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禾奴 于 2014-9-16 13:52 编辑
团风之秋
文/楚人禾奴
中秋过了,地处岭南的深圳,热辣辣的,依旧处在炎炎的夏天,燕子翻飞呢喃,没有要走的意思,池塘里几株荷花,犹如深圳的女孩,轻浮露点。偶尔下一场雨,树木花草像出浴的人儿,碧绿嫣红,赏心悦目。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多多少少有一点,秋的困惑。这不,一阵微风吹来,高大的榕树上,时不时地,坠落一片两片,半青半黄的树叶儿,在空中一个疲倦的转身,一个懒散地回眸,重重的砸到你的肩上,幸灾乐祸的样子,似乎与你一番耳语:“嘻嘻!我可该好好睡上一觉了!”树上的姐妹们,那个眼馋的劲儿,就别提了。它们多么向往:有一个集体长假,美美的睡上一觉,睡过秋天,睡过冬天,过了年,来个自然醒。唉!有点难!就像在深圳打工的姐妹们一样,是一个奢望的想象。也许深圳的秋天不明白:“秋储冬藏”的养生之道。自然那些花花草草,有掩饰不住的淡淡忧伤,与浅浅的惆怅了。
一叶知秋深,此时,楚江两岸,早中稻已是颗粒归仓,晚稻该是一片金黄,树木也不见得老气横秋的模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虽然荷花已将谢幕,荷叶依然婷婷,荡舟菜莲的女子的欢欣笑语,可比六月的荷花更显娇媚。“高树躲秋蝉,莲蓬挂荷弹;鱼沉萍开路,美人舞篙竿”(楚人禾奴)这应该是我的家乡楚江岸边,团风莲湖的一角。自然另有一番韵味。团风最美的还是秋天的晨雾,宛如你从睡梦中,看到一位少女,轻挥一条长长的丝巾,从长江飘来,顺着举水河,慢慢延伸,贴着新洲区,飘向青草湖,连着黄草湖,牵着黄湖,拽着詹家湖... ...婉约中的湖岸村庄;婉约中的团风小城,飘荡着淡淡的桂枝的清香,菊风的微凉,晨雾烟霞里,那羞羞答答的模样儿,像一个个初恋中的女高中生。这时,你还可以听到,从王家坊方向飘来,吴帝庙的晨钟,洪亮而深远,犹如那少女的心声,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
爽风送来桂枝香,明月相伴白玉床
更深露重楚江岸,菊花蕾动过女墙
湖草浅处栖流萤,苇荡丛中醉鸳鸯
一帘幽梦说与谁,枕上软语问秋娘
团风八九月的夜晚,有清新,有朦胧,有软香,有欲动... ...此时你若是初到团风,我敢保证,你一定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团风的秋天,比岭南的深圳,更含蓄,更妩媚,更具节令的识别性。她保持江南水乡的矜持,深沉,稳妥,缠绵的文化底蕴。又区别黄河北岸的裸脱,空旷,浮躁,粗野。你看团风的秋天:花适时地开谢;天应时地清凉,叶舒缓的枯黄;水适度的消落;山适当的通透,雾淡然的缥缈... ... “梧桐新籽,芭蕉含羞;菊花昂扬碧蕾,猩木舒展红袖”(金学孟)一切的一切,像一个智者,像一代哲人,有思想,有逻辑,有过程,有结局。完美的恰到好处。“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我想,也许就取决与这种独特的地缘气候吧!我不是牵强附会,不信你百度一下,在这只有8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是多少名人的故里!他们从这里“步青云而直上,御鲲鹏而遨游;寄龙吟于穹庐,伴虎啸而齐吼... ...”(金学孟)他们是:包惠僧,熊十力;他们是:张浩,林育南;他们是:秦兆阳,殷海光,李四光... ...他们是团风秋的真实写照,他们是团风秋天的丰碑!
——2014.9.15.深圳南山初稿
注*金学孟:男,1962年10月10日生,山东省临清市人。当代著名辞赋家、民生理论家、社会评论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