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还建,成了现代城市发展的一大主题,背后也隐藏着众多矛盾。团城山居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家从2009年开始拆迁,之后就一直在外租房居住,居无定所,新的还建房已经建起来几年了,却迟迟不分房。记者采访发现,在这房子迟迟没能分配的背后,政府也很着急,因为超过两年后,政府就要向拆迁户支付超期过渡费,整个团城山片区一年就要支付1500多万,这还不包括开发商支付的部分。
拆迁户:何时能住进还建楼
张先生是袁家畈社区居民,2009年因为企业建设,他们家被拆迁了。此后,他长期租住在外,平时一有时间,他就喜欢去看看新房子建得怎么样了,眼见还建房一天天长高,他心里还是很美,想着自己马上又有新家了。
可是让张先生着急的是,现在房子已经建起有两三年时间了,却迟迟没等到分房的消息。
张先生说,在外面租房子已经5年了,虽然政府给了一点超期过渡费,可是自己总是没有家的感觉,尤其是逢年过节,感觉漂泊在外不是滋味。
和张先生一样希望早日分房的还有柯尔山社区居民钱女士。她家的房子是2007年拆迁的,一家人在外租房六七年了,每年租金就是一万多元。钱女士说,住在外面,有的人家里有了红白喜事都不方便。
对于超期过渡费,钱女士说,他们肯定还是愿意要房子,不要过渡费,过渡费每平米仅仅4元钱,拿100平米的房子来算,也仅有400元,而租一套这样的房子要1000多元。还有的住户原本是种菜的,征地拆迁后连菜地都没有了,主要靠过渡费生活,就更艰难了。
另外,房子到手后可以卖出去,现在一直拖着,如果房价跌了,房子也卖不了好价钱,这也是他们担心的问题。
柯尔山社区拆迁户张昌文家原来还种菜卖,拆迁后地没了,也没了收入,刚开始两年一家人搭了个棚子住着,后来靠超期过渡费租了一套房屋,一个月1100多元,一家三代8口人住得非常挤。现在孙女也有15岁了,一到夏天洗澡排队得等到半夜。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有时候儿子回来了,他就只好睡在客厅将就一下。
没住人的还建楼存在很多隐患
居民张先生的还建房位于袁家畈社区居委会旁边。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房子主体、外墙、小区道路都建起来了,居民楼上的电梯还亮着灯,显示电是通的。但是小区里到处散落着泥沙等建筑材料,楼下绿化带也长满了野草,施工围墙里面还堆满了建筑垃圾,据介绍这是有人偷偷开车倒进来的。
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房子从开建至今大约5年时间了,建起来也有一两年时间了,主要是水电没通,绿化没搞,所以一直不能分。因为一直没分房,无人居住,管理也存在困难,环境卫生很差,有的人将这里当成了垃圾场。治安也存在问题,如果有小偷藏在房子里,很难被发现。
这个还建点共6栋楼,近800套房屋,主要安置该社区两个居民小组150多户居民。而这些房子即使全部分配了,还不够还建面积,还缺100多套房屋,不知道后面怎么解决。
据社区工作人员估算,仅仅这一个点,一年的超期过渡费就要400多万元,有这些钱,早点把附属配套工程做起来,政府也少一笔开支。
在柯尔山社区一还建点,记者看到楼下的空地上也长了很多野草,还没住人的新小区,却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拆迁户张昌文介绍,在柯尔山社区还建楼旁边,翰林居和宏维星都都是拆迁他们的地方开发的,比他们的还建房开工晚,可都是开发商建的,去年就已经入住了,而他们的还建房连水电都没通。
还建办:也希望早点分房
10月10日、11日,记者先后两次来到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还建办负责人表示,房子主要是主体建起来了,但还有供水、供电,以及配套工程,配套工程包括道路、管网、绿化等,并不是老百姓说的楼建起来了就能分的。
袁家畈还建点共6栋楼,目前正在通水电,自来水正在安装水表,已经接近尾声,供电方面还存在一点问题,目前正在协商解决,计划年底之前就能分房了。
该工作人员表示,每年承受大笔的超期过渡费,他们也希望早点把房子分出去。向家湾还建房已经验收了,配套工程也搞好了,能够住了,但是他们找到团城山街办和社区,要求帮忙分房子,但是去了无数次,对方不接受,他们也很无奈。
主体都完工了,为什么配套工程老是拖着?开发区政府一工作人员认为这也是无奈之举,比如供水、供电,都是专业经营,只能找自来水公司和供电公司,还要排队等着他们来施工,
还建办另一名负责人说,房子建起来了,他们也希望早点分,不然承受超期过渡费对他们也是很大压力,他们也不愿意。
拆迁户质疑: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不高
在采访中,有居民称还建房施工太慢了,这也体现政府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
柯尔山社区的张女士说,他们的还建楼2012年就封顶了,至今还不知道水电通没通,也没听到分房信息,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团城山街办城管办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团城山片区,10个社区中的9个都有还建房项目,按照4元钱每平方米的标准,每年超期过渡费就要15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开发商支付的部分。
在这些还建项目中,很多房子都建起来了,但是配套工程一直在拖尾巴。
这位负责人举例称,陈百臻社区向家湾还建房项目,当时开发区还建办找到他们帮忙分房,但是他们没有接手,因为规划验收手续都没搞,小区绿化没做,小区后面挡土坡也没修,虽然还建办承诺分房后迅速落实,但如果分房之前不落实,老百姓住进去后估计就没人管了,“将心比心,如果是我们自己,我们也不愿意搬进去”。
据了解,陈百臻向家湾还建房项目,每年超期过渡费需100多万元。
记者手记
无人居住的还建楼,怎么看,都像“烂尾楼”。
一边是百姓急着想住进还建楼,一边是政府希望摆脱高额的超期过渡费,都希望早日分房。可是,还建楼项目还是这样慢吞吞。从一个个还建楼项目,我们看到了背后的几个问题。
第一,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楼竖起来了,可是配套的供水、供电、绿化问题却总是在拖后腿。而就像居民所说的,同时开工的商品房为什么建设这么快?
第二,缺乏为民的工作情怀。还建楼迟迟难交,这其中既有工作效率的问题,更有责任心的问题。
第三,拆迁款项的支出问题。每一个征地拆迁项目,背后都有相关单位提供的征地拆迁费用,只要政府不是傻子,这种费用肯定足以建起还建楼。可是为什么还建楼项目总是在拖后腿,迟迟不能完工?征地拆迁的款项究竟支出到哪里去了?
第四,政府资源的浪费问题。一年1500万的超期过渡费,加上开发商支付部分,一年就有几千万元,这笔账确实应该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