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23日,侄子赵道炎拿着书信,站在叔父赵学文的老宅前 见习记者卢有申摄 
赵学文 照片由其亲属提供 10月17日,大冶市还地桥镇梅咀村支书赵四海揣着一叠资料,找到本报编辑部,希望帮助该村一位身在台湾的老兵回到家乡。 记者获悉,这名大冶籍台湾老兵现名赵学文,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受伤被俘,后辗转至台湾坐牢,2005年被平反,如今住在台湾桃园县大溪镇,收破烂为生。82岁的他,饱经坎坷,想落叶归根。 两次回乡探亲 赵学文与老家人在上世纪已经联络上,有多封书信为证。赵四海回忆,赵学文从台湾寄回来的第一封信,回信由赵四海的父亲执笔,“因为我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但时隔多年,又历经搬家,第一封信已难以找到。大冶还地桥梅咀村的亲属回忆,一段书信往来后,赵学文曾两次回家探亲,大约分别在1998年和2000年。 赵学文的侄子赵道炎回忆,叔父第一次回家,是在夏天,他在大冶、鄂州两地住了20天左右。赵学文兄弟姊妹7个,一个妹妹嫁到了鄂州,所以他探望妹妹就会住到鄂州。在大冶老家探视的日子里,他在村子里四处逛,找儿时的玩伴聊天。 第二次回家,赵学文住了一个多月,依旧是四处走走逛逛,并表达了想回大冶定居的意愿。赵道炎还曾带他到大冶市相关部门咨询。 侄子赴台寻亲 第二次探亲回到台湾后,双方依旧是通过书信联络。但有几年时间一直没收到赵学文的回信,赵道炎有点担心,“我怕他在台湾病了没人照顾”。 2012年10月,作为村支书的赵四海应邀赴台湾考察农业发展,赵道炎也随团前往。赵四海回忆,当年10月26日傍晚,他抵达台湾桃园机场安顿好后,根据赵学文第一封信上的地址,和赵道炎坐上一辆出租车便去寻找赵学文。 因为赵学文没有电话,两人和出租车司机只能挨街挨巷寻找。但时隔多年,部分门牌号码已更换,找到凌晨转点,他们还没有找到。 出租车司机姓胡,祖籍湖南,人很热心,他建议向警方求助。随后,警方值班人员证实该区域确有此人,但现住址不清楚。司机又找到该村村长的家,但村长不在家,家人给村长打电话,村长在电话中说“有这么一个糟老头子”,并告知了具体地址。 两人终于找到了赵学文的居所,已是凌晨两点多,的士费就花了700元人民币。但没想到不管他们怎么敲赵学文的家门,就是没人开门,还惊动了邻居赵殿鹏。 赵殿鹏问清来意,便也上前帮忙叫门,一声“老赵,你大陆的亲人找你来了”,赵学文才来打开了门。原来,赵学文耳背,且无亲无故,晚上从不开门。 赵四海两人因公组团出差,第二天早上还有公事要办,深更半夜没在赵学文居所多逗留,而是将他带回下榻的宾馆。 在宾馆房间里,赵学文、赵道炎叔侄俩彻夜长谈。赵学文讲得多,一口大冶话,从少年讲到白头,赵四海、赵道炎听得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交流中,赵学文再次表达了叶落归根的想法。 叶盼归根 桃园晤面后,赵学文给赵四海写了一封信,希望赵四海帮其打听并办理回大冶定居的相关手续,“感谢您,能办到何种程度,都感恩!” 记者昨从黄石市台湾工作办公室获悉,台胞办理回大陆定居手续,需台湾方面先出具一个公证,证明老人在台湾无亲无故;大陆老家也需出具一个公证,证明老人回大冶后有直系亲属愿意且有能力赡养。同时还需提供台胞证、委托书等资料,到公安出入境部门申请办理。 赵四海介绍,赵学文在台湾可享受免费坐车、免费医疗、每月发生活费等待遇,“他担心回大陆后如果无法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会给侄子等晚辈添负担。” 记者从黄石市民政局优抚科获悉,针对赵学文的情况,目前尚无合适的政策,建议由统战部门牵头研究。 链接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中朝方面与联合国军进行了战俘交换,志愿军战俘共21374人,回归大陆7110人,前往台湾14235人,赴印度12人。其余多人在战俘营中遭杀害。遣返的美军战俘共3748人。 回归大陆的志愿军被俘人员曾一度遭到不公共待遇,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对大部分人员恢复党籍,给予平反。 链接 台湾居民申请来大陆定居办理《台湾居民定居证》申报资料 1、提交书面申请(委托亲属代办的,还需提交委托书; 2、填写完整的申请表原件; 3、提交二寸正面免冠彩色近照二张(规格为48×33mm); 4、交验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其他旅行证件,并提交复印件; 5、交验有效的台湾居民身份证件和出入境证件,并提交复印件,无原件的,需提交经台湾公证部门公证的台湾居民身份证件(正、反面)和出入境证件复印件; 6、提交由大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或确认的6个月以上有效的身体健康证明; 7、提交与申请事由相应的证明。(申请人条件:由省政府确定的可在拟定居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的台湾居民。) □记者王焕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