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圆梦中华情
——首届麻城寻根圆梦旅游文化节侧记
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夏峰 万永庄
同脉同根血浓于水,共叙孝善同话亲情。
9月26日,阳光微洒,漫山吐翠。麻城市古孝感乡都度假村广场,旗幡猎猎,鼓点阵阵,首届麻城“寻根圆梦”旅游文化节在这里举行。
这是一曲寻根的乐章,移民的盛会。“湖广填四川,麻城过一半”。麻城,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千百年来,麻城移民后裔已遍及川渝大地,每年前来麻城寻根问祖的川渝人士络绎不绝。此次节会,吸引了国内知名的移民文化研究学者,四川、重庆移民后裔代表,国内知名作家200余人聚集古孝感乡都,寻求亲情之根、文化之根、血脉之根。
这是一次圆梦的征程,文化的丰碑。此次节会由麻城市古孝感乡都度假村承办,以寻根圆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国·麻城孝感乡”全国散文大赛颁奖典礼;寻根祭祖主祭大典;湖广移民与孝感乡现象学术沙龙;寻根圆梦旅游文化节篝火晚会;国庆七天乐等,表达同根同源、圆梦中华的家国情怀。
大槐树下,同祭移民先祖
“恭请移民先祖升位……鸣鼓迎祖。”当日上午10时许,随着主祭人悠长深沉的吟诵,在庄严肃穆的祭祀鼓声中,主祭大典徐徐开启,将整个节会活动推向了高潮。大家相聚在大槐树下,同祭移民先祖。
只见奉祀队从中轴线缓缓走来,此时此刻,大家的情、大家的思、大家的缘、大家的梦也被隆重而神圣地开启了。
十八声鼓响,敲响了川渝先祖的壮烈征程!十八声唢呐,吹出了移民后裔的寻根之途!
6名精神威武的侍夫抬着三牲,徐徐走来;5名庄重威武的侍夫,手持五谷器,缓缓走来……
向古孝感乡移民先祖敬献肴馔、鲜果、敬香、奠酒、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向古孝感乡移民先祖三鞠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一项项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顺利进行着。最后,在一曲情真意切的独唱《回麻城》的歌声中,撼人心扉的主祭大典悠悠落幕。
是啊!正如歌中所唱,问一声家在何处,你的名字让我们泪眼模糊。梦里盘桓着的桃林纯色,依旧花开如故,魂牵梦系的寻根问祖,今天梦圆此处。握手相知故乡人,认祖归宗中华情!
据了解,这是我市迄今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寻根祭祖主祭活动。这是文化麻城建设年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下第一乡都,川渝移民“乡愁”所在“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在寻根开幕式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记协主席周勇,以这个只有亲人间才有的问候,开始了他饱含深情的致辞。
去年国庆节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已过花甲之年的周勇已是第三次来到麻城。
“为何钟情这片土地?”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倾诉衷情:“对于我们这些湖广移民后代来说,孝感乡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们的乡愁所在。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孝感乡人,但孝感乡在哪里?常常被人指引到今天的孝感市。”
去年10月,周老第一次来到麻城寻根,人生地不熟,却受到了麻城父老乡亲的热情接待。今年4月,他第二次访问麻城。返程后,他在重庆晨报刊发了主题为“梦里湖广,麻城杜鹃”的整版麻城杜鹃花摄影作品,在川渝引起了热烈反响,引发了重庆日报、重庆晨报联合开展的“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两报10余名记者,自5月30日从麻城开始,沿着当年“湖广填四川”的迁徙路线,到6月18日重庆直辖市17周年之际形成高潮,连续推出了50多个整版,25万余字的报道,并进行全媒体传播,阅读量超过千万人次,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孝感乡”,已成为麻城移民文化的标志。
52岁的重庆涪陵人梅邦华,有着多年寻根经历,此次是他第四次来麻城寻根,深知寻根的艰难和意义的重大。古孝感乡都不少认识他的村民打招呼:“回来啦”。
“就是回家的感觉,认祖归宗的成就感更强了。”梅邦华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千百万川渝移民的心声。
“您在哪里?数千重庆鞠氏在找您!”
600年的风雨,吹不散那血浓于水的一脉相承;两千里的纵横,剪不断这萦绕心头的魂牵梦绕。与周勇、梅邦华不同的是,重庆晨报的资深记者鞠芒勤两次来麻城,还没能找到一脉相连的鞠氏亲人。
今年5月,他第一次踏上麻城这片故土,公私兼顾:一方面参与“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另一方面受重庆鞠氏家族委托来寻根。在麻城呆了7天,每采访一个对象,他都要问认不认识这里的鞠姓人,问了百余人,还通过当地户籍管理部门帮忙,都没能找到亲人。
此次他再次来到麻城,依然是两项任务——报道节会兼顾寻根。“还是没有进展。”说这话时,鞠芒勤这个硬汉子,眼睛湿润了。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念家谱——‘我从哪里来,我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我不会灰心的,我相信一定能找到。”鞠芒勤说,重庆千余鞠氏家族已商定,不论何时找到,都会把那一届的家族联谊会移到麻城召开。重阳节即将到来,他们还将在重庆举行首届鞠氏敬老活动,有300多位老人参加,其中最大的有90余高龄。“老人们都等着我带着好消息回重庆啊。”
“您在哪里?数千重庆鞠氏在找您!”——鞠芒勤大声呼喊,切切期盼。并一再拜托记者,帮忙呼吁一下,一有消息就告知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