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那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历经沧桑的秋季以亘古不变的姿态,又重逢了花桃满枝的棉花——他一生中最珍爱的恋人。
秋日的阳光下,目光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语言。他们默默地重读着对方,在心里珍藏着彼此过往的每一细微的回忆。
秋季满心沧桑,竭尽力量给予棉花和风细雨般的抚爱。似乎在一夜之间,棉花褪尽满身的青涩,呈献给秋最最成熟的风骚美丽。她浑身闪耀着纯纯的、灼灼的炫目的雪白,一路摧枯拉朽的把秋恢弘的身躯照耀得通体透亮。
我,一个种棉少妇在太阳下立着,纤细的身影也被映照的澄澈透明,忧郁落寞的心在一瞬间被深深地触动,对眼前演绎的永恒而美丽的爱恋产生了一种莫大的敬畏。这种感觉牵动着我一缕缕莫名的却又激动的情绪,让我深入其中,从此不能自拔。
从这个秋季开始,所有的美好情景都像一道咒语,缠绕着我,白天进入我的视线,夜晚进入我的梦境。它们暖味浓郁的色彩让我的心灵得不到休息。总是有一个声音在耳边不停地低语:记录下眼前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吧,让他们在你的传颂下说给一代一代的人去听。
于是,面前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棉花和每一根小草还有那每一缕清风,它们在我的眼里都有了生命,仿佛在对我喁喁诉说,诉说许许多多堙没在田野上不为人知的故事。
不会忘记那个神清气爽的早晨,秋日的朝霞正从天边冉冉升起,村里的炊烟正一蓬一蓬的浮上来,泥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在太阳下闪耀着动人的光泽。我的散文处女作《泥土地上的忧思》沾着泥土的芬芳破土而出了。
秋日的夜晚,蝉声如鸣,思念便随着蝉声一起涌来,亲人和朋友们亲切的面庞,滋养我的一方泥土地,就会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每每想起他们,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清新,像一首温婉的歌,让人情不自禁心生感激。常常在想: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们?深情于我的人们和泥土地!
创作的激情在秋日的阳光下姿意的飞扬,一篇篇乡土气息的文字,如一粒粒撒在地里的种子,吸足了水分和地气,一个劲儿地从黑暗的地底里使劲儿往上窜。
整个村庄沸腾了,乡亲们奔走相告,尊我为一方神圣。赞美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当地政府、电视台的记者纷至沓来。一夜之间,我这个不闻一名的乡村女人,浑身笼罩着“农民作家”的光环,在方圆十里八乡声名鹊起。
于是,风生水起,沸沸扬扬。看过电视的人说:乡村女人摇身变“美女作家”,那可要名利双收哦!有的乡亲说:金凤凰要飞出穷乡村了。
突然记起尼采的一句话:人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他的根部越是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一个乡村女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把世俗的成见化解或者覆盖,想要追寻心中神圣的梦想,该要做作出多么艰难的抉择!
在那个水净叶红,繁华不再的晚秋,我提出建议,和老公奔赴了一个农场,承包了近百亩的棉花地,换掉手机号码,褪尽浮华,用无人知晓的寂寞远离尘世的喧嚣,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段蹉跎岁月。
我以超常人的想象力用纤弱的双臂在泥土地上挥镰舞锄,用信心和微笑的优美姿态迎接每一个秋日的来临,用心血和汗水把世俗的成见化成灰烬!有人疑惑问我:你不用这样辛苦也可以过得很好呀?我默然微笑,是神圣的文学支撑了我的内心世界,文学的根在泥土地里,我是泥土的女儿,和泥土的血缘注定了我纯粹依赖于泥土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我每时每刻都必需感受到她的芬芳气息,自己的脉搏才能与泥土母亲一起跳动。
六年的辛勤耕耘,沧海化桑田。回归故土,一片棉田,一壶清茶,静坐默读,布衣淡饭,素面朝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时清流行板如歌的清淡生活,是我梦寐以求的信仰和追寻,也是我心中一直绽放的最美的愿望。
走过了青涩多梦的时代,生命已成熟的到了如桃如棉的季节。又是秋季了,头顶依然是蓝天恢弘,脚下依然是土地辽阔。秋日追寻黄叶路,万叶千声皆是情!让我们一起分享人间秋季带给我们的喜悦,分享悠悠岁月留下的和将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