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咸宁游子 于 2014-11-4 16:26 编辑
10月30日,从上市办获悉,湖北瀛通通讯线材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向湖北省证监局上报辅导备案登记手续,预计明年可向证监会发审委正式提交发行申报文件,该公司有望成为咸宁首批上市企业之一。 众所周知,当前,全国各地将资本市场建设当成一场新的资源争夺战。同全国大势一样,我市克难奋进,在建设多层资本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资本市场建设跃上新台阶。 企业上市 蓬勃发展 2012年5月3日,崇阳县湖北示阳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此举实现了我市本土企业上市融资零的突破,更成为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笔。 自此,我市企业上市方兴未艾。 2013年6月底至9月底,湖北林宝香榧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通山富锦生态养殖股份有限公司、通山大自然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3批共10家通山企业,成功登陆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形成区域股权市场的“通山板块”。 “仅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26日,先后共有14家地方企业成功登陆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市金融办主任姚红星介绍,通山县域金融工程是我省首个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县,对接四板市场获得了融资和快速发展。 挂牌企业中,“林宝香榧”以每股7.5元的价格,出让股权200万股,融资1500万元;“林宝香榧”、“富锦生态”以股权质押方式已向咸宁市政府成功申请获得幕阜山片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400万元。 “安业园林”以股权质押向湖北银行贷款3000万元;“大自然”以股权质押向湖北银行贷款500万元。 记者从市发改委上市办了解到,近期赤壁金牌电缆已与长江证券正式签署“新三板”挂牌总体框架协议,目前已完成前期进场调查,进入材料制作阶段,有望在年内挂牌上市。同时,喜马拉雅光电、厚福医疗等企业拟在“新三板”挂牌事宜也正与券商洽谈中。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8家企业进入股权托管,挂牌交易企业达22家。 债券融资 星火燎原 “我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债券工作推进也比较顺利,预计近期可上报国家发改委。”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将是我市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破冰之举。 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企业债在社会融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全国债券融资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我市企业债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2009年起,我市就开始筹备企业发行债券工作。2012年8月,市政府授权市城投公司申请发行6亿元公司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拉开了我市企业发债的序幕。 在随后的2013年6月,我市经济开发区咸宁市荣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15亿元顺利发行,发行期限7年,年利率5.8%,创下全省近五年同类评级企业债券发行体量规模和利率最佳。 “继去年成功发行市城投债6亿元和荣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债1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市发改委又申报了市城投债二期项目10亿元、荣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债券二期项目18亿元。”市发改委财经外贸科一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城投债二期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并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完善相关资料;荣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债券二期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走相关程序。 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也与中小企业债齐头并进。在7月30日市发改委承办的全省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工作座谈会上,咸宁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与长江证券达成发行咸宁市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合作意向,发债规模5-8亿元,这表明我市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工作也迈出了重要一步。 多方融资 大步向前 8月13日,我市与深创投合作设立的咸宁红土TMT产业创业投资基金(2.1亿元),在咸宁经济开发区成功签约,标志着我市多层资本市场建设的慢慢长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全市资本市场运作的浪潮下,我市股权投资、利用外资等多种融资方式都有所突破,对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市政府出资1亿元与深圳创新投合作成立红土TMT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一期基金规模大2.1亿元,出资5000万元与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合作成立咸宁市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一期基金规模2.5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将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入服务本地实体经济。”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外资利用方面,我市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尝试。目前,向市发改委要求申报外国资金贷款的8个项目都在走程序,表明我市在积极推动争取外国政府和国外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工作的开展方面已经有所突破。 “‘政银保集合贷’产品在全国首开先河,通过‘政府支持,银行放大,企业受益’运作模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政银保集合贷目前已向38多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2亿元,成为政银企合作的典范。与此同时,市政府投入资金积极参与金融机构的改革扩张发展,通过参股合作方式,参与了咸宁农商行、咸安武农商村镇银行的组建及湖北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不断拓宽政银战略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