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468|回复: 0

街道口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35

主题

138

帖子

26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65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4-9-28 19: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君和 于 2014-9-28 19:37 编辑

街  道 口

       “席地而坐去远行,自在流浪一星期。”
       在微信上晒出照片,话语,似乎正要去进行一场潇洒的旅程,但其实,想要的潇洒做到的也不过是拧起行包出发,不管不顾,随车、随便去某个地方。
       其实,可以随便去,想随便去的地方并不是无穷尽的,在旅途上,你可切切实实去实施,去的地方往往也就那么几个。
火车到达武汉。随便坐上宜昌的车,到达最多的地点肯定是武汉,所以在武汉下,在武汉下了又会去哪里呢,想来想去还是学校,就回学校吧。
        于是,地铁一坐直到街道口,出得街道口的站,就近找一家宾馆住下,我的流浪就到了站。
        说流浪还真谈不上。
       如今的街道口人潮汹涌,高楼林立,商业繁荣,走在其间不过是堵塞城市的又一个分子,哪里有流浪的影子,但我又确确实实是来流浪的。
       我在找一块安歇的地方,让心流浪,让心飘流,一个人,自由自在的,随心所至,自在游走。
       街道口的繁荣是哪一天变成这样的,这于我并不重要,我只在这喧嚷嚷的气息里静下来,到旁边书店买上一大堆的书,抱回宾馆,啃读。
         许多时没好好读书,此刻仔细的读,仿若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与书本为伍。
        街道口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繁荣呢?
         一天天,一年年,……那么长长的走来,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一九八一年的时候,我第一次来武汉,是哥哥送我来的,来上学,学校的卡车在新华路汽车站接人,哥哥在学长的带领下带着我上车,一路迎风飞扬地来到学校,哥哥带我排队报到,办各种手续,终于把我安顿好。
       那年刚满十五,因为是第一次离家,所以父母专门派哥哥相送,一安顿下来,我便到水房找水喝,那时的水房就是宿舍的一个房间,一排水龙头开着,我打开龙头就喝水,很是解渴,没想到了晚上拉起肚子来,同寝室的素萍看到我脸色不对,问我怎么了,我说闹肚子,她才告诉我水龙头的水是不能喝的。
        从小长在农村,一直喝池塘里的水,在高中时也是喝井水,哪里想得到城里的水居然是不能喝的,受了这一大教训,才知道要去买一个热水瓶,要打开水,城里的水要烧开了才能喝。
        那时的饭票还是需要交了粮票和油票才能购买的,哥哥带的油票不够,所以第二天便带我到汉口,找到在湖北电视台工作的王老师的儿子借2两油票,王老师的儿子很大方,给了我们半斤,我们非常感谢。
         从街道口到航空路需要转一次车,记得是在大东门转车,似乎从学校大门出来,到街道口的武珞路车站坐108路到大东门,再从大东门坐1路车到航空路,全程的票价2毛钱。
        那是我常常会走的线路,因为那时武汉只有一个新华路汽车站,我们只能在那里坐车回家,而我的两个同学在武汉医学院上学,我找她们玩便是坐这一路车。
        那时的学校所处的马房山还似乎是郊区一般,紧邻着菜地,走出几百米也就是农田,汉口人当年把武昌都抑逾为郊区的,我们那时的位置便真的与郊区差不多。
       街道口四面都是低矮的房子,简陋的小厂或小铺之类,和如今小镇上的街头差不多,唯一的豪华设施便是洪山电影院,尽管当时学生很穷,但在校时我还是犒劳自己看过一两场精彩的电影。
也似乎在那小铺里吃过饭,记得临毕业那年我有个富有的同乡,他特别豪华,请我下过两次馆子,喝过啤酒,我想那算是我在学校时最奢侈的享受了。
       而今街道口竟是满地的繁华与奢侈了。群光、新世界,未来城还有即将开业的大体积商业,这里成了奢侈品的汇集地,几乎代表着武汉这个都市的最繁华。
        穿行期间,为自己精选了三五件新衣,一付小女人做派。
        原来,奢侈也是用来醉人的,原先吃不起一顿小酒馆的女生如今动辙几千买一件纱衣真也算穷奢极欲了,想想似乎有些过,所以明天打算收手,再美丽的衣也不受她诱惑了。
       说来,我们也不过是奢物世界的一分子,意味追求精神,却还是被物质包围,被物质陶醉,心灵的追求最后还是融于物质财富之中。
所以难怪这街道口这么繁华,这么浮华,街头小店充斥着各种零杂不为充饥只为解馋,咖啡、食店不为饱餐只讲情调,倒是书店被挤到偏僻的楼上,许多地方书店消失了,街道口或许因为这个书店拥有几十年的历史才得以保存下来。
        不过,其间人丁稀少,书籍品类也不齐,早不是我当年顶礼膜拜似若圣贤的书屋,然,每次到武汉,回学校,我都要到那书店踯躅一会,闻闻那里的书香,感受那里的气息,就象三十年前一样拿起书慢慢翻,找自己想要的书籍。
       学生时代尽管很穷,书却是没少买的,尤其是诗歌,当时的街道口书店俨然是各大学校买书的圣地,聚集着门类齐全的书籍,即便偏生的哲学诗歌,这里也总是有售,所以我的许多几近专业的诗歌也是在这里买的,只不过后来这里的书越来越少,最后也很难看到,要到深圳的书城才能找到。
       昨天,再去书店,也只是找到了“华文青年获奖诗人诗歌”和季羡林的作品,都是大众能接受的书,再生僻一点的书也便见不到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会来这个书店,读读书,找找书,象几十年的重复一样,只要这个书屋还在,我们的青春记忆还在,我便是他的忠实的顾客。
         从书店漫步到学校一路走着熟悉的路,身旁走过无数陌生的人影,随影而过,到教室边转转,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一点都没有改变,实验楼还是那实验楼,还是我在时的样子,连马路也没有变,这一切不变最好,我方可偶尔找到曾经的影子。感受曾经的气息,怀念我们的学校。
       学校的操场还在那里,男生宿舍还在那里,还是原来的那个模样,三十年了,它一点都没变,随手拍一张照片发到微信,有人问“回学校了,”我不作答,不想作答,我的这份怀念是静悄悄的,安静的,不想被热闹,被问候,被寒喧,我只要走在这片气息中,仿佛三十年前一样。我不想跌回现实,不想回到现实,不想看到同学变异了的苍桑了面容。
        我要做梦,由着自己痴痴的梦,梦回少年,梦回我们在操场上奔跑,在上体育课,在跑接力赛,想我们在踢足球,有男生在看热闹起轰,梦我们系里最漂亮的女生在跳着舞,粉嘟着脸,梦我们高年级那个最黑的男生唱着草帽歌,那么动听,还有那些敢违反校规偷谈恋爱的男生女生。
       那个话特别多的湖南男孩曾打了背包要辞学回家,只因班上的那个女生拒绝了他。
那个一脚足球踢到我脑门的坏小子又在哪里。
        那个写诗的小个子,一脸的才华横溢如今还在写诗否,那年拖了一大捧的野菊花到教室,招摇地走过校区,如今可还有那个气势?
学校……真的是个做梦的地方。
         我们来这里好好的梦一梦,把我们几十年的纤尘清洗干净。
        学校,是我们心灵的圣地,我们来这里坐一坐把几十年累积的尘柯抛到九霄云外。
         我们迷惑了,可以来这里安安静静,吸取当年风发的义气,再一次开启航程。
        我们有些烦心了,来这里冷静冷静,回到最初,回到我们的起点,才发现,现在的烦忧真的多余。
        我们可以清零,让人生重回少年时,重回我们最初的本真。
        这一天,当我考虑开启巴楚文化首饰项目,重新出发,重新面临挑战,我知道,我选择街道口,选择学校,依托着这份繁华,安静着自己的心灵,将思想清空,看清市场,看清过去,看到未来。
       我为这一次的出发,清洗尘埃,明亮双眼。
      街道口,将目送我远行,就象三十年前一样。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三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