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合作 战略升级 ——黄梅小池有个“大城梦”
记者 赵文景 余家明 实习生 余惠玲
“我们几天没来,都搞不清楚方向了。”黄梅县的政府工作人员这么说。 “原来的小池,太脏,太乱,太堵,现在可不一样喽!”小池本地人这么说。 黄梅小池镇,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位于长江沿岸,有着“上承三峡、下应浦东、横贯东西、纵联南北”的区位优势,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作为湖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桥头堡”,其区位优势日益彰显,也成为黄梅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上有政策,小池这次动了真格 从黄梅县城沿福银高速南行25公里,从小池站下高速,湖北大道便进入视野。除了双向六车道,还有公交专用车道,加上整齐的隔离带、绿化带,这让人很难想象,即将到达的是一个镇。 变化始于2012年。当时,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到小池调研,强调要按照经济特区的模式建设小池和中心48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小池的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前期规划、路网建设、招商引资,一项项工作有序进行。 其实,得益于其“一脚踏三省”的区位优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小池就是省级开发区、全国小城镇综合试点镇,然而,纵然有这些名号,小池的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加上对岸江西九江市的快速发展,本有的区位优势也被吸到了对岸。 “上升到省级发展战略后,小池不再小打小闹,显然动了真格。”小池滨江新区管委会党政办主任王雄军这么说。 “动了的真格”源于体制机制之创新,政策之倾斜。按“行政区划不变、利益关系不变、事权下放”的原则,在小池镇现有行政区划基础上,设立小池滨江新区,赋予新区县级行政管理权限;建立了“2+2+2”跨江开发联席会议制度,由湖北、江西两省发改委直接对接,定期研究跨区合作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一体化重大项目的实施。黄冈市将与九江市对接,小池滨江新区负责与九江浔阳区对接,落实跨江合作的各项具体工作。湖北联合发展投资公司、省长投等湖北四大投资商承接了小池不同区域的建设,黄梅县招商项目优先落户小池……这些政策倾斜,让小池一日一容,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科学规划:集产业,聚人气 滨江新区的沙盘,向人们展示2030年的“小池城”:五纵七横的交通格局下,规划了商贸物流区、物流工业区、临港产业区、滨江生态区、中央服务轴、行政办公区、滨江生活轴、滨江生活区、小池古镇区……这些功能区科学布局的蓝图,让未来的“小池城”宜居宜业。 截至目前,小池镇仅有人口12万,而按照总体规划,到2030年,小池将容纳40万人口!这意味着,小池每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接近8%,届时将达到一个小城市的规模! 人从哪来? “我们正全力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现代小池、文化小池、生态小池、活力小池。”在小池滨江新区工委书记龚家雄看来,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功能不完善,人气不旺,小池的“大城梦”就难实现。 小池布局了三大产业板块: ——打造临港产业园,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电子信息、港口物流为产业主体,对接九江优势产业。 ——兴建中部商贸物流园,培育建材家具、农机汽配、农副产品等三大专业市场,为九江商贸物流提供仓储、加工配套支持。 ——发展妙乐寺旅游景区,与九江庐山旅游产业对接。 自2012年6月以来,小池临港产业园已签约入园项目27个,协议总投资近2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已近40亿元。目前,已建成投产企业13家,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8亿元,上缴税收1.91亿元。 借力九江,“大城梦”并不遥远 曾经,从夜晚灯火的亮度,足以判断长江两岸,九江市和小池镇的发展差异。那个城,灯火通明,这个镇,近于黑暗。 而当下,对于这两个历史上交往不断的两地来说,九江需要小池的发展空间,小池需要借力九江,实现“大城梦”。 南北联动,跨省协作,成为小池变“大城”的现实要求。 湖北省政府对小池融入九江做出了具体要求。 其一,小池要主动对接九江市城市空间布局,把小池作为九江市的江北新型功能区,融入以九江市区为核心,沿长江城镇带和小池至昌九城镇带为“十”字发展轴,东、中、西、北四个片区协调发展的“一心两轴四区”的大九江城镇体系。 其二,大力发展“飞地经济”,规划建设九江江北工业园,承接九江市产业转移。围绕服务九江等周边城市,加大蔬菜、水产等优质农产品生产,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区域内旅游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庐山风景区、鄂东禅文化旅游区“一江两岸”大旅游网。再次,加速推进建设九江客运站小池江北分站,推广使用统一的公交IC卡,推行出租车同城同价。 其三,要促进市场互联互通,支持九江大型连锁企业和专业市场在小池布点,开展跨省经营,增强对外辐射功能。 小池的“大城梦”,并不遥远。 (原载于中国县域经济报11月3日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