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雨梧桐99 于 2014-11-6 06:36 编辑
深秋的夜色里,一座四孔的仿汉白玉石雕桥,静静的一池湖水,依然青绿的柳枝宛若江南的女子长发齐腰柔顺地揽一池湖水入怀。桥孔倒影在水中像极了四个椭圆的窗子,透过这水窗那一岸碧绿的垂柳若一袭纱帘轻笼,令人滋生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诗情画意来。抬眼处,一轮明月清清朗朗地,像贪恋的孩童俯身坠入了湖底,偶有一阵清风拂过,推开一道道的波纹,这月亮也随着波光而摇晃起来变得层层叠叠。 这是我日日走道的小桥么?居家于此业已五年有余,最喜这一隅静雅之地,远行时梦里常忆,欣然归来夜夜都枕着一池湖水入眠。 高楼的倒影笔直地长在水中,连那楼里灯火人家的窗子里围炉夜话的场景也依稀可见,湖水里一时间灯影绰约,天上的月,风里的树影,连同这四周的楼宇一起,好一幅动人的烟火人世的场景。我深深地沉醉于这湖底的画面之中,甚至惊异于日日走过竟从未发现这动人的景色,是我的粗心,还是这深秋的夜不同于往日呢?我窥见那楼顶的霓虹灯如一朵盛开的海棠,湖面的秋莲宛若处子一般静立,秋风拂过湖岸,掠起我的衣衫,卷起阵阵寒意。一时间,我分辨不清这庭院与这湖水中的世界,分明一色的烟火,一色的人家,茫茫然,我似那月一般也俯身坠入了水中。 宝宝说,校园里已下过一场雪啦。似一股清冽扑面而来,那童话一般的世界蓦然地如画卷一般在眼前铺开来。春去秋至,如今冬天就要来了,“1314”会渐变成“1415”,宛若这“一生一世”也会演绎成“亦逝亦无”。前些时,日日浏览的网站骤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从2006到2014,不用屈指,无须回眸,长长的时光里,是什么让它成为了一种习惯,碾磨成一道长长的轨迹呢? 黄鹤一去,若旧年里的人去楼空,那场风花月雪凝结的霜冻如一道伤痂刻在深深的年轮里。尽管我依然日日走过那老旧的院落,偶尔望一眼那楼,如时间的灰色调一般,连同那些烟火生色一同都买给了外姓,仿佛从此真的与我没有了关联。我是绝决地么? 雪,因为寒冷而生,又因为寒冷而美丽动人。而我,原是生于冬天里的,母亲不记得我出生的时辰,每次提及,年迈的母亲总是作回忆状,大约是早上8、9钟的样子,然后又肯定地说,吃早饭的时候。大约那时在乡下,加之又是冬季,早饭吃的也晚吧。年少轻狂时总不认命,但又想知命,大约是好奇自己的前世今生吧,可每次报出这个时辰,那算命的老头总是说,8点与9点是介于两个时辰之间的,触摸着这辰时与巳时,恍若站在时间的节点之上,我把今生分成了两截,一截埋入了时光,一截抛向了远方。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思绪没入静静地夜色里。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读《红楼梦》时最心悸于这两句,也是这样一个寒冷的秋夜,月,冷冷地挂在天边,在大观园中投射出斑驳的影;水面上,一只孤独的鹤在滑翔,被月色点染朦胧;秋风笼罩的岸边,黛玉手拿小铲,将一片片落地的花瓣埋葬,心中祈祷着,愿花瓣安息,愿花魂永生…… 今夜,触摸着这寒色,凝望着零乱的网站,点不开的链接,找不回的页面,旧日的风华正茂里,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夜幕深垂,月越发的皎洁起来,令人怀想起三月看姣娘的春事;投在阳台上斑斑驳驳的光影,又是一番景致。那光、那影就像道路漫漫,长亭短亭,渐去渐远,漫过无边的远意,愈加清冷起来。夜渐渐地深了,那月、那桥、那柳枝,连同那湖中热热闹闹的场景呢?古人曰: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想来那湖业已安睡了吧。
(2014年11月5日于菊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