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肖婷 熊峤)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昨日,是辛亥革命爆发103周年纪念日。提及辛亥革命,就不得不提革命家、大冶人黄申芗。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前夕,大冶还地桥镇黄若芬村新祖堂落成,辛亥革命元勋黄申芗的孙子黄铉特地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驱车赶回故乡。黄铉的到来,引得乡亲们和还地桥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早早在村里等候。
一提到祖父黄申芗和父亲黄简,黄铉的话语里是掩盖不住的自豪。
黄申芗:从民主革命者到共产主义战士
黄申芗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从一个爱国的民主革命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期间,经历过反清、反袁、反蒋抗日几个阶段,为革命奋斗40余年,却未能见到新中国的诞生,遗憾而终。
16岁投身民主革命
日本留学结识孙中山
1900年,中华民族受到外国的欺凌。当时正在求学的黄申芗在新思潮的推动下,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先后组织过同心会、鼎新会、新民会等革命团体。那一年,黄申芗只有16岁。
黄申芗的反清思想其实是有根源的。父亲黄三驿原是一个秀才,一生很重民族气节,小时候常向儿子讲起先祖黄若芬抗清救明的事迹。由于父亲的诱导和启迪,加上亲身感受到的民族压迫,黄申芗很早就萌发了推翻帝制的思想。
1905年春,黄申芗投到湖北新军三十二标当兵。为了宣传革命,黄申芗常常利用讲堂、饭厅等处发表演说,或者散发一些反清的宣传读物。这样,很快就在新军中团结了一大批同志。日知会遭到破坏后,他在湖北新军中最早发起组织种族研究会,以后又组织过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等革命团体。共进会湖北总部一成立,他将各团体归并,加入共进会,并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此期间,黄申芗曾部署过一次起义,虽然夭折于襁褓之中,但它使湖北革命党人接受了一次战斗的洗礼。1910年3月,湖南省米价日益上涨,并发展成为闹米风潮。革命者焦达峰准备借此机会在湖南起义,便写信给黄申芗要求举兵响应。黄申芗与众人商议后,决定成立临时军政府,将于4月24日凌晨发动起义。谁知布置刚刚就绪,就得知长沙闹米风潮已经平定,焦达峰也中止起义计划。黄申芗便决定按兵不动。岂料风声外露,加上有人告密,清政府下令全城戒严,并派宪警逮捕黄申芗。黄申芗素来机警,他察觉到不对劲,想办法及时逃出,但受到通缉四处逃亡。
一年以后,武昌起义爆发。这之前,黄申芗曾在大冶、阳新、咸宁、通城、崇阳及兴国、瑞昌各地做了大量的发动工作,成绩显著。
南北议和期间,枪炮声刚一停止,湖北军政府内部的斗争却愈演愈烈。因不满黎元洪的所作所为,黄申芗被要求出国求学,也因此在日本东京结识孙中山先生,并参与孙中山着手筹组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黄申芗回到武汉,策划讨袁事宜。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黄申芗应邀任湖北靖国联军参谋长。其时,黄申芗母亲胡太夫人七十大寿,孙中山、黎元洪都特地为她题了扁额表示祝贺。黄申芗受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晚年加入共产党
长期从事情报战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时任江西水上警察厅厅长的黄申芗对蒋介石不信任,随即辞去职务,移家至江西省彭泽县。这时,他采纳了其兄黄壬芗的建议,在离彭泽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买了一些荒山和荒田,从大冶老家招募了些闲散劳力,办了个小型农场。但好景不长,当时彭泽山区的治安不好,土匪猖獗,抢劫事件时有发生。就连他曾十分看重的一位侄子,回家省亲期间,也被土匪杀害。于是,黄申芗把农场托付给长子黄元和表弟胡九如管理,搬到了庐山居住,自号六泉主人。他还没有从侄子被害的阴影里走出来,噩耗再次传来,于安徽大学求学的次子黄宣因病去世。这接二连三的事情,让黄申芗倍受打击。1930年,他又带着部分亲戚去了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终于又燃起了这位老战士的战斗激情。黄申芗开始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有了联系,并在1932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辛亥革命元老的身份和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等有利条件,长期为党从事情报工作,在隐藏战线上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段时间,他的寓所在襄阳北路44弄仁德村15号,是一幢三层楼的房子,他将其全部买下。这里地处深巷,极其隐蔽,又在法租界内,所以党的秘密联络站就设在这里。他寻找失去联系的党员和进步人士,并设法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共产党员。上海成为孤岛后,他深居简出,谨言慎行,组织诗社,作为革命工作的掩护。
长期从事艰苦危险的秘密情报工作,黄申芗操劳过度,以致成疾。1942年1月30日晚,黄申芗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享年58岁。
1959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根据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的建议,经研究决定,追认黄申芗为革命烈士。1983年7月,由中央民政部重新颁发了烈士证。
黄简:追随父亲成为革命志士
黄简兴趣广泛,爱好丰富,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无不涉猎。为了投身革命,他放弃了曾经梦想,投笔从戎。然而,黄简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投笔从戎受牢狱之灾
黄简,字孚於。1909年出生于大冶,那正是父亲黄申芗在武汉从事反清活动的时候。1910年春,黄申芗受到清廷的通缉,四处流亡,而尚在襁褓中的黄简也遭受牵连,随家人一道流落至江西,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苦难生活。
1923年,黄简与兄嫂随同父亲一起迁往江西,先寄寓于南昌,后定居于彭泽、庐山等地。不久,黄简与二哥黄宣一同进入安庆(时为安徽首府)圣保罗中学读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毕业后可以直接升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或武昌中华大学,但他却喜欢画画,于1929年冬考上了上海美术专门学校。
入学后,他努力学画,学过素描、水彩、油画,为了拓展绘画领域,又学习中国画,下苦功夫临摹中国古代名家的作品。绘画之余,又学习篆刻。他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有所建树的画家,为美术事业的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彻底粉碎了黄简的梦想。民族受到侵略,他怎能安心作画?他决心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疆场,后经友人推荐,在国民党军队某部任政治组长及少校参谋。然而令他不解的是,部队不是向前线开拔,而是开到了皖南祁门一带,国民党打内战的目的很明显。他动摇了,最后怀着惆怅的心情离开了部队。
1935年12月9日,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学生运动爆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回到上海(那时家人皆在上海)后,黄简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去,并很快成为骨干。
黄简的行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被法国巡捕房逮捕,后引渡至国民党特务机关。黄简受到严刑逼供,但始终不屈。一次又一次肉体上的摧残,使他痛不欲生,尤其是精神上的折磨,更使他无法忍受。他只求速死,有次受刑后,趁特务不注意,一头向墙上撞去,顿时血流如注,昏死过去。经多方营救,黄简被国民党当局判刑,关进了苏州反省院。
四处奔波英年早逝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国民党同意释放政治犯,黄简获释,到江西彭泽投奔大哥黄元。
在彭泽,黄简再次受到牢狱之灾。他出面招募一些从抗日前线溃逃到后方的散兵游勇,秘密组建抗日游击队,却被县政府以“通匪”罪缉捕。黄简因涉世不深,缺乏政治和军事斗争经验,又一次遭受牢狱之灾。得大哥黄元搭救出狱后,黄简就留在彭泽,随后结婚,并喜得一子黄铉。
1940年夏,黄简挈妻携子取道宁波回到上海,帮父亲经营养蜂场。从此在这水乡泽国,处处可见到黄简来去匆匆的身影。他经营管理有方,所得收入,除自给外,还可以贴补家用。这种日子没过多久,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黄简将妻儿安顿在大冶老家后,只身来到武汉,先后任湖北省立高中国文教员和汉口市立一女中英文、美术教员。因坐牢时染过肺病,又受过严刑拷打,1943年黄简旧病复发,体力渐感不支,只好辞去工作回乡养病。
当抗战胜利的好消息传来时,黄简的肺病已近晚期。1946年夏,不满37岁的黄简去世。
黄铉:为还原祖父事迹而努力
1940年出生的黄铉没有享受到祖父的庇荫,在41岁之前,他甚至不知道祖父黄申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还原和丰富祖父、父亲的生平事迹。
难忘阳新三溪的支教岁月
当父亲黄简去世时,黄铉才刚6岁。虽然祖父黄申芗与父亲黄简名声在外,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12岁的黄铉进入大冶一中读书,初中毕业后又考到黄石一中。每逢放假,到各厂打工,便成为他最重要的事情。背水泥、抬煤、扛砖头,什么样的脏活累活,他都干过。背棉花包时,一阵风吹来,瘦小个头的黄铉被晃得东倒西歪。
所幸,那样艰苦的日子很快过去。1960年黄铉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随后任黄冈高中语文老师。没多久他便决定到阳新三溪中学支教。在这期间,黄铉结婚,夫妻两地分居,两个儿子相继出生,直到1974年才回到武汉实验学校任教。
由于没人照顾,黄铉将两个孩子送回大冶老家,交给母亲代为照顾。无论黄铉走得多远,他始终对故乡充满深厚的感情,一如祖父和父亲。每当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家乡和乡亲总会给予最大的帮助,这就是他们心中最坚强的后盾。
还原一位真实的辛亥志士
1981年是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黄铉在一大推历史资料中,无意间看到了祖父黄申芗的名字。由于祖父和父亲去世早,黄铉对于祖父的认识几乎空白。“我只听大人们说他参加了革命,却不知道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为史料实物有限,相关著述不多。
为了了解更多祖父的生平事迹,黄铉开始了漫长的收集之路。在查阅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辛亥首义回忆录》、《湖北革命知之录》、《孙中山全集》、《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等资料后,祖父的身影在他的心中逐渐清晰。
“矫矫孤高姿,落落几片叶。独立天地间,不与俗花接。秀劲长少年,挺身抗霜雪。风来难折腰,愈显君子节。”这首诗,题在黄申芗晚年所画的一幅墨竹上。画竹临风卓立,刚劲挺拔,虽然只有稀稀几片竹叶,但生气勃勃,充满了傲雪凌霜的气概。这画和诗正是黄申芗一生真实的写照。而父亲黄简之所以走上革命的道路,与黄申芗也不无莫大关系。在整理资料之际,黄铉也发现了祖父与父亲的大量诗稿。诗如其人,他们的诗词无不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2004年,黄铉特地选在祖父诞生130周年之际,撰写了《辛亥志士黄申芗的革命生涯》、《父子诗人黄申芗与黄简》等文,以此纪念祖父和父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