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861|回复: 3

[时事评论] 乡下人汉正街闯出一片天

[复制链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5000

主题

5494

帖子

814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46

IP属地:广西河池市

发表于 广西河池市 2014-10-16 10: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张友财 向征
周才炎、范永年、范永宁、卢和军、张光丁……这些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正越发散发出成熟商人的气质。在他们各自的生意小王国里,一个个运筹帷幄。
回想二三十年前,从黄石来到武汉汉正街,背井离乡白手起家的他们,从最不起眼的贩夫走卒做起,熬过白天又熬过黑夜,指望的是有朝一日能在这天下第一街站稳脚跟,闯出一片天。
流光不负。如今的汉正街,黄石商帮组建了商会,经营户达500多户。站在新的起点,这些董事长、总经理们,又开始谱起新的财富“狂想曲”。
  “草莽英雄”
1978年底,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久缚的思想开始解放,顾城发表的《一代人》道出了当时的人心萌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当年的卢和军并不知晓这首朦胧诗,但他的内心深处却也开始悄悄“寻找光明”。那时他才18岁,家里兄弟姐妹多,全家人都扑在土地上,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从年头忙到年尾还要为吃饱饭而发愁,年轻气盛的卢和军总觉得“这样不是个事”。
改革开发浪潮越来越高,看到身边人陆陆续续到外面闯世界,卢和军按捺不住了,终于在他弱冠之年,跟着熟人一起走出村子。
“那时出门就带了几件衣服和两瓶腌菜。”回忆当年,卢和军有一种草莽闯江湖的感慨。
即便在今天,和卢和军对话的时候,留着光头皮肤黝黑的他,说话也是大大咧咧,完全不像一个已经是公司经理身份的人。
“有市场有机会就做,之前做药品生意,现在做服装。”“我就是做小商品生意的,赚钱养家而已。”“没赚什么钱,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草莽” 卢和军的低调回答,总会把我们的采访问题打断。
“草莽英雄”,是这一代黄石商人闯荡汉正街的典型特征,背井离乡无依无靠,有的只是一身热血。
汉正街大冶商会会长范永年,也是公司的董事长,经营服装和房产置业,早已是身家千万。不过,在20多年前的汉正街,他还是这里的“乡下人”。
“乡下人”,原本是汉正街上对那些来自武汉以外的省内地区的生意人的通称,称呼里就带着草莽的味道,“草莽能有的优点就是吃苦耐劳,敢想敢干。”范永年说,那样才有可能成为财富英雄。
  财富追逐
背井离乡、筚路蓝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财富!
做生意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财富!
商人的最高追求是什么?当然还是创造更多财富!
迄今为止,虽然大多身家千万级,范永年们却依然还是孜孜不倦的财富追逐者。
汉阳长江边上,一处高档住宅小区,范永年就安家在其中一栋华丽高楼中,脚踩着高档房子,远眺波浪滚滚的壮阔江景,范永年很享受财富带来的幸福。
1967年出生的范永年,有个大他两岁的哥哥范永宁,因为“老家没什么矿产资源”,刚开始兄弟俩跟一个建筑队打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转行到黄石钟楼集贸市场摆地摊,后来又在广场路做服装生意。有了一些做生意的经验后,1991年二人进军汉正街,租用一间门面做起了牛仔服装的省级代理。
人生地不熟,初到武汉创业的范氏兄弟尝尽艰苦,团队6人挤着17平方米的房子,整个房间除了放下2张床,其他空间都用来存放货物,6个人一天的伙食费不到20元。
困难总是防不胜防。1992年一天,兄弟俩去福建石狮进货,由于资金少进货量小,厂家不愿供货。有时候服装销售很旺,却因为银行不肯借贷,筹不到资金的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机会跑掉。
机会总是眷顾有心人。后来范氏兄弟争取到了蓝爵牛仔的湖北省总代理,“一天卖掉几千条,几乎天天售空。”因为薄利多销,可回笼资金也越来越多。
生意越做越大,1995年范氏兄弟开始分开经营。生意依旧红火,几年下来,范永年完成了资本的积累。
财富追逐不会停止于此。
2009年,他收购了朋友一家服装厂,商标、门面、厂房全盘接手过来,联合之前自己的公司体量,打造生产经营销售一条龙。
这就意味着范永年走上了另外一条财富大道。以前是做代理,现在是自己注册商标、自己设计产品,自己生产自己卖。
“上下游商业链延长,难度更大了,风险更大了,竞争也更激烈了。”但对更大财富的渴望,像一针强心剂,让范永年无法停下脚步,只能逼着自己迎难而上。
  回报乡梓
要说商人界的楷模,古有陶朱公仗义疏财,今有邵逸夫倾力公益,满满都是回报社会的儒商范。
当然,汉正街的草莽黄石帮,难以望其项背陶朱公、邵逸夫他们那富可敌国的财富,但这不妨碍他们回报乡梓的心思。
今年57岁的周才炎,在汉正街坐拥四家汉派服装销售门点,还开了一家汉派服装厂,年生产销售额上千万元,同时还在湘鄂两地经营有物流运输产业。
在外发达了的周才炎,忘不了故土,更忘不了老家乡亲。
在周才炎的记忆里,过去的味道是苦的。那时候家里很穷,无奈中学辍学;那时候创业不易,曾经9天内四进四出常熟武汉两地,坐火车没有托运,就自己肩扛手提……
一路走来的艰辛,更让他能理解老家乡亲的不易,主动想办法去帮助老乡。
他先把一些老乡带出来,安排在自己店里帮忙,手把手传授创业经验和经商知识。有些老乡初到武汉做生意,没有经验没有资金,周才炎会指导他们怎么经营,还尽量拿出资金帮其周转。
得周才炎之力,20多年来,先后有几百位乡亲,从大冶乡间走到了汉正街这个更广阔的天地。
古云,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周才炎这些人用实际行动,让更多的老乡也能同享富贵,然后衣锦还乡。
2005年,范永年砸下重金在黄石武汉路开办了一家电脑城,这是黄石地区第一家综合电脑城,满足了黄石市民的消费需求,“开业头几年生意特别好,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黄石的电脑市场需求。”
  创业“二代”
万达公子王思聪这样炫耀财富: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我有钱。
“要赚钱!要有钱!”1989年出生的周文,和富二代王思聪一样,话里满是对财富的热烈追崇。
周文是周才炎的儿子,他显然比父辈们有着更先天敏锐的财富嗅觉。
大学期间就已经满脑子盘算着创业当老板的“小九九”,毕业后打工一个月就毅然辞职,“每天朝九晚五,太安逸了,没什么挑战。”周文觉得,自己应该像个分子一样不停地跳动。
或许是继承了父辈的商业基因,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或许是“准90后”对财富和自由的狂热崇拜,所有这一切都帮助周文一步步坐上了创业“二代”的位子。
周才炎给了儿子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周文开始了自己的“二代”之旅。
一番市场调查后,周文做起了布匹面料生意,从广州、浙江等地拿布匹,再到武汉转手卖给服装厂。刚开始不久,因为一次途中物流慢了两天,错过了要货方的服装生产时间,对方撕毁合同,周文一单生意就亏了20来万。
想法多的周文,终究还是挺过来了。当稚嫩的他千里迢迢跑到浙江去购货,对方一看他年轻不成熟,压根就不搭理。吃了几次闭门羹的周文,就想办法直接见对方老板,看中了某种面料,不欠账,直接用现金直购,而且主动提出每米面料收购价比别人高一元钱,如此一来对方老板欣然答应,周文也就成了这种面料在武汉的专门代理商。
“这种好的面料,在武汉就只有我一家有,自然就不愁卖,虽然提了进价利润少了,但知名度却越做越大,有利于长远发展。”
机灵又愿意花心思,周文很快在汉正街生存了下来,还有了自己的正规店铺,年营业额达到了2000万元,可谓是踌躇满志。
和之前给别人打工比起来,周文直言做生意天天操心,考虑的事情也更多,确实辛苦,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给自己打工更加舒服,而且赚的钱多。”
在汉正街创业经商,周文有更多新鲜想法和追求。
二三十年前,周才炎抢滩汉正街,开创了黄石帮的第一代“江湖”,这一代的人草莽义气,热血有余,这让他们容易混出来,也容易失败。
二三十年后,周文这批创业“二代”的出现,开始为黄石帮注入新生力量,一个新的“江湖”正在诞生。
如何站稳脚跟,接过草莽父辈们的薪火,续写新的财富“狂想曲”,正是周文们在慢慢摸索的“江湖”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6

2735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61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4-10-16 1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汉正街,黄石商帮组建了商会,经营户达500多户。站在新的起点,这些董事长、总经理们,又开始谱起新的财富“狂想曲”。
--------------------------------------------------------------------------------------------------
明明是汉正街大冶商会,变成了黄石商帮,记者们可真会写文章,讨好。{:soso_e113:}
勇往直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24

主题

2350

帖子

263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3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10-16 12:4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狗屁黄石,大冶商帮,大冶人的精神是隔壁永远学不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