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小沈阳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照说是好事,说明小沈阳出名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但是,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的文章却是这样评价小沈阳的:“画着女性式的浓妆,带着闪闪发光的发卡,穿着苏格兰布裙,在台上讲着许多下流的黄色笑话,低俗到了极点,是中国最低俗的人。”我们不得不说,被评为中国最低俗的人,丢人啊,小沈阳。
或许小沈阳会说,被敌人反对是好事不是坏事。可是时代不同了,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年代高喊革命调子的时代,更何况,美国《新闻周刊》号称美国第二大舆论喉舌,高举忠于事实,敢说敢为,不畏权贵,竟然连他们总统克林顿性丑闻都敢于曝光,还有什么不敢说说?所以,《新闻周刊》一向被尊称为美国人的良心。你,小沈阳算老几?我们更要指出,小沈阳你丢人倒是小事,正因为你是中国人,因此,该文章还调侃中国社会,说像小沈阳这样粗俗的人能在中国出名,说明中国社会的变化。言外之意,把中国社会也数落了一番。难道中国社会真变了吗?是变了。中国改革了,开放了,中国的文艺界开放了,只要不是反对社会主义的文艺,只要不是反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的演出,我们都还可以容忍。可是社会是要进步的,他是要不断革新的。更何况,先进的文化必然要代替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各种形形色色的黄色的封建的腐朽的文化艺术,都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新思潮的反对之列。我们的社会需要歌颂社会主义的新思想,需要高歌改革一线的风流人物,用最时髦的话说,就是需要正能量。可是小沈阳恰恰是把我们国家东北的“二人转”中好的东西丢掉了,反而把“二人转”里黄色的糟粕发扬光大了。再加之男人女性化,在舞台上扭捏作态,令人作呕。但是,这也不仅仅是小沈阳的错,我们要问问:小沈阳的演出为什么有市场?因为他迎合了目前中国社会产生的少数暴发户的口味,迎合了那些一夜暴富的发财者的精神需求,就像某个相声段子里刻画精神空虚的少数暴发户的丑态,“什么都吃过了,没味”,所以,只有吃像小沈阳这样一类男不男女不女的臭豆腐味,才觉得过瘾。像小沈阳演的那样的某些下流段子,小沈阳不是第一,像一般跑旅游的中巴车上放的黄碟片上有,还有某些县级城市里的文化剧院里都偷偷上演这样的下流戏,有的更甚,甚至公开演脱戏的,他们无非就是给某些发了财的老板找刺激,找乐子。但是能在春晚上粉墨登场,那是他的师傅赵本山的本事。要不然凭小沈阳的那点本事,怎么也混不进春晚的,更难得出名。像所有的出了名的名人一样,出了名的小沈阳近期居然被代言了,代言产品居然是保险套,只见保险套上卡通动漫的小沈阳身穿苏格兰情调的衣饰,嘴里还在那里说着黄色段子,这种低俗的丢人的形象,不被房事产品代言,那才是咄咄怪事。
小沈阳叫沈鹤,一个很认真演戏的一般演员。没出名前,也曾经下功夫狠练“二人转”的基本功,说,唱,舞,做样样还行,就是上不去,出不了名。也像电影女演员想出名一样,演三级片吧,和导演睡吧,小沈阳想出名只有投靠大腕,拜在赵本山的名下,跑龙套,演黄段子。小沈阳把自己打扮的男不男女不女,操着一口的娘娘腔,满嘴的下流黄段子,把人丢尽了,整个一个小丑。也难怪,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下,社会主流文化被边沿化。许多优秀的传统的文化正在受到冷落和打压。在中国,如今小丑文艺很吃香,中国小丑文化的泛滥说明什么呢?说明了当今社会人们理想的失落,心态的浮躁,思想的无聊。行乐找刺激就成了某些群体精神需求的必然。话再说回来,小丑文化自古有之,最有名气的、也最能影响后世的属西汉时期的东方朔,他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面前谈笑取乐,然而时常观察汉武皇帝的眼神颜色,巧妙的直言切谏,虽被汉武帝当着俳优看待,但是,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值得歌颂的光辉一笔。但是,小丑文化永远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更何况小丑文化演员中,不还有像陈佩斯,潘长江诙谐可爱的让人敬佩的好演员吗?历史是公正的,历史是无情的,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公正的历史必然会淘汰像小沈阳这样少数小丑,留在正直人们心目中的小沈阳,只不过是四个字“丢人”、“可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