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会场鲜花锦簇,缤纷多彩,花香怡人。花海中,游客们在赏花的同时,还不忘拍照留念。志愿者们,不顾疲惫,该现场带去欢乐。来到茗山,吃农家饭尝农家菜自然是少不了的一道程序。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生意十分红火。周边的一些居民看到了商机,在会场里摆起了小摊。 会场里,花开遍野,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七万游客竞赏园博会 主会馆对面的花海当中,一对年迈的老夫妻格外引人注目。老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伸出头,用心嗅着一朵艳丽的玫瑰花,看起来十分陶醉。身旁的老伴小心搀扶着她,一同欣赏着眼前姹紫嫣红的美景。 据了解,老奶奶姓柯,今年已经86岁高龄,老伴比她年长一岁。柯奶奶说,很早就听说园博会要在茗山举行,心里十分激动,一直期盼着过来看看。如今亲眼欣赏到五颜六色的花海,柯奶奶止不住一脸兴奋,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和老伴开心地聊着什么。 “这是我这辈子看过最美最多的鲜花。”柯奶奶说,虽然自己腿脚不利索,但这趟园博会之行没有白来,希望鲜花美景能继续保持下去,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到。 远远望去,杨桥水库旁一片紫色马鞭草花海美不胜收,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小张是一名武汉的大学生,听说黄石举行园博会后,和室友约着来茗山赏赏花,顺便进行乡村一日游。 看着漫山遍野的鲜花,小张也咧着嘴笑开了花。她告诉记者,一大早就坐首班车从武汉赶过来,虽然旅途奔波,但是一点都不累。小张拿着沉重的单反相机给记者看,短短半小时,已拍了数百张照片。
50名志愿者热忱待游客
七万余名游客来到各展园亲近园林、赏析美景,与美景相互辉映的,是园博会志愿者们高效、贴心的服务。 “我曾经做过多次志愿者,当时看到招募园博会志愿者的倡议,我想也没想就报了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刘恒说,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志愿者还需要专业化的培训,“不仅仅动作、语言需要规范,连笑容都是有要求的。” 虽然是第一次做志愿者,但刘恒一点都不生疏。对于这些需一板一眼做出来的礼仪动作,他并没有觉得难,而是把这些礼仪培训看作是完善自我的过程。面对游客的咨询,刘恒也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解释,尽最大努力提供最细致的服务。 在开幕式现场,两位身穿道具服装的瑰宝宝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游客们纷纷上前与之合影,并和他们逗弄玩耍。然而,道具服装里隐藏着的是两位汗流浃背的志愿者。 湖北师范学院大二学生赵凯,是其中一名扮演瑰宝宝的志愿者。由于阳光曝晒,短短一小时的时间,身上的T恤已全部汗湿,头发湿漉漉地搭在脸上,而俊俏的脸庞早已被闷热得通红。 和其他志愿者相比,赵凯的工作显得比较艰巨,但他毫不埋怨。“男子汉大丈夫,这些都是小事儿!”赵凯说,热的时候就出来透透气,只要游客能玩得开心,这点工作不算什么。 在实战中成熟,在服务中成长——他们是来自大冶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用他们的话说,参与园博会志愿活动就是经过专业化培训后,进行团队化协作,达到社会化融入的素质提升过程。
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 据悉,园博会举办首日迎来了73000余人次,其中外地游客28000人左右,周边地区村民等自发游客和散客约45000余人次。 园博会的火爆开幕,不仅为游客们送上了一场花的盛宴,也为周边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良机。园区经济的升温,让当地村民赚了个满盆钵。 今年44岁的杨桥村村民吴和林,房屋就和园博会主会场挨在一起。他瞧准了时机,投入了50多万元建起了“野猪林休闲垂钓乐园”,一次接待可达到300多人。 这些天,吴和林忙得不亦乐乎。“闻花香、看花海、吃纯正的农家饭、无污染的农家菜。”他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从园博会早上开幕以来,家里的生意兴旺得不得了。钓鱼、赏花、吃农家饭,一体化的服务让游客们都尽兴而归。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几家不同规模的“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生意十分火爆。 据了解,目前仅茗山乡在园博会前期就60多户农民申办农家乐。村民金国兵家是达到营业标准的农家乐之一,可同时供50人就餐,10多人住宿,四层小洋楼已装修一新,后院山林放养着一群群土鸡,侧院是挂满累累果实的果园,前院的有机菜园让人沐浴一片清新。他相信,这样的悠闲农庄风情,作为人们紧张工作之余的休闲之所,必然能受到广大都市人的青睐。
园博周边经济红火
除了农家乐之外,小摊小贩也成了赚钱的捷径。在湖北理工学院读大三的小张这几天放假在家,听说最近家门口举办园博会,她便同弟弟一起批发了一批花环在会场周边售卖。小的花环卖10元一个,大的15元,仅2个小时,姐弟俩已经卖出80来个花环,比预期的生意好得多。 茗山乡是乡村园博会的主会场,最为壮观和震撼当属万亩花海了,全面建成后,将成亚洲最大的玫瑰园,其中6000亩玫瑰花已经连续四年丰收,周边10个村的4000多村民直接从中创收。 杨桥村村民陈怀英,今年54岁,曾想外出打工,联系了多家工厂,都因过了年龄上限未能如愿。在村里,像她这样的50岁至60岁的村民还有很多。 玫瑰园的建成,让他们不用奔波在外,就近在家门口上班。每天早上8点,陈怀英准时来到离家仅0.5公里的玫瑰园,做一些施肥、浇水、除草之类的田间管理,中午11点多回家做饭,下午2点再去田间劳动,晚上5点多就能下班回家。每月收入1500元到2000多元不等,除每亩土地每年转让费240元以外,她一个人每年稳定收入2万元有保障。 因为玫瑰园及美丽乡村吸引游客,陈怀英老公从开三轮车跑客运,每年也能收入2万多元,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一家人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 如此看来,“生态富民”这个主题的确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