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4-9-30 20:50 编辑
----写在第一个“烈士纪念日”
2014年8月25日,当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这一决议时,注定给阳新县为新中国献出宝贵生命的20万优秀儿女以极大安慰。从此,那些无名字、无墓碑、无亲人的烈士们,终于有了一个被人再次关注的时刻。在这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前,对于那些永远不法获得烈士认证的先烈们,我们也应永远铭记。
在1840年后的不甘半封建、半殖民地奴役的反抗斗争中,太平天国的兴国军是最为阳新人所乐道的英雄团体。1853年至1955年太平军与清军在兴国大地的撕杀,让半壁山江边炮台和“铁锁沉江”的摩崖石刻铭记了二次半壁山之战的硝烟,而如今可见的三教山、陈山湖营垒更表明阳新曾经是太平天国进攻武昌的可靠后方。尤其是在1856年兴国军一举创造了包打洪山的佳话,而九位兴国军女兵战死东湖,则留下了“九女墩”这一令扼腕的历史景观,后来的国家主席董必武亲笔为纪念碑题词:“鄂中巾帼九英雄,壮烈牺牲后世风。”
在太平军的英烈中还有“洪门秀才”方周瑚;太平天国状元刘继盛;兴国军总领孙从鹤;兴国军育才官胡万智;刘中昆等,他们构成了阳新在太平天国时期为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批赴死者。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之初的辛亥年间,出生于龙港新屋铺的肖钟英,则在汉阳攻防战中上演了血洒江城的壮举。1911年11月27日,汉阳十里铺失守,已转移到武昌的肖钟英自发组织敢死队援助汉阳起义军,登岸肖钟英就身中炮弹骨肉全无。其英勇行为得到鄂军都督黎元洪的抚恤,后国民政府追认褒奖。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便进入到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之中,这一时期阳新人民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也成为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精神动力。据统计,阳新县在抗日战争期间直接损失人口约为8.7万,其中就包括一大批与日军作战牺牲人员。据国民政府公布的1937至1944年间抗日阵亡将士中阳新藉就有134名,他们分别历经淞沪、太原、台儿庄、武汉、长沙会战以及中国远征军作战,血洒上海、江苏、山西、湖南、湖北、浙江、云南甚至缅甸等地。
这里更要记住那些手无寸铁,无缚鸡之力的学者、文人、老者,在面对日寇屠刀时所表现出大义凛然、不屈不挠民族气概的人们。
刘堪恩,出生于阳新白沙七房的一位留洋博士,出任上海沪江大学校长时正值日军侵占上海,1939年日本侵略者为粉饰太平,通过各手段企图诱使刘堪恩出任伪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就是这样一位阳新人,在面对屈辱与死亡的时候,他选择了宁死不屈,最终饮弹上海滩。
1941年一介书生的冯伯竟在同样面对生死的时候,依然发出了:“吾年已愈七十,值大敌当前,虽不能抗于武力,何难抗以为死?屈身负国,宁死不为。”
阳新最著名的是柯家堍村的柯董氏、柯金氏、柯陈氏、徐柯氏、洪舒氏、陈氏氏和陈桂姐等9位妇女。1938年9月,日军侵占了阳新。12月12日,日军塞木部侵占了柯家堍村。而9位妇女便组成了抗日游击队,与日军展开战斗最后退守山洞,被日军发现。由于洞深幽密,日军不敢入内。于是,日军搬来柴草,加上毒药、淋上煤油,点火熏烤。9位女杰,宁死不屈,直至全部殉难。
刘玉卿,湖北枣阳人,曾任国民党别动军团长。1941年,他联络35名流散的军人,组成敢死队,以“投诚”日军的名义,进入了阳新县城,秘密开展抗日活动。在准备夺取日军军火库中的行动前,开了个“活人追悼会”,并合影留念,以表抗日杀敌到底的决心。当日军警备队队长冈崎正一郎根据日探的密报,弄清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后,便假称给他们发枪并正式编队,将刘玉卿等36人全部逮捕,押到富河的南岸全部枪杀。临刑前,36位壮士个个高呼:“打倒日本军国主义!”,“伟大的中华民族万岁!”36位壮士的鲜血染红了富河水,也让阳新人记住了他们。
2014年9月30日,点点秋雨如苍天泪花,清洗着松柏与天空,数千名烈士的后代来到纪念烈士的地方。人们素衣凝神经历着第一个纪念的庄重形式,近二个小时的雨中等待,让人们多少体会到些许烈士们在生与死的决择时所本有的神态。一个没有讲话、致辞,只有歌与曲的仪式,似乎架起一座与先烈对话的心灵桥梁,让思想与精神的碰撞,灵魂自我洗礼。
让我们共同记住,他们也是英烈吧!
作者:阳新县档案局 曹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