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饮料 倪霞 一位朋友找到我办公室,穿着橙黄色类似消防服的外衣,只见高大魁梧的他进门便从怀里“变”出两瓶饮料放桌上,这动作一下子让我想起,这人几年前曾去过原来的办公室找过我,那是一个冬日的上午,也是从大衣内“变”出两瓶饮料来……我赶忙一边请他坐,一边为他倒茶,一边说我不喝饮料的。只见高大的他略带羞涩地“嘿嘿”地说:“慢慢适应。”坐下来的他从兜里拿出一张写有一首古体诗的纸向我“请教”。我边看边笑着说我对诗词可是外行,同时我也想起上次他拿的是一篇写雨的散文向我“请教”…… 闲话中,得知他过去是一名煤矿工人,曾经在我们县一个叫甘港的煤矿工作多年,后来下岗了,下岗后一直是跑“麻木”养家,两个儿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大学刚毕业,妻子在大理石厂做工,自己一直喜欢文字,可就是写不好,想要请教我……对这份热情和两次拿着饮料来访,让我十分感动。看了他的诗后,我们作了共同的探讨,我让他一定要多读,如果喜欢古体诗就多读唐诗宋词,多读美文,只有多多吸取营养,才能触景生情,才能笔下有好文…… 喝完我为他倒的一杯茶后,他就起身告辞,说着不能打扰我太久之类的客气话,对他的来访,对他藏在衣服怀内的饮料,我无以回报,唯有以书赠之,感谢这份热情和看重,感谢他对文字的爱和敬重!感谢他用风里来雨里去跑“摩的”的钱为我买饮料! 送走客人,心生感慨良多,在我热爱的小城里,不下10次遇到“摩的”师傅的故事。有一次从娘家出来,天色已晚,母亲送我坐车,上一位摩的时,母亲叮嘱:“师傅,慢点啊,天黑注意安全”。只见那师傅笑着说:“你放心,我认识你女儿,她可是我们县的女作家”。我和母亲都笑了。还有一次,一位朋友送了一大壶油,也是坐摩的回家,到楼下时,那师傅看我提不动,帮我一溜烟提上六楼,原来,他也是我的一位读者。说他有一次坐在路灯下读我的《守望木棉花》3个小时,拒绝所有生意,一直读到书中的阮峰因跑麻木受人欺负后遇到老战友嚎啕大哭那一节,他说他也坐在自己的麻木上泪流满面……这个群体里,多数是曾经在单位工作,后来历经下岗,中年半纪,拖儿带女,上有老下有小的一群人,他们多数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门口讨生活。 这些朴实可爱的人和事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一次次问自己,我的文字到底写给谁读?朋友李专曾这样评价我:“在咸宁,倪霞不是文字最好的女作家,却是创作最丰富的女作家。”我常对自己说:“做一流的家庭主妇,做二流的业余作者”。现实里,我的文字三流都算不上,我的文字也许上不了评论家的法眼,上不了好作家的视线,上不了高深读者的喜欢,上不了高雅之堂。既然我文字的修为只有这个层次,那就做个快乐的下里巴人,写给我那些可爱的生活在底层的朋友们读吧,让我的文字为他们带去一丝温暖和希望,让他们在这艰难的世间看到真善美,看到平实的生活和一些与他们一样生活得不容易的人群。 我那些可爱的摩的师傅朋友们,他们在为生活奔波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爱和梦想,哪怕这爱和梦想也许难以实现,可就是这爱和梦想温暖着他们一路前行,温暖着他们不畏生活的艰难与苦楚。是这爱与温暖,像一盏灯一样照着他们走过一程又一程。一如这位摩的师傅,他变戏法一样从怀里为我“变”出的饮料,这浓情饮料,同样温暖着我走在我的人生路上,风雨无阻…… 2014年10月23日于凤池山下 倪霞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8233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