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条通组公路,汪场镇雷场村村民樊涛的湖羊养殖场便出现在眼前,羊圈里传来一阵“咩……咩……咩……”的叫声。 23日,走进樊涛的湖羊养殖场,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酒糟味,在一个离地面40厘米、地板全部用一根根有着些许间距的木板条铺成的“吊脚楼”养殖棚内,数百只羊正从羊圈的围栏中探出脑袋进食。 “之所以把羊圈设计成‘吊脚楼’的样式,是为了便于收集羊粪做农家肥,同时也更有利于羊圈的卫生环境。”樊涛说,从自己2013年初开始养湖羊,养殖规模已由最初的146头发展到400多头,如果再加上在孕的小羊羔,预计到年底存栏量近700头。 2011年,在外创业的樊涛决定回乡从事养殖事业。刚开始他养殖了20多头肉牛,但由于种种原因,效益并不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湖羊养殖的项目,决定尝试养殖湖羊。 2013年初,经过多方考察,樊涛到江浙一带引进146头湖羊羊种,开始了湖羊养殖之路。 羊种引进了,养殖技术是关键。樊涛通过买资料、上网学习养殖技术、多次到江浙一带的湖羊养殖场“取经”,现在已然成了湖羊养殖专家。 以前村民们的花生、黄豆等收获之后,秸秆都堆在田间烧了,现在很多人都主动上门请樊涛去把废弃的秸秆免费拖回来,作为湖羊的饲料,等收集的羊粪转换成农家肥后,农户再拖去肥田。这样一来,他和农户都能得到实惠。 今年,樊涛将养殖场的发展重心从肉羊养殖向种羊繁育上转移,并联合邻村5名农户,成立了大有湖羊专业养殖合作社,今年已卖出种羊120多头,实现销售收入近20万元。 关于湖羊的饲养成本和经济效益,樊涛算了笔账:按照每天5毛钱的饲料成本来算,400头羊一年的饲料成本就在7万多元,加上每年2次、每次3种的防疫疫苗成本,养殖场一年的成本就近20万元。然而湖羊的经济效益也是大有可图,按照现在存栏量来算,3年见成效,3年后湖羊总量便能超出现有存栏量近10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为了缓解饲料成本的压力,樊涛种了13亩玉米地,但只能基本供给一半湖羊的饲料。 樊涛说,下阶段合作社计划流转20亩田地用于种植饲料作物,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养殖湖羊,让更多的农户靠养殖湖羊走上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