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4-10-6 19: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侨光的世界眼光——来自湖北侨光石化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报道之一
.记者尹玲玲.
一家3万元起家的乡镇石化机械小企业,如何能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屹立30年?
一个曾陷入低谷的民营企业,如何起死回生,焕发生机,成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指定供应商?
公司董事长文昌格底气十足:“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品质,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的唯一出路。我们坚持了这一条,公司才走到今天。”
9月16日,彭场太子湖工业园,侨光车间内,机车轰鸣,焊花飞溅,工人们紧张忙碌;厂房一角,木箱装载的成品整齐排列,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72岁的文昌格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步履坚定,显出青春光彩,如同他的侨光公司一样,历经风雨却永葆活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昌格和27名台属集资3万元,在杨林尾镇创办了一家小五金厂,这就是侨光公司的前身。30年间,他们从冲垫圈,做活页等小五金起步,还种过树、腌过菜,直到进入石化领域,才彻底摆脱困境,走向坦途。
30年弹指一挥间,侨光一路挺过来,成为仙桃本土企业的一棵常青树,一根具有标志意义的标杆。
坚守石化机械行业,却不墨守成规;坚持创新,事事想在前,干在前,干别人想干而不敢干的事,这成就了文昌格,成就了侨光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借智”、“借脑”还是新鲜事,一些企业首鼠两端、举棋不定时,侨光就高薪聘请了机械行业的技术专家,从而进入这一领域,走出了改变命运的一步。
1998年,当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石化全行业不景气,陷入低谷,侨光困窘到快“关张”时,文昌格选择了坚守。他认为,石油、石化是永久的朝阳产业,调整是暂时的,调整的目的是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侨光来说,“面”上的调整正是转型升级的好机遇。
正是在2009年,侨光从单一生产反应器内件转向吸附塔格栅的技术攻关与制造,进军石化机械制造的高端领域。
2013年12月27日,是侨光的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日子。这一天,海南炼化60万吨对二甲苯项目打通全流程、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芳烃成套大型工业化装置制造国产化成功,打破了美、法等国公司在全球的数十年垄断。
让侨光人自豪的是,这一项目的核心设备——624块、总重量520吨的PX吸附塔格栅正是湖北侨光制造的。“侨光造”可完全取代进口,而侨光的制造成本比国外低60%以上。
侨光为此付出了艰辛。4年时间,侨光投入4000多万元,引进和汇聚了20多名国内顶尖专家全力攻关。公司自主研发了“全自动条形筛网焊机”,生产出高精度的吸附塔内构件,此前只有美国、法国等少数国家掌握这一项技术。侨光的这项技术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侨光也成为国内首家掌握PX项目吸附塔内构件核心技术的企业。
侨光的世界级眼光换来了今天的成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侨光就以3万元年薪聘请华科大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公司与石化行业的各大石油化工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华科大联合,建立了产品试验试制基地,组建了自己的“智囊团”。
2012年,公司从外地引进一名焊接专家,经过专家的培训和带“研究生”,侨光公司焊接水平达到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拥有9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公司成功掌握多项反应器内件制造核心技术,有多项产品替代进口。2010年12月,公司被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订单可超过2亿元,基本都是与中石化攻关成功后配套的PX项目。”文昌格介绍,按目前的态势,今年公司税收估计能够达到1000万元,2015年将再创新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