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冯升 文/摄)大冶大道老玻璃瓶厂路段,由于人流量较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马路市场,路口被各类流动摊贩占据着,不仅影响着交通,也对市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能光赶,也要疏导,文明创建在即,这些摊贩何处安置让城管队员犯了难。最终,执法者决定划分一个区域,修建水泥台,供这些摊贩经营。
路边经营
众摊贩十余年搬迁4次
据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这块地方的个体摊贩,基本都是从十几年前就开始经营。后来政府在该地规划了一个老玻璃瓶厂,建设了几个车间,其中一个车间一楼被规划成了农贸市场。2010年3月玻璃厂搬离,车间成了危房被拆除,这片又成了荒地,几十户摊贩又搬往路边经营,形成了马路市场。因为影响市容,当时城管部门在当年9月份将这批摊贩安置到了如今这个巷子,一直到现在形成了临时市场。
直到今年年初一个开发商开发这块地,便将内部的一些摊贩迁移了出来,但是这几十家摊贩却苦于没有地方经营。摊贩甘师傅向记者介绍,“我们在这里经营了3年,以前城管部门将我们安置进来,形成了一个临时市场。开发商开发建设后,我们这几十户摊贩没地方经营,便又回到了马路旁经营。”
执法大队负责人称,“年初,我们在路边的空地上划分了一块地方安置了一部分摊贩,但是,还有十几家摊贩一直没有地方经营,便一直在路边经营到现在。”
文明执法
城管花3万元修建水泥台
昨日,记者前往现场,十余家摊贩在路边摆放着卖肉的、卖蔬菜的三轮车叫卖,路上也因此湿漉漉的,严重影响着市容市貌。城管队员称,“类似这样的摊贩,其实可以直接执法清理,但是由于这些摊贩也有自身的苦衷,靠这个生活,我们只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既要市容,又要让摊贩可以继续经营生活,为此,11月初,城管执法者决定在道路里面划分一块区域,修建出卖菜用的水泥台,供这些剩下的摊贩经营。记者看到,沿大冶大道旁的一个路口,向内几十米处,一排水泥台正在修建。据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这排有15个水泥台面,可以将路边剩下的那些摊贩安置进来,我们到时候再修建雨棚,挂上临时经营点的牌子,这样比摊贩自己在路边经营要好很多。”
采访中,一些摊贩表示其理解城管的难处,菜贩吴师傅称,“进去后担心生意会不好,我也不想在路边经营,如果是所有人统一起来安置进去,我们也愿意。”
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大冶市内目前缺少室内市场,主要是近年来新区开发及旧城改造规划忽略了这个问题。如今地价贵,谁也不会主动建一个农贸市场。“临时想方法安置摊贩,也只是解决一时之需,如今创建文明城市,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