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257|回复: 0

[时事评论] “中国第一钳工”来冶自荐送技术

[复制链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5000

主题

5494

帖子

814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46

IP属地:广西河池市

发表于 广西河池市 2014-11-15 15: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日一大早,本报编辑部迎来一位特殊的读者,他手上拿着的厚厚一叠专利证书,和接受中国日报、扬子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采访的资料。

报道中,他被众多誉为“中国第一钳工”,也被称为“蓝领院士”。多年来,身怀绝技的他,出走异乡,是浙江、广东一带企业老板眼中的红人。

刚落座,这位身怀绝技的优秀钳工讲诉了他此行的心愿:希望为大冶企事业单位在专利申请、产品研发、工装设计和设备技改等方面提供“免费”服务。

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钳工”

杜良民出生于1946年,十七岁初中毕业后,进入武汉市轻工机械厂当了一名钳工。他痴迷于发明,喜好钻研机械、电器、液压方面的书籍,在五金、家用电器、节能降耗等方面颇有建树。

其中,木材节料数控切割机、车辆制动系安全监控器、代用燃料新式发动机等多项发明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完成了从技能、技巧型到智能、创造型跨越。

早年在轻工业部部属大型企业工作时,杜良民多次包揽该厂“应知应会考核”第一名,因此被企业和媒体誉为“中国第一钳工”。

因技术过硬,杜良民在人才市场上颇为吃香,浙江、沿海等外地企业为他开出的年薪多在十万元以上。在武汉某机电工程学校任职时,杜良民的日薪达400元。有一次,一位浙江老板专程坐飞机来汉请他。

1986年至今,杜良民曾在武汉、韶关、佛山、宁波、温州等地的企事业单位任技术厂长和实训指导师等职,是企业老板中的红人,拿着不菲的高薪。“过去十多年,我一直在浙江、广东工作。”

曾以10万年薪聘请当顾问

杜良民介绍,工作期间,他到多个职校教书,将经验教给徒弟们。由于他的实践经验比书本上教的内容还有丰富生动,从而赢得了“蓝领院士”的美誉。

前年武汉“两会”期间,杜良民提出了希望为复兴大武汉工业献出技艺的想法,武汉市长得知后十分重视,并请东湖创业中心主任龚伟用好这名老技工。

当龚伟拿起杜老手工打造的精巧工具时,立即决定以每年10万元高薪聘请杜良民,为东湖创业中心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为更好传承杜良民的技术,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东湖创业中心与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合作建立“杜良民工坊”,并在近300名模具专业学生中,挑出40名尖子生成为杜良民的首批弟子。

“配了专车,拥有带会议室的办公室,有助教协助工作。”杜良民告诉记者,那半年时间里,他每周三天从汉口古田穿越大半个武汉,到光谷为企业提供技术帮助,他的传统技术已帮10余家企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愿为大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目前,杜良民刚从浙江宁波返回武汉。他表示愿为大冶几点液压类企事业单位在专利申请、产品研发、工装设计和设备技改等方面提供“免费”服务,仅收取劳务费。工作之余,也愿意与职校合作,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社会对这份职业给予的支持和厚待,培养一批批优秀的钳工技术人员。

虽然年事已高,但杜良民心态却很好,被业内人士称为“不老松”。“企业工作讲求团队精神,常常是有功一起奖,有过敢承担。”杜良民说,在他那个年代,国企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身怀绝技后应当为工业的复兴做点贡献,这也算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大冶市关于企业“三高”人才、政府高级雇员引进的公告。所以,我想与大冶的企业合作。”杜良民说,选择来大冶发展还有一个原因,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再四处奔走,而武汉到大冶的轻轨十分便捷。

作为一名优秀钳工,杜良民的丰富理论和实战经验将是许多企业可遇而不求的资源财富。如果你们是机电、液压类企业,正需要这方面的技术帮助,可与我们取得联系,电话:15072052715(周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