫妻俩醒来各自将梦一说,原来一模一样,这事便传开了。远近姓刘的人纷纷出钱出力,很快在朝阳河畔上修起一座简易的庙宇,把这段樟木雕成曹相公的神像,作为刘家义祖,供奉在庙里,这座庙取名曹公庙。

  明嘉靖年间,刘巨容二十八世孙、南昌府同知刘寿峤因奸相严嵩当道,朝廷昏庸,愤然辞官归田。见曹公庙已破旧不堪,他有感于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像曹公这样的侠义之人已难觅踪迹。为教化后人,他倡议族人捐资重建曹公庙。族人纷纷响应,在原址株林水口扩建起占地1500平方米的三重大殿,历时一年精心构筑,金碧辉煌大殿告竣。

  大殿复建后,刘氏族人每年重九要唱十昼十夜大戏,以戏娱乐,以戏教化,以戏酬神。刘寿峤将曹公事迹上奏当朝,明世宗于嘉靖庚申年(1560年)追封曹全晸为曹宣王,永镇朝阳,故曹公庙改称为曹王殿。

  清道光年间,兴国州知州高木龙来龙港办案,路过曹王殿,见殿宇庄严肃穆,不由自语道:“我乃一州之主不能称殿,一方之神岂可称殿?”不拜而去。轿马行不出半里,忽然腹痛钻心,高知州沉思:莫非刚才自语冒犯了神灵而招惩?于是又自语道:“曹王如有灵,即时止我腹痛,高某则即转敬香。”

  言罢疼痛果止!于是高木龙赶紧回殿敬香,并赐匾,书“果然灵”三个大字悬于正厅。

  曹王殿延至现代,历数百年。由于晚清的积贫积弱,民国的腐败统治,鱼米之乡的朝阳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附录
  1925年,中共阳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林上村南山垅成立后,共产党员刘南川、刘杰山、蔡略贵等曾以曹王殿为秘密据点,发动工农点燃了朝阳、茶寮、黄桥三乡大暴动的烈火。

  1929—1931年,何长工、李灿和彭德怀先后率领红五军四、五纵队和主力部队进驻龙港,开辟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曾把曹王殿作过临时指挥所。

  1939年,日寇铁蹄践踏苏区,堪为古迹的曹王殿被毁之一炬。抗战胜利后,刘氏族人捐资复修,孰料在“文革”时期被视为“四旧”拆毁,曹王殿再次沦为荒丘。

  改革开放,百废俱兴。刘氏族人于1995年第三次捐款在原址上重塑神像,仿建殿宇。

                                                                                                                               来源:东楚晚报( 作者 汪翔)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