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85|回复: 5

[灌水杂淡] 四代相传 “斤斤计较”制作良心秤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63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15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4-10-31 0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木杆秤作为民间的一个日用衡器,在中国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曾经,它是民间计量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而今,它逐渐淡出人们生活,濒临失传。
得知在金牛镇的西街上有一家世代做秤的老店铺,记者特前往寻觅一番,却始终不见踪影。打探方知,当年的店铺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家鸭脖店。
但在这家店铺门口,有一个特制的架子,上面挂了一排大小不等的手制秤。在那里,记者找到做秤的民间艺人黄朝勇,记录了他们四代人坚守良心秤百余年的人生。
辉煌时年轻人提米袋学艺
黄朝勇,大冶金牛人,一家四代以制作木杆秤为生,因为做工精细,黄家在当地很有名气。据他回忆,在解放前,杆秤是非常稀罕的物件,只有大户人家才买得起。
“那时候别人找爷爷做秤,还要提前预定,没有现货。”黄朝勇说,店里三四个伙计日夜做,都做不完。还有不少年轻人提着米袋,前来拜师学艺。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杆秤开始普及,也迎来了“黄金时代”。孩童时期的黄朝勇,就跟着父亲到山上砍些木料一起做秤。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杆秤进入了标准化生产的时代,个体秤匠的生意走向衰落,黄朝勇就走出乡间,到城区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
好景不长,国企要改制,企业要增效。在一股改革大潮中,黄朝勇下岗了。
1998年,穷途四壁的他,想到家里的阁楼还有不少祖辈留下的做秤材料,就收拾好行囊,回到老家,继承祖业。
“现在做秤的人少了,金牛只剩他一家了,除了本地人来买秤外,周边湖泗、贺胜桥、灵乡、茗山等地也有人来买。”周边的邻里说,也许再过几年,在金牛买不到木杆秤了。
每杆秤按70多道工序打磨
从选材、刨杆、水磨到定星、打孔、校验,及至最后的抛光上色,用行话说,做一杆秤需要七十多道大大小小的工序,而制秤的工具也是琳琅满目,有锯刀、锤子、剪子、钳子、小斧头等十多种,可见工艺的精密。
黄朝勇说,做秤,首先要选好料,杆秤的木头必须用紧致不易吸水的硬木,保证长时间使用不会受潮,之后的分刻度、打孔,甚至是包头尾的铜片大小都影响着准确度。
一根毛料棒子,要打磨成标准大小,小了不行,大了不行,这十分考技艺;而钻花心则是一个良心活儿,花心要钻得准。
一把秤杆上有多少颗星,便要钻多少个眼,钻好后将一段段的细铝丝插入眼中,削断、锉平,便留下了一个个星点,这最考验做秤人的细心和耐心。
秤杆做好之后,还要组装,把定制进来的秤盘和秤砣装上,一把秤就完成了。
“一杆秤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工。”黄朝勇感慨地说,好学难精是他们这一行的特点,要想做出一杆外型美观、经久耐用的杆秤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不行的。
四代人坚守良心秤百余年
秤是公平的象征,做秤最重要的也是一个“准”字,这也是做秤艺人始终保有的严谨态度。在46岁的黄朝勇看来,这一道道程序考验的不光是技艺,还有良心。
“50斤的东西,刀口距离偏差2毫米,重量就相差三四斤。”黄朝勇做了30多年的秤,度量早就刻在心里,市面上卖的一些“短秤”“黑心秤”,他一眼便能瞧出端倪。
“哪怕只做一杆‘黑心秤’,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就算穷得把米磨成糊糊吃,也绝不做那种事。”做秤多年,常有不法商贩要求他做“短秤”,黄朝勇总是毫不犹豫地拒绝,“我家四代人都是做秤的,传到我这辈已经100多年了。假秤,是决不会做的。”
在这“斤斤计较”之间,黄朝勇付出了他的青春和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份公道。
在黄朝勇看来做秤就是做良心,一头挑起人间生计,一头挑起天地良心。“做秤就是做良心,如果你的手不稳,老百姓就会被坑钱”。多年来,黄朝勇一直记着父亲的教诲,数十年如一日。
古老手艺面临失传盼传承
近年来,除了一些小商、小贩这种携带起来方便的杆秤外,还有开小店的一些中老年人仍习惯用杆秤。“以前一个月能够卖二三十杆,现在一个月只能够卖两三杆。”黄朝勇说,一杆秤只卖十几二十元,收益可想而知。
前年,在西街还有两家卖秤的,到今年也只剩他一家了。而去年在鄂州、黄冈交流手艺的同行也改行了。“需求少,工艺复杂,赚的又不多,现在还有谁靠这个手艺谋生啊!”
面临做秤手艺的失传,黄朝勇似乎并不遗憾,他说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秤的出现注定会使传统杆秤逐渐隐退。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没人再学习制作杆秤而使这项手艺面临失传,也是无奈的现实。
或许,再过若干年,年轻的一代就难以目睹制秤工艺了,杆秤,也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大冶民俗专家柯小杰说,小小一杆秤,经历了行业的兴衰,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
“虽然以后用杆秤的人会越来越少,但祖辈传下来的制秤手艺还是要保存并发扬光大。”柯小杰说,可以转变思维,将过去的做大做实,转变成做小做精,让它成为工艺品,进入到千千万万的家庭。


永护我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63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15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4-10-31 0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手工艺。
永护我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0

主题

1778

帖子

223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23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10-31 08: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多少手工艺失传烟雨中,几家欢喜几家愁。
《庄子*大宗师》有云: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275

主题

6573

帖子

656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66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10-31 13:2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秤看来淘汰不可避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8

主题

1258

帖子

1401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401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4-11-1 13: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家湖咀 发表于 2014-10-31 13:28
秤看来淘汰不可避免了

变成文物了
Fly Away With M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