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县级”的村支书——记湖北大冶金湖街田垅村村支书张友山
湖北网台讯(湖北资讯广播讯)
(本台讯 文图/记者黄宇达)今年7月底,原黄石市工商局副局长张友山在退休两年之后重新回到一线工作岗位,担任省级贫困村——大冶金湖街田垅村的村支书。本应安享晚年的张友山,为什么会主动“降级”去当一个村官呢?近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田垅村,见到了这位“正县级”的村支书。 
图中戴眼镜者为张友山
10月17号早上8点钟不到,80多岁的老村民田业正就来到田垅村村委会,找村支书张友山反映自家门前的环境卫生问题。 记者很好奇,张友山的上班时间怎么这么早呢?张友山说:其实自己不存在所谓的上下班时间,因为他就住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从7月底就任田垅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除了每个月要回一次黄石买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之外,村民们随时都能找到他。 【张友山:有时候一个月回去一次,药没有了,我去买药。这个针必须放冰箱里面,这个胰岛素。一天打一次,不打不行,一年365天,天天要打。这是一个厨房,有时候我自己做饭,冰箱里有菜。】 今年62岁的张友山,17岁离开老家田垅村,从军28年,在团政委的职位上转业后,担任黄石市工商局副局长十多年。2012年,张友山以正县级退休。在过了两年清闲的退休生活后,他接到了家乡干部群众的邀请,请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田垅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800多人,一大半都在外打工,留守的多为老幼妇孺。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仅相当于全市人均的一半。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还负债50多万元。前两任村支书都因犯了错误受到处分,现任干部队伍由于缺少带头人,工作散漫,村委会大门常年紧闭。 家人和朋友们都劝张友山不要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但张友山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家乡的现状,他像45年前离村参军一样,打起一个背包,回到了田垅村。 【张友山:我的同事、战友、朋友,都不理解。说:“你是不是做官没做够啊?当了一辈子官,结果还去当村官,而且是那么困难的一个村”。但是到我这里来,我就考虑到,我是田垅村的儿女,看到别的村都发展了,我们到现在还是个贫困村,总觉得有一种责任感。这不是讲大道理,确确实实,还是一种感情吧,所以我就答应了,就回来了。】 

张友山坚信“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来到田垅村后,他首先从整顿思想、健全组织、严肃纪律等方面着手,抓班子,带队伍,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田垅村村主任张兵是个刚刚30出头的年轻人,在张友山的带领下,原先工作懒散的他变得有激情、有信心了。 【张兵:原来村委会的门经常都是铁将军把门,他一来了之后呢,按照上班制度来,必须每天有人在村委会里面,群众到村里来,要找得到人,说出去的话必须要做到。村干部的激情现在也非常高,对以后的工作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搞好班子建设的同时,张友山听民意、解难题,带领村干部除草修路,筹措资金为村里安装路灯。由于田垅村抛荒、半抛荒的土地较多,张友山还谋划进行资源整合,引进一些企业,实现全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村民们也都期待着张友山为穷乡村找到一条致富路。村民田光明、张友志: 【田光明:我们这个村子又穷,还不是要村干部动动脑筋,引进点外资,我们民工能卖点工就可以了。 张友志:张书记到我们这里来了以后,大队变了样,好的很。就希望把这个作风继续发扬下去,带领大家奔小康,是有奔头的。】 来到田垅村三个月,张友山这个“正县级”的村支书越来越受到村民们的信任。在欣喜之余,张友山坦言:自己也倍感责任重大,他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厚望。 【张友山:来到这个岗位上,我不是为了做官,更不是为了享福。不做官,不等于不做事,不享福,不等于不为群众造福。所以,我也感觉责任重大。从现在开始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争取三五年之内,使村里的经济有发展,使村里各方面的建设有个较大的变化。让老百姓满意,让上级党委满意。】 (编辑 杨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