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大武汉贵宾★★
   
- 积分
- 431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9-18 22: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张友高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讲话
南山区教科中心 裴光勇
2014年9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同志们:
苍天呜咽,鹏城犹泣,白烛垂泪,乌云含悲。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张友高先生遗体告别仪式,送别我们的一位同事、一位挚友、一位亲人、一位英年早逝的好兄弟。
张友高先生2009年09月检查确诊罹患鼻咽癌,2012年12月发现癌症产生骨转移,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于2014年9月15日凌晨1时26分逝世,终年51岁。我们为他这样早早的离去而遗憾,为失去他这样的好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亲人而惋惜。在这里,我代表南山区教科中心全体同事和前来吊唁的宾朋好友,向张友高先生的英年早逝致以沉痛的哀悼,对张友高先生的亲属致以最诚挚的慰问!
张友高先生1962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彭店乡红寨村,1978年考入湖北省孝感地区农业学校;1981年毕业分配到大悟县禹王公社农技站工作,1983年调入大悟县熊畈管理区工作, 1984年调入大悟县党史办工作。1989年,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北教育报刊社,历任编辑、副编审。1996年南下深圳,任《特区教育》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2004年9月借调到深圳大学党办工作,2005年1月,调入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工作,任《南山教育》执行主编。
大别山铸魂 家国情怀终生难释 深圳大道上大江歌不止,
鄂湘粤采气影视小说创作不辍中原突围后擂鼓冲亢奔。
从大别山到江城武汉,再到鹏城深圳,张友高先生当过农民、乡镇干部、记者编辑、党史研究者,办过报纸杂志,最终成为全国著名的作家、编剧,先后被推选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艺术评审委员会委员, 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曾被《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列为深圳“文化名人”。拥有无数荣誉的他未给家人留下多少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食粮。
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友高先生,缅怀他的平民情怀,“铁肩担道义”的可贵品质。早在90年代初期,张友高先生就深入边远山区,开展教师工资拖欠调查,撰写的专题报告进入全国两会期间的大内参,为破解这一教育瓶颈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关注农业、农民及农村问题,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农村青年、留守儿童、孤弱老人的形象,描写他们的痛楚、挣扎与奋斗,关注他们的人生沉浮。
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友高先生,缅怀他不断创新,敢于质疑的时代精神。在担任《特区教育》常务副主编期间,破除教育机关刊物只居“庙堂之上”的先例,主张办刊物要“贴地而起”。写作也力主创新,2008年,创作了反小说体的长篇巨著《深圳大道》,被文学评论界誉为“迄今为止,最接近于这片热土上灵魂炼狱情境的作品”。力戒浮华,回归常识。其杂文、评论,针砭时弊,入骨三分,对猖獗的形式主义、拜金主义、虚假的为官政绩,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友高先生,缅怀他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顽强作风。创作的剧本《徐海东大将》《中原突围》《平型关大捷》,被称之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文学剧本英雄三部曲”,荣获飞天奖、金鹰奖,解放军电视金星奖和全国第七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奖项。重病期间,还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散文、歌词;病榻之上,还参与全国农民工文化送温暖行动,创作出电影剧本《春天里》、长篇小说《擂鼓冲》;逝世前一天,还在与朋友商谈《招聘爸爸》的修改,及动漫作品《字神》的分故事写作。
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友高先生,缅怀他才高八斗却不拒细小的务实态度。友高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大作家却不以大作家自居。工作务实求新,任《特区教育》常务副总编辑时,把地方的教育杂志当作大期刊来办;任《南山教育》杂志执行主编期间,把内部刊物当作公开出版的杂志来办,精心设计刊物栏目,认真对待每份稿件,事必躬亲,力求完美;南山区课程改革宣传和南山区两届国际儿童文化艺术周活动,友高先生精心策划撰稿,反复斟酌修改,精益求精,直至上下各方感到满意。
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友高先生,缅怀他热爱生活,笑对生死的坦荡心胸。历经磨难,却始终乐观豁达,坚强面对。特别是在与病魔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总把撕心裂肺的痛苦留给自己,把积极向上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其意志之坚和心底之宽让人既感佩又心痛。性格率直,语言刚烈,说话从不拐弯抹角。才华横溢却自嘲是“文坛土匪”;一身傲骨却侠骨柔情,集“乖女婿”“好丈夫” “柔情父亲”“好兄弟”“好同事”于一身。笑看生死,超然于世,两年前就写好遗嘱,诠释自己的生死观,并要求丧事从简。
在喧嚣的社会大背景下,张友高先生始终守持着沉静的心态,坚持着民间的立场,用手中的笔,赞美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为英雄人物作传,为时代精神鼓与呼,为一线的劳苦大众代言。张友高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一位有良知、有骨气的杰出代表,是一位从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文化名人,也是一位为深圳特区教育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功臣。
树欲宁兮,风不止,子欲养兮,亲不待。长生百年岂足,哀哉天降不幸。这位荆楚才俊,大别山的儿子,深圳一位充满思想活力和创作热望的作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南山为失去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惋惜,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同事而悲痛!今天,友高先生的父母失去了一个孝顺的儿子,儿女失去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妻子失去了一位坚强的丈夫。我们肠欲断,我们心已碎!
事业未捷身先逝,常使英雄泪沾襟。友高先生,市区的领导为你送行来了,和你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兄弟姐妹为你送行来了,你的朋友和同学为你送行来了,你的亲人和爱人为你送行来了!
长歌当哭,天地欲绝。友高先生,你就安心的去吧,天堂路远,多加珍重!
张友高先生永垂不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