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360|回复: 3

长阳南曲近乡音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2597

主题

9746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400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4-11-15 13: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留存 ,以回味相似的故曲乡音、怀念常常弹唱渔曲的大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67340d01017t9f.html
                            长阳南曲
                                                                        (楚林 新浪博客)
   
    没去长阳之前,就知道长阳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跳丧舞(撒叶儿荷)。山歌和撒叶儿荷都在电视上欣赏过,并不陌生。只是对南曲有一点距离,觉得很小众很遥远。
走在长阳的山路上,终于欣赏到原滋原味的土家族南曲《渔家乐》,没想到它竟然一下子打动了我的心,再也不能忘记。


南曲《渔家乐》的出场实在是简单之极。一家四口,一个小方桌,两条小板凳,一个炭火盆,如此而已。不用任何化妆,不用任何道白。火盆的火烧的旺旺的,父亲坐着一条板凳手抱三弦边弹边唱,儿子相对而坐手拿云板随声附和。媳妇笑吟吟抱着宝宝两边晃来晃去,或让父亲看看或让儿子逗逗。
就在这你唱我和,你弹我应中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别致的土家族乡村之夜就完整的呈现了出来。走进这样和美的意境就象走进了清江的十里画廊,青山流水,缕缕不绝,三弦两板,清丽悠远,再也不想走出来。


南曲的唱腔有一种特别的优美,它能一声就把你的感觉扯住,让你不听完不甘罢休。别看它是民间小调,它的唱腔即有“转喉押调”,还要“字正腔圆”“一唱三叠”,所以它发出来的音调流丽婉转,别具一种荡人心魂的魅力。
听来即有江南丝竹的缠绵婉约,又多了一份高山绿水的疏朗清越。它虽生于民间,却毫无风尘俗气,自有一种与世无争,脱离尘间的乡情雅趣。在这起伏抑扬、抒缓有度的音调中,你仿佛在听他诉说土家族人一辈子的阴晴圆缺,喜怒哀乐,有追忆,有回味,有叹息,有喜悦……。而这些又都是淡淡的,轻轻的,悠悠的,明显带着一种天生的开朗与豁达,还带着一点渗透人生的禅意。


南曲的唱词更是精致优雅。看《渔家乐》里唱到
清风不用银钱买,
  月在江中夜半游。
  闲来简板敲明月,
  醉后渔歌写春秋
多么雅致的文字,多么工整的对仗!可见南曲的词文是有一定的格式的。它有以四字开头的南曲头,还有垛子,七字的上下句,数板和完整的南曲尾。还有马蹄头、清江引、香炉尾等格式。但一般都不超过五十句,唱文比乡间民歌要雅丽,但又比元明散曲要浅俗。雅而不难懂,可谓真正的雅俗共赏。再看《秋》里唱到:
“梧桐叶落,正是新秋,金风一起暑气收,惹动离人思乡愁。
   白云风动,推出峰头;四邻生肃,雁过南楼。
   海棠带露多娇美,架上芙蓉乱点头,香风阵阵飘桂蕊,
   篱边黄菊笑悠悠,鸿雁带露翅皆白,霜打梧桐叶转愁。”
一抹秋天的淡愁,却引来长串的景物排比,带来一种优美雅静的氛围,平和协调的意境。这样的唱词看似平俗,但是很美。


由唱词可见南曲不是大雅的梅花,也不是遍野的杜鹃花。它应是有心人家种植的郁金香。即上得国宴,也入得庭院。艳红粉黛,朵朵皆有它的优雅,可亲近而不可亵渎。即可入诗入画也可清弹吟唱,郁也留芳。所以它还有一个雅称就是“郁香的山花”。


南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著名的三不唱:“丧事不唱,夜不静不唱,窗外有风不唱
唱南曲要在月明星稀,无风无雨,夜深人静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更容易敞开心扉,道尽心声。
听南曲更要心无杂念如此安静才能聆听出真正的心曲。可见南曲的意境可能就是土家族人一直在追求的一种文化情怀与文化性格。

长阳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土家族的发源地。三千多年前,巴王在这里开创了“巴国”。巴人也一直自谦为“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充满智慧,勇敢而且能歌善舞。它们从粗犷、原始、古朴、野性一直走到现在。而南曲在土家山寨只有两百多年历史。
来自于清代中期的雍正、乾隆年间。正是从那时起,智慧的“下里巴人”开始把眼光投向汉族的“阳春白雪”。他们把自已的土家族文化和接触到的汉族文化巧妙的融汇在一起,创造出自已独特的音乐文化。他们的山歌轻快明亮,情歌热辣直白,撒叶儿荷更是粗犷豪放,那是他们在艰难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中,保持着对自然对生活对向死而生的热情。而南曲,更多的是在表达他们内心的独白,对人生对生活对世事的心态与境界。


唱南曲者大都是土家族的文化人,也大都是男人。因为古代土家族没有专门的文字,土家族妇女多不识字。会唱南曲的艺人都被称为“高人雅士”,很受人尊敬。
南曲并没有专业的艺人,他们一般因为喜爱,从十二三岁开始学弹三弦,演唱启蒙曲《春去夏来》,有农民有商人有手工艺人,有医生有教师也有算卜者等等。南曲没有学校,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是纯粹民间的艺术。一般都是由父亲传授给儿子,或者是由知己好友倾情相授,或者是师傅潜心把手爱徒。南曲的演唱几乎全部口传心记,间或有手抄唱词及工尺谱本留传民间。
南曲属于民间的,是真正的属于群众自发的文化艺术,它就是这样在亲情友爱帮扶中世代相袭。也许正因如此,你怎么听,南曲里面好象总是渗透着一种绵绵的爱,深深的情,在悠悠的延伸。
看土家人逢年过节、娶媳嫁女、诞子祝寿、以及劳动之余、冬夏之夕,人们相邀聚会。在夜阑人静的夜晚,在吊脚楼上,你弹我唱,拍板帮腔,自演自乐。这巴里郢腔的土家风情,真是难得的美景,也是一个民族生命的诗韵。


再听听南曲经典名段《渔家乐》,又名《春去夏来》
   【歌词】

    春去夏来
    不觉又是秋
    柳林河下一小舟
    渔翁撒网站立在船头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
   手持丝竿,腰系渔篮
   但只见波浪滔天忙解缆

   左边下去金(青)丝网
   右边垂下钓鱼钩
   钓得鲜鱼沽美酒
   一无烦恼二无忧

   风波浪里消岁月
   荷花林中度春秋
   南腔北调任我唱
   就是那王孙公子不能够得
   真的是清闲自在不爱风流


听这一番行云流水,这一番红尘之外的逍遥与自在该是多么令人心向而往之,乐而不愿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2

112

主题

5724

帖子

6700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6700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4-11-15 14:0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渔鼓高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0

715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若云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2279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潜江市

发表于 湖北省潜江市 2014-11-15 17: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少人拍渔鼓了啊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69

主题

570

帖子

540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40

IP属地:湖北省潜江市

发表于 湖北省潜江市 2014-11-15 22: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渔鼓是啥玩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