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里迢迢 北调之水价几何 汉水抵京一天天临近,千里调水有成本,沿线城市的水价会不会大涨?水源区付出的生态成本可以通过提高水价来弥补吗?种种猜测在社会上流传。记者近日走访专家对此释疑。 网上有一种说法,南水北调工程一立方米水的供水成本高达20多元,水价会不会参照此价格?对此,省南调局解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投资大约2000多亿元,按照平均年调水95亿立方米,这样算下来单方水的投资大约20多元,但水价并不简单这样推算。 水价之争久久没有定论,但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水价不会“疯涨”,预计进京的成本水价不会超过3元/吨。这或多或少给受水区的人们吃下了定心丸。 南水北调是利国利民的公益性调水工程,不能“唯成本论”,但水价的杠杆作用又至关重要,定低了,起不到节水的作用,也不利于工程的维护;定高了,沿线省份调整用水计划,工程“晒太阳”。汉江集团负责人张洪告诉记者:“南水”价格悬而未定,还有其客观原因:首先是整个工程还没有最终完工,以目前投资量推算价格,不合理;其次是建设过程中的移民费用、工人的工资费用等,没有形成实物资产,后期没有办法折旧。
虽然具体价格尚未敲定,但水价形成机制已基本成形。记者从长江委了解到,南来之水将按“还贷、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水价。不同输水距离实行不同水价,采取(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制度,按地方承诺的多年平均调水量,确定每年应交纳的基本容量水费,用于补偿工程运行的固定成本,每年按实际用水量交纳计量水费,用于补偿工程运行的变动成本和收益。框架和办法虽出台,但要走到实际的水价制定阶段,仍有大量研究、讨论和协商工作。 受水方关心水价,而授水方同样密切关注。水源地丹江口市市长助理蔡文认为,不管最后“南水”如何定价,核心水源区为保护好一库清水,牺牲了许多产业发展机会,国家应该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各受水地水价应含生态补偿,对核心水源区进行补偿和产业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