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13
贵宾
   
- 积分
- 5885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
大悟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短板”。要完成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坚持不懈走工业强县之路。
一、大悟县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税收贡献率低。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够,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经济增长点少。2013年,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7家,达到65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7.9亿元,同比增长12%。但全县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为42家,年销售收入在2000—5000万元之间的规模工业企业为11家。全县只有京华彩印、金利源、华龙生物制药、悟道茶等5家企业被纳入孝感市百家骨干企业。加之乡镇工业经济块头过小,规模工业企业效益低下,43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8.8亿元,只有城关镇规模工业产值过10亿元(14.8亿元),还有3个乡镇规模工业产值为零,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甚远。
(二)工业发展制约因素多。一是开发区龙头作用不强。开发区建设起步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产业基础差、关联度不强,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园区吸引力、承载力、辐射力不强,工业经济“龙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园区规划范围内存在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甚至少数招商引进企业征而不用、圈而不建,严重影响了工业用地效益,影响了园区的招商、建设和产业发展。二是要素“瓶颈”仍然突出。在资金方面,由于现行体制影响,加上国家信贷政策调整,我县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在土地方面,随着国家工业用地新政策出台,新征土地难度加大,工业用地不足成为制约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的重要因素。在能源方面,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全社会涨价因素带动工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给全县工业生产带来较大压力。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低。目前,我县工业仍然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缺少拳头产品和主打品牌,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较低。四是招商引资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一大批项目,但新引进项目成长还有一个较长过程,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缺乏。同时,部分工业项目没有形成现实投资量,建设进度较慢。2013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58个,内联到资额75.88亿元,数据可观,但质量不高,全县实际落户项目不多,建成投产项目少。
(三)发展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发展方向不明。工业强县的理念没有根深蒂固,工业发展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而收益期和见效期相对较长,没有“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恒心和决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届接着一届干,是很难有所作为。工业企业发展定位特色不特、优势不优的状况客观存在,招商引进中依托特色、依托资源、依托项目、无缝对接不够,存在着招什么发展什么,没有系统的长远谋划。二是创业氛围不浓。大悟是革命老区,先知先觉萌芽较早,所以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但由于受计划体制影响较深,封闭意识残留较重,特别是观望思想、“等靠要”思想和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突出,习惯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想当太平官、过舒坦日子,没有多少人愿意办企业、闯商海、创大业,眼巴巴坐等机遇流逝,守着金山过穷日子,这种不良倾向,就如盐碱地播种,创新创业难以发芽开花;就如沙漠中栽树,企业、企业家难以生根壮大。三是进取精神不足。少数乡镇和部门满足于现阶段取得的成绩,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对标赶超,小成即满、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只愿纵向比进步、不愿横向找差距,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对大悟交通、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认识不深,“闯、冒、拼、超”的意识不强,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创业激情,缺乏赶超干劲,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的全民创业氛围还不浓。
二、对大悟县实施“工业兴县”的财政思考
(一)积极整合财政资源,助推工业经济发展。一是更新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治穷先治人、治人先治魂”,彻底破除观望思想、“等靠要”思想和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积极践行“快、激情、事业凝聚人心”的工作理念,发挥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充足活力,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和辐射力、带动力。二是拓宽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视野。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地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支持做大做强骨干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对重点商贸企业的服务,巩固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发展,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三是完善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手段。以财政投入为导向,探索建立金融扶持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综合运用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支持工业发展投入格局,创新财政支持工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打造工业发展平台。一是做大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县城投公司平台作用,加大土地收储和“招拍挂”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融资功能,为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提供财力保障。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对来源不同的各项财政资金进行整合归并,“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的聚集和倍增效应,并以此引导和撬动民间投资,破解资金的“瓶颈”制约,支持工业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其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三是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按照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的要求,抓好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协作配套,加快“六大基地”建设步伐,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壮大现有园区企业,推动以外引外、以商招商,真正做到引进一个、招来一群、带动一片,使“两区两园”建设不断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成为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项目落脚和聚集的主要平台。
(三)坚持扶强扶优扶特,支持壮大实体经济。坚持资源配置、优惠政策和政务服务优先向工业倾斜,健全支持、服务、激励政策体系,壮大工业实体经济。一是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实施骨干企业提升工程。支持京华彩印、金利源服饰等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技改扩能、延伸产业等方式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竞争力和龙头作用。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帮助悟道茶、华龙生物制药以及胜达木业、欣瑞特医药、风绿科技等企业朝“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加速成长壮大。大力实施小微企业孵化工程。统筹资金、政策、信息等财政手段,引导生产要素配置,帮助安娜时装、艾特包装等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规模。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牢固树立“大悟以外就是外”的思想,面向国内外、县外所有投资者敞开大门,全面放开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大招商、招大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上掀起新一轮开放高潮,把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汇聚大悟,并使其激活、激荡,形成涌流并涌动起来,让每一颗创业创新的种子都在大悟开花结果,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强化招商成本意识,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实行引进项目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的标准管理,提高招商实效。三是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全民创业是一个地方的发展之基、致富之源。建立健全支持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充分利用大别山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县域经济调度资金等专项资金,以专项前期费用补助、无偿投入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广泛动员、引导、鼓励广大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兴办企业、领办实业、自主创业,努力培育出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稳商的氛围。一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坚决革除怕吃亏上当、怕担风险、怕背上骂名、怕肥水流了外人田等落后观念,消除“恐惧症、近视眼、红眼病”等不良现象,在全县上下倡导和形成“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思想观念,“客商发财、本地发展”的双赢思维,让外来企业家进得来、留得住、发得了,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崇商文化。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健全县“四大家”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务公开,认真落实“两个隔离”、“全程代理”、“安静日”、“入区许可”四项制度,营造开明开放、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深入开展“四霸六强” 、“三堵五闹”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势力违法犯罪。严厉查处“三乱”、吃拿卡要、违规执法等行为,坚决杜绝“开门招商、关门宰客”现象,营造规范严明、保护投资的法治环境。
(作者系大悟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