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三国
苏白
读三国而知谋略,三国里讲的都是尔虞我诈,智谋其上的事。人读多了历史,往往容易陷入幻想中,诸如“半部论语治天下”,“吾可取而代之”,“合纵六国”这样的例子总容易让人迷信文字,远离生活。似乎寻章雕句就可知天下,得天下般。容易以为智谋、信心便可左右一切。在知识经济的炒作下,头脑似乎成了左右一切的要义,知本甚于资本给穷小子、草根阶层们更多梦幻。
人年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梦想和时间。人年老一无所有,有的是经验和资历。所以人们说老不读三国,是说不要太过老奸巨滑。
但我以为三国是一部关于梦想的书,过于夸大谋略的书,以及充满了魏晋风流和清谈色彩的书。纵观三国讲的是义,讲的是智,讲的是正统忠诚,惟独缺少情,亲情友情爱情,缺少诚信对话交流沟通。人都如机器麻木不仁,舍身取义,迷信暴力武力智力欺诈。
三国是讲人冷酷的书,刘安可以杀妻给刘备食用,只因为景仰和汉室正塑。关羽可以杀颜良文丑,只为报曹操之恩。在军阀混战时代,人皆无情,却必须有义。把智谋推到无比崇高地位,过分夸大个人对历史的进程发展作用,如关羽、诸葛亮、曹操、周瑜这些超人。英雄终于可以无所不能。事实上,成功并非需要超能力,而更多的是靠合作双赢。蜀汉灭亡在于不自量力,一味北伐。诸葛亮、姜维再聪明,也不能超越现实和历史。国力决定了,实力也就是资本为王。智谋并非万能,关键还是要靠综合实力,对于个人而言,智谋这个东西,不用也罢。
个人在社会要取得成功,如果如三国那样是行不通的。三国时代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是混乱的混沌的,在一个没有准则和统一标准的时期,可以依靠欺诈可以依靠聪明混水摸鱼。但现代社会,归根结底是要靠合作、靠真诚,靠信誉,靠沟通,靠理解,靠多赢,靠实力。玩资金运作的高手纷纷落败,玩概念的最终走麦城。成功不是一个两个点子就可以成功的。
如诸葛亮玩东汉概念,幻想人民踊跃参股,却不发展自身实力,一味扩张,终于国力凋敝,民疲师老。再如关羽自以为是,欺压东吴,贸然攻曹,终于在夹击中落败,再如刘备不讲信义,撕毁盟约,不讲诚信,借荆州不还,入西川强占宗室地盘,又攻打合作伙伴东吴,终于让东吴与之决战,败死白帝城。
因此,成功终归要靠诚信,要靠实力,不是欺诈和所谓小家子气的智谋,因为少不读三国,多作些实事,少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对付人的手段,少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伎俩,谁比谁聪明多少呢?谁比谁笨多少呢?社会的进步发展在于公平、公正的秩序和诚信平等的社会规则,在于民众道德、素质、民主、法制观念的普遍提升。少读三国,满是义气、智谋、暴力、欺诈,再是一些魏晋的出世风度,雅癖高致,对个人成长不利。因为今天的社会不是三国时代,是市场、法制时代,中国与世界规则接轨,少些聪明,少些损人利己,少些不讲信用,少些义气帮派、地方保护,少些唯上唯书,方是要义。
又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压力普遍加大。三国是男人的书,讲的是刚是勇是智是无情,是坚持自己信念,信守自我立场,赞颂义薄云天,但实际现代社会要求人无常态,懂得适应变通,柔的女性温存更适合,而且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远,讲无情的三国,信守无情的丈夫在社会中忽视爱情、亲情、友情,生活幸福指数更低,活着压力更大,更疲劳,更容易寻求刺激和嗜好。现代社会男性比女性短命,自杀率高出许多就是明证。因此万法如水,万事无常,顺应自然,适应环境,寻求情感,寻求合作方是正确路径。 2005年作品 首发 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