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福建
- 精华
- 5
版主
   
- 积分
- 3741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
2014年4月15日10:39荆楚网-湖北日报
永河千张,湖北红安县永佳河镇特产;南溪豆腐干,四川宜宾市南溪区特产。
它们相隔千里,却曾大同小异:都是豆制品,都从手工作坊起步,都具有地理标志产品特征,都不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巧的是,永河千张和南溪豆腐干的最大制造商,均创办于2003年。
然而,去年,永河千张产值为1500万元,南溪豆腐干却收获30亿元,约为前者的200倍!
工业化生产:
门外汉改变了百年轨迹
2003年的一天,四川南溪,两位门外汉坐到一起,居然改变了南溪豆腐干已延续百年的轨迹。
一位,是唐豆花连锁火锅店老板唐锐,另一位,是徽记瓜子创始人吕金刚。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创立四川南溪徽记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家乡传统食品——豆腐干。
在南溪,豆腐干制作历史悠久。“有名气,又好吃,应该有市场。”唐锐说。说干就干,当年,唐锐就聘请30多位工人,开始做豆腐干。 “最初,作坊的产量每天也就几百斤。”徽记行政总裁章大川回忆,“当时,市场对豆制品认可度不高,豆腐干销售谈不上红火。”
2007年,转折点出现。媒体频频传出奶制品安全问题。这让唐锐和吕金刚感到,豆制品的机会来了:从营养价值上,豆制品能够替代奶制品。当年,四川南溪徽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豆腐干。
自古传承的手艺,由此转向工业化生产。“这是南溪豆腐干第一次大规模工业化。”南溪区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德斌说。
在徽记工厂,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生产车间,从一楼到四楼都设置参观通道。负责生产运营的工程师周里洪指着一个个不锈钢设备介绍:“从泡豆子到豆腐干烘干、包装,主要是机器完成,豆子浸泡时间由电脑设定,豆腐干的厚薄,也可以事先设定程序。”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市场对豆制品特别青睐。徽记生产线开足马力,每天生产60多吨豆腐干,迎来事业的飞跃。
QS+保鲜:
八成豆腐干销往外地
“其实,工业化生产的豆腐干,要与作坊产品保持基本一致的风味,需要长时间摸索,还有不加防腐剂保鲜等问题。”唐锐说,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并不容易。
徽记食品的经验,引起了同行关注。郭大良心店就是其中之一。
在南溪城区内的郭大良心店,创立于1902年,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前店后厂。但2010年,郭大良心店在第三代传人郭红执掌下,也转向规模生产,在城郊建起约2000平方米的新厂。有意味的是,该厂的磨豆浆工序中,电动石磨与打浆机并排放置。“石磨磨出豆浆的口感,最能保持传统风味,打浆机效率高,口味基本一致。”作为百年老店,他们有自己的考量。
郭大良心店的转型,也是迫于市场形势。郭红坦言:“建这家新厂,为了通过QS认证。QS认证,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没有它,豆腐干不能在超市销售。”
现在,郭大良心的豆腐干已进入重庆超市。郭红说:“通过研发,不加防腐剂,我们的豆腐干保质期从1个月提高到5个月,具备远距离销售基础,再建新厂扩大产能,就可以销往全国。”
回头再看徽记。去年,徽记一家公司的年产值已达近8亿元,每天120吨产品通过超市、电商等渠道,销售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豆腐干走出南溪,徽记的销售网络起到重要作用。”王德斌介绍,吕金刚投资家乡豆腐干以前,在成都已经创立一家以炒货为主要产品的公司,旗下徽记瓜子已销售到全国,南溪豆腐干也就顺利借船出海。
据记者调查,目前,南溪生产豆腐干的约有40家作坊、10家工厂,去年产值达30亿元,除20%在本地销售,80%销售到外地,一部分还走出国门。
政府撑腰:
以品牌强势“招安”假冒者
2013年9月,世界最大包装食品拼图出现在第四届中国南溪豆腐干博览会上。28000袋不同颜色包装的豆腐干,拼出了南溪古城风貌,面积达到665.03平方米。
此前,南溪豆腐干已创造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2010年,世界最大豆腐干招待会,12000人同吃豆腐干;2008年,世界最大豆腐干亮相,它长4.21米,宽4.2米,高9.5厘米,重1.86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南溪区政府创造各种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南溪豆腐干知名度和美誉度。”南溪豆腐干食品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覃仁虎说,“南溪豆腐干比我们南溪还有名。”
知名度提升,假冒产品也如影随形。南溪质监局资料显示,重庆、成都、泸州、遂宁等地部分豆制品企业也在使用南溪豆腐干名称。
2008年,国家质监总局公告南溪豆腐干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溪区质监局局长陈华说,目前,在南溪有7家企业使用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由于打假,今年在南溪周边的一家企业,准备搬到南溪来。
王德斌说:“打假不是目的,关键是‘招安’,让那些本来想打南溪豆腐干品牌的企业,搬到南溪来生产,壮大豆腐干产业。”
悬念
千里渊源或牵新姻缘
“湖北千张好,准备今年去看一下,有家豆制品公司邀请我去。”南溪豆腐干郭大良心店店主、第二代传承人郭道福说,“说不定,还能合作开发新产品。”他自称是湖北麻城人后代,对湖北充满感情。
在南溪孝善坊豆腐干专卖店,总经理王锋拿出家谱,发黄而破损的纸张透露,祖先来自“麻城孝感乡”。麻城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王锋推测,豆腐干制作工艺,可能是从麻城传到当地,后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得知南溪豆腐干一年创造30亿元产值,永河皮子生产商程乐君表示:“南溪豆腐干能成就一个产业,永河皮子未来也能。我们已研究出新方法,新鲜皮子不加防腐剂,3个月不变质,而且在工业化中保持原有风味。”
两地豆制品,千里渊源会否牵出新姻缘?
记者手记
“鄂豆”能否习得“川豆”经济学
2013年,中国地理标志保持产品1600多个,湖北占135个,在全国位居第二。
资源优势能否转为产业优势?不妨从“鄂豆”能否习得“川豆”经济学入手。
分析南溪豆腐干发展轨迹,可以总结为“三化”。
工业化。手工作坊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其标志是,机器大规模应用。
市场化。地标产品走出深闺,出县、出省、出国,市场化本身是个过程。如果能在一线城市超市站稳脚跟,算是完成全国市场化。
品牌化。这是一个支持市场化的过程。在市场上,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有效完成“三化”,南溪豆腐干成就一个产业。
南溪豆腐干属于制成品。据国家质检总局资料,地标产品中,有60%以上属于农产品,例如京山桥米、随州香菇。如果把香菇生产为香菇酱,这一思路接近于南溪豆腐干的“三化”。
还有一类地标产品,产量很难提高怎么办?例如,鹤峰葛仙米,全球主要产区就在恩施州鹤峰县,可以走物以稀为贵的路线。事实上,鹤峰葛仙米平均销售价格达到每千克3500元。
所有转化的前提,是市场需求。根据地标产品本身的特点,它们本身就深受当地人喜爱,也被作为特产和礼品带到各地。从这一意义上讲,多数地标产品具有潜在需求。它们是等待开发的金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