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97|回复: 2

[水都文学] 沧浪文化源远流长(一)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95

680

主题

1109

帖子

3130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130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4-10-20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沧浪文化源远流长(一)

二爷琴弦声,来自桔山上。挑桔有点儿累,歇脚树荫凉儿,
听到老人歌,文化给营养!沧浪源文化,才知水流长。
一窝窝摘桔、运桔人,此时,大家都不管外地的货车在售桔现场的等待,
扁担放下肩,扔地当凳躺,七言八舌停,静听二爷唱:

“华夏历史记,‘沧浪’土生长: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荒,
率从神州游,治患到武当,人们告诉禹,此地叫‘沧浪’。
大禹首先在龙巢山观察看到汉水受到山石的堵阻情形,又逆流而上到武当山,
察看汉水系,名例规划章,称‘汉’沧浪水,治水禹太忙!

“劈开堵水道,龙山换新装,龙山嘴出名,声响禹刀上,
对岸龙口镇,名子也响亮,龙口村脱胎,不把大禹忘。
大禹,他把武当山的‘鬼谷洞’、‘黑虎涧’、‘磨针井’之水汇入九渡河、剑河,
导水入汉江,‘沧浪之水’淌,历史有考究,代代相传扬!

“龙山禹王庙,先民修神桩,几千年行善,把穷百姓养!
武当紫霄宫,‘禹迹池’可访,‘禹迹桥’眼看,禹迹亭对望,
《尚书·禹记》记:‘番冢导漾·东流汉水,又东为沧浪之水’,
中国沧浪地,始出自武当,传说虽多种,《志书》留苍桑!

“说志就说志,七‘志’一个样,如果事不真,会挨上天杠,
三千里汉水,七亿年沧浪,母亲润滋乳,华夏儿女养。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大岳志略》、《大岳太和山志》、《均州志》……
志、志记实情,篇篇是天罡!后辈不忘祖啊,重挑要担当。

“我们桔子沟,人要头高昂,沧浪生养地,人要宽胸膛,
伟人动彩笔,南水往北荡,奉献为国家,才是好儿郎!
今年我们桔子又丰收了,‘库区情、桔乡行’,为山里人脸上贴了光啊,
娃子们动劲儿,扁担再上膀。爷今儿吟到在儿,明儿在听唱!”

哥哥挑桔走,嫂子担在响,我这个小姑子,生怕落了荒。
扭脸朝后瞅,挑桔人一大行,大家喜乐乐,‘小康’想‘大康’。
沧浪文化啊源远流长,沧浪的实战史迹要靠后人的脚步续写,
当年孔夫子,听到小孩唱,今天在福窝,众小看老翔!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均州人家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68

主题

425

帖子

54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47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4-10-20 17: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看帖 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8

578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866
QQ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4-10-21 11: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