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返回列表
楼主: 匿名

责成楚天都市报查处来自孝感的系列假稿

[复制链接]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0 18:20:51
呵呵,经网上比对,以上跟贴的假新闻出自湖北孝感市孝感城区黄陂路某新闻单位一个叫做祝伟的所谓的记者之手。经网民践踪,这上叫做祝伟的所谓的记者收钱后所写的假稿或“问题稿件”至少在30篇以上,暂定其为创湖北省记者个人假稿的吉尼斯纪录(以最后的查处统计为准)。其有的假新闻,严重扰乱社会治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0 18:21:43
经查,与此稿相关的这个特约记者是一天到晚在外面捕风捉影“擂肥”,至少一个星期在外面收钱一次,他的稿件7成以上是通讯员的原稿,或相关单位内网上的原版;有2成稿件是请别人写的,他只不过是配个照片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0 18:22:32
有的单位(有的系统)出事后,因为这个人的“擂拿卡要”,单位或系统将有限的资金首先孝敬了这个湖北孝感城区黄陂路某新闻单位的这个叫祝伟的所谓的记者,致使“救命钱”短缺,使一个本来有救的生命最后成了植物人,或者走向了死亡的天堂.......可悲呵,可叹呵??
由此,这个有间接命案在自的所谓的记者,加之其大额的受贿数目(该人平均至少是一个星期收一次钱),届时其判刑年数应该在10年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1 18:28:56
原引:(附标题:湖北孝感竟有这样品质败坏的记者????)
有的单位(有的系统)出事后,因为这个人的“擂拿卡要”,单位或系统将有限的资金首先孝敬了这个湖北孝感城区黄陂路某新闻单位的这个叫祝伟的所谓的记者,致使“救命钱”短缺,使一个本来有救的生命最后成了植物人,或者走向了死亡的天堂.......可悲呵,可叹呵??
由此,这个有间接命案在自的所谓的记者,加之其大额的受贿数目(该人平均至少是一个星期收一次钱),届时其判刑年数应该在10年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2 19:12:45

(经网民调查,以下假稿是在特约记者见证下购买的书包,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商业回扣”?网民调查发现,这个特约记者打着孝感义工慈善的牌子,干着捞“慈善钱”的勾当,有多少次需要得2天清理才理得出来。真是天理难容????)
假稿?假稿?假稿的背后有不小的贪腐“商业回扣”
(连续:这又是一篇发人深省的问题、造假特别严重的新闻,经网民在湖北、云南2省近2个星期的跟踪调查,发现10万元左右的事情,这有4万多元善款通过购书包的“商业回扣”进入了2到3个相关人员个人的腰包。其中,稿件的记者祝某---就是与上述一系列假稿有关的孝感黄陂路上班的记者祝某,首当其中的拿了回扣的大头。想出如此心思来捞回扣,简直是天理难容????)
一份“善心”背后的国家能源成本浪费与暗藏的“潜贪腐”
据湖北省孝感市某新闻媒体报道,某地7名义工乘坐火车出跨越1400公里,历时4天,在灾区“献爱心”。同时,专车8月26号。将载有1030套“爱心书包”的专车如期抵达云南鲁甸灾区。
(以下是媒体报道的正文)
跨越1400公里
“爱心书包”昨日抵达鲁甸灾区
    本报讯(记者某某某某)风雨兼程,日夜不休,传递爱心。26日下午,载有1030套“爱心书包”的专车如期抵达云南鲁甸灾区。一路上,两名司机轮流驾驶,除了吃饭,其余时间都在路上。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前往云南的义工们,为市民描绘一幅“爱心线路图”。
    昨日,记者和随同“爱心书包”一起出发的孝感市义工联会长鲁锋取得联系。鲁锋告诉记者,25日下午2时他和两名司机一起从孝感出发,沿路经过重庆、四川两剩26日早上9时多,“爱心书包”抵达云南,下午2时15分,运送“爱心书包”的专车到达云南鲁甸灾区,和前期乘坐火车出发的7名义工会合。“整个行程1400多公里,耗时24小时”。
    据了解,载有“爱心书包”的专车抵达鲁甸灾区后,在当地志愿者的协调下,“爱心书包”暂时存放在一户居民家中。28日,抵达鲁甸灾区的义工们将在当地团委的协助下,在对灾区周边乡镇进行走访调查后,尽快将这批“爱心书包”送到有需要的孩子们手中。
(媒体报道全文完)
网民不禁发问:
第一:发放1000多套书包需要7名义工,还有2名司机。发放1000多套书包需要这么多人吗,是“善心”救助还是旅游??发放的成本是多少?
第二:为何不将募集的社会善款直接打给地震灾区,由地震灾区直接办理??
第三:7名义工,还有2名司机,还有汽车一路所花费的成本由谁承担,由孝感义工的“善款”开支的吧??即使不是由孝感义工的“善款”开支的,至少也是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吧??为何不将募集的社会善款直接打给地震灾区,由地震灾区直接办理。
第四:采购书包为什么不是在孝感本地,而到武汉去采购,孝感义工对此有何解释(有网友称,在武汉采购捞回扣不易被发现,在孝感太危险了。)。这使人联想起,不久前,有网民向孝感各大媒体邮箱投诉,孝感义工(前身为孝感红十字会)近年来有100多万元善款不知去向。这应该是很好查的,因为有的义工打着义工的名义在社会上搞的善款直接捞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相关少数义工的擂肥行为已经搞得孝感许多业主与企业苦不堪言。何时来开始查一查孝感“郭美美”式的少数义工的“行善”式的擂肥行为????少数义工的“行善”式的擂肥行为给孝感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相关业主的发展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与影响????因为义工擂的钱通过各种方式至少一半进了个人腰包。

游客回复:第一:发放1000多套书包需要7名义工,还有2名司机。发放1000多套书包需要这么多人吗,是“善心”救助还是旅游??发放的成本是多少?

游客回复:第二:为何不将募集的社会善款直接打给地震灾区,由地震灾区直接办理??

游客回复:第三:7名义工,还有2名司机,还有汽车一路所花费的成本由谁承担,由孝感义工的“善款”开支的吧??即使不是由孝感义工的“善款”开支的,至少也是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吧??为何不将募集的社会善款直接打给地震灾区,由地震灾区直接办理。

游客回复:第四:采购书包为什么不是在孝感本地,而到武汉去采购,孝感义工对此有何解释(有网友称,在武汉采购捞回扣不易被发现,在孝感太危险了。)。这使人联想起,不久前,有网民向孝感各大媒体邮箱投诉,孝感义工(前身为孝感红十字会)近年来有100多万元善款不知去向。这应该是很好查的,因为有的义工打着义工的名义在社会上搞的善款直接捞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相关少数义工的擂肥行为已经搞得孝感许多业主与企业苦不堪言。何时来开始查一查孝感“郭美美”式的少数义工的“行善”式的擂肥行为????少数义工的“行善”式的擂肥行为给孝感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相关业主的发展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与影响????因为义工擂的钱通过各种方式至少一半进了个人腰包。

游客回复:少数义工的“行善”式的擂肥行为给孝感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相关业主的发展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与影响????因为义工擂的钱通过各种方式至少一半进了个人腰包。

游客回复:莫急,还有精彩贴文在后面......

游客回复:不久前,有网民向孝感各大媒体邮箱投诉,孝感义工(前身为孝感红十字会)近年来有100多万元善款不知去向。这应该是很好查的,因为有的义工打着义工的名义在社会上搞的善款直接捞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相关少数义工的擂肥行为已经搞得孝感许多业主与企业苦不堪言。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2 19:13:19
湖北孝感竟有这样品质败坏的记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2 19:13:49
湖北孝感竟有这样品质败坏的记者????)
有的单位(有的系统)出事后,因为这个人的“擂拿卡要”,单位或系统将有限的资金首先孝敬了这个湖北孝感城区黄陂路某新闻单位的这个叫祝伟的所谓的记者,致使“救命钱”短缺,使一个本来有救的生命最后成了植物人,或者走向了死亡的天堂.......可悲呵,可叹呵??
由此,这个有间接命案在自的所谓的记者,加之其大额的受贿数目(该人平均至少是一个星期收一次钱),届时其判刑年数应该在10年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3 20:05:29
山西长治原县委书记被指离任前批发430顶官帽
发稿时间:2014-11-23 14:52:44 来源: 法制晚报 作者:李松 中国青年网 鎴戣璇勮(54浜哄弬涓�)
  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反馈巡视情况。组长项宗西表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广西有的领导干部在职务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2013年两轮巡视工作发现,选人用人问题几乎成为各个被巡视地区(单位)被点名的“标配”。从中央巡视组各地的反馈意见来看,违规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现象并不鲜见。


  “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是主要领导交接期较为常见的腐败行为。”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认为,“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类似案件仍频繁发生,暴露了现行干部任用体制中还存在短板。”

  “最根本性的问题,还在于有些地方或部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在提拔任用干部方面一言九鼎。在这种绝对权力的高压下,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常委会讨论等程序,均容易成为一道道虚拟防线。”李成言说。

  在李成言看来,要杜绝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从加强和改善民主监督入手,让选人用人失去暗箱操作的空间。

  “高压线”屡被触碰

  最近两年,有些领导干部在职务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由于涉及人员甚众,又往往看不到过硬的提拔依据,曾一度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比较典型的是,今年2月,一条消息占据了各大网站头条:中央纪委通报:武汉市委宣传部原部长离任前违规突击提拔19名干部。案发后,3名负有相关责任的领导干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涉及到的19名干部都被降为原职,工资降为原级。

  再比如,今年6月,江西省委常委、秘书长赵智勇涉嫌违纪被免职后,就被媒体曝出,他2006年离开九江前1个月,曾突击提拔了一批女干部,有的学校老师直接被提拔为区团委副书记,不少属于破格提拔,但后来接任的领导在接到群众反映后,又把提拔的一部分女干部打回原单位。

  此外,山西省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离任前批发430顶官帽,河北省青龙县原县委书记高东辉在得知调任消息后突击提拔调整283名干部,湖南省株洲县原县委书记龙国华高升时顶风突击提拔100多名官员……

  对“突击提拔干部”,中央早有明令禁止。在2002年中央发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十三条就明确规定,“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今年1月14日,中央印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不准在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中央组织部今年1月25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还指出,凡出现“带病提拔”、突击提拔、违规破格提拔等问题,都要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存在隐情不报、违反程序等失职渎职行为的,不仅查处当事人,而且追究责任人,一查到底、问责到人。

  由此可见,长期以来,中央一直把领导干部在职务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视为不准碰触的“高压线”,并对此三令五申。但遗憾的是,仍有些地方领导干部置党纪政令于不顾,大着胆子,一意孤行。

  在国家行政学院胡仙芝研究员看来,如果这种腐败现象得不到遏制,会导致“官场小圈子”、“裙带之风”盛行,而清廉务实的干部会遭排挤,导致跑官要官、封官许愿等违反人事组织纪律的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危害官场生态。

  “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

  在一个部门、一个地方能临时动议、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人,决非等闲之辈,只有主要领导干部才有此大能量。那么,这些主要领导干部明知违法,却为何执意为之呢?

  从以往披露的案例来看,每次“突击提拔调整干部”都与腐败脱不了干系。比如,有些领导干部在职务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原因,既有可能是离职前想拉拢下属,或想借提拔再捞一把;有些可能是组织谈话前,该领导干部已对下属做了某种不合法的承诺,只好冒险提拔;有个别领导干部无法“软着陆”,就会心存侥幸地动用手中将要作废的权力提拔亲信,以扶植代理人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网络,使权力能够“期权化”,等等。

  在各种利益驱动下,有些地方一把手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标准不是德才兼备,而是异化为与自己是否亲近,是否听话,甚至是暗中“进贡”的钱财多少。由此,有些地方一把手突击提拔调整干部,连基本的“组织考察”、“纪委鉴定”等程序都没走完,就直接上常委会讨论。

  在现实中,突击提拔干部行为被上级发现的概率极低。即便是事情败露,往往是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受到的最严厉处罚也多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等等,更不要说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处罚缺乏有效的威慑力。

  在胡仙芝看来,目前对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现象还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问责制度,主要原因在于,人事决策权基本归属于党委领导班子,所以有时虽然一把手强行决定,其他委员一般无力抗衡。而作出决定后追究倒查责任,责任往往需要整个集体来承担。这样就存在风险小而收益大的问题。这让有些领导干部心存侥幸、一试“身手”。

  从以往案例来看,对被提拔者也往往是“降为原职,工资降为原级”,并没对被提拔者与违规者之间是否有权钱交易等违法行为展开调查,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给外界留下了巨大的猜想空间。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有一整套组织程序和管理监督手段,比如组织考察、民主推荐、领导谈话、公开竞聘、集体讨论等。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现象屡见不鲜,最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有些地方党政机关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权力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沈友军副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在现实中,有些地方党政机关一把手往往大权独揽,事无巨细,都要“亲自”拍板,提拔任用以及人事调动更是一把手说了算。最终,什么常委会提名,什么组织考察,都要体现出一把手的意愿。

  “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而监督失效,主要体现为‘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于是,在选人用人方面,组织程序纷纷‘失语’,致使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现象屡见不鲜。”沈友军说。

  从加强权力约束入手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严肃用人纪律,清除违规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腐败现象,须从加强权力约束入手,从改善民主监督入手,从杜绝暗箱操作入手。

  “根据以往案例,突击提拔背后大都存在买官卖官的腐败。”李成言说,“要避免这种‘突击腐败’现象发生,就必须加大对违规‘突击提拔’的惩处力度。只有对违规者问责到位,才能以儆效尤,维护用人制度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对于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案件,应实行‘四不放过’。”李成言建议,不确定“突击提拔”的性质不放过,不查清“突击提拔”中的猫腻不放过,不处理“突击提拔”的责任人不放过,不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

  “只要层层追责,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就心有所惧、不敢违规,‘突击提拔’之类的闹剧就会随之减少。”李成言说,同时应倒查追究领导干部“用人失察”的连带责任,如此一来,想在离任之前突击提拔亲信的领导干部就会三思而行。

  “制约地方一把手用人权,主要是规范一把手用人权的行使范围、方式和方法,压缩自由裁量的空间。只有如此,才能不会使组织干部部门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沦为摆设。”胡仙芝认为,“干部人事部门须认真考察任用对象,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干部的任用和升降,应多听听群众的反映。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必须充分执行民主集中制,确保每一位成员的意见得到完整表达。”

  此外,加大对地方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有关部门的巡视、审计等,更多是事后监督,耗费的成本也比较大。”胡仙芝说,“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一把手,最主要的还要不断强化和完善多种有效形式的监督,让领导干部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使他们能够干净做事。”

  “选人用人要有程序的公正,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胡仙芝认为,“领导干部的任何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公权并非少数人的私器。领导干部自身也应摆正权力观,这样才能避免以身试法,最后得不偿失。”

原标题:山西长治原县委书记被指离任前批发430顶官帽
责任编辑:宋成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3 20:06:37

原引:(附标题:湖北孝感竟有这样品质败坏的记者????)
有的单位(有的系统)出事后,因为这个人的“擂拿卡要”,单位或系统将有限的资金首先孝敬了这个湖北孝感城区黄陂路某新闻单位的这个叫祝伟的所谓的记者,致使“救命钱”短缺,使一个本来有救的生命最后成了植物人,或者走向了死亡的天堂.......可悲呵,可叹呵??
由此,这个有间接命案在自的所谓的记者,加之其大额的受贿数目(该人平均至少是一个星期收一次钱),届时其判刑年数应该在10年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24 18:33:14
盘点科级巨贪:家藏亿元的马超群勉强排进前五
发稿时间:2014-11-24 13:44:02 来源: 法制晚报 中国青年网 鎴戣璇勮(22浜哄弬涓�)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屡上头条,1.2亿元现金,37公斤黄金,68套房产手续其腐败纪录再次引发人们对“小官大贪”现象的关注。

  《法制晚报》记者盘点了自2000年以来,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34名乡科级及以下贪腐官员,有9人涉腐过亿。


  这些“巨贪”中,乡科级的一把手占到了总数的六成,高于副职干部。他们落马时的主要年龄区间为41岁至50岁,其中最主要集中在46岁至50岁,约占总数的四成。

  职级 六成大贪为乡科级一把手

  法晚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梳理出自2000年以来,涉贪金额超过千万的乡科级及以下小官,共计34人。其中,乡科级正职一把手超过了总数的六成,比例最高,而副手仅有2人。各地一把手出现高额贪腐的机会远远高于副职干部。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贪腐小官有会计、工程负责人、村官等,或掌管财务、土地、招标等领域,成为他们的“生财之道”。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越到基层权力越集中,监督也越松懈。乡科级一把手掌握当地实权,“土皇帝”、“一人说了算”是小官巨腐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越是资源丰富的地区,这种现象就越突出,因为这些“地方小官”权力非常大,运用公共资源的能力非常高,一个村长、镇长就可以决定本地矿产、土地等资源的批复结果。

  此外,一些地方小官素质相对较差,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更有些人是通过买官卖官上来的,因此上岗后贪得无厌,不放过任何“捞钱”机会,官小但“胃口大”逐渐就变成了“硕鼠”。如果不是案发,其行为很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另一方面,监察、制约一方又与这些贪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亲戚、朋友关系等,“地方保护伞”也为查办增添难度。因此,要相应地治理官商勾结、官与地方组织勾结的现象,各级公安、纪检就要联合发挥力量。

  年龄 46至50岁居多 平均“潜伏”6年

  这些“硕鼠”在落马时的主要年龄区间为41岁至50岁,其中最主要集中在46岁至50岁,共有13人,约占总数的四成。而40岁以下落马的仅有2人。

  此外,从公开报道分析,6年的“潜伏时间”对于这部分贪官来说是一个“槛”。据记者统计, “小官巨贪” 从开始贪腐到最终落马平均时间为6.3年。其中,潜伏时间最长的为原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关建军,从1997年至2010年的13年中,关建军从一名普通警察变为坐拥数以亿计财富的涉黑组织的头号人物,直到2012年才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

  竹立家表示,40岁左右当个科长、镇长、局长在地方是很普遍的现象,此时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精力充足也在当地培养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网”也相应地织成。加上“一把手”的身份,其关系盘根错节,给腐败带来了便利。

  同时,记者注意到,2000年起的10年间落马巨腐小官总数为18人,竟与近5年人数相当,可见“小官巨腐”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山西等地在人数上遥遥领先,超过了全国总数的1/3。

  竹立家解释,这些小官巨贪不是一天形成的。“他们今天批一个矿,明天批一块地,长期如此。通过土地、资源出让等方式,只要在权力范围内能捞的都捞。”

  这种“苍蝇式”腐败更加隐蔽,犯罪证据更不容易掌握。地方基层属于“天高皇帝远”,官官相护、利益相连,相互包庇、相互掩饰、相互支持的现象在个别地方很严重。

  竹立家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真正让公共舆论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让权力公开透明,降低地方“一把手”的权力。

  刑责

  6名小官获死刑

  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的1.2亿“业绩”算得上惊人,不过在记者盘点的34名乡科级及以下贪官中,他的涉案金额仅勉强进入前五。据记者统计,共有9名小官涉腐金额超过1亿元,而关建军以2.59亿资金、27套房产,劳斯莱斯轿车 “傍身”,位居榜首。

  34人中有6人获死刑,如河北省曲阳县七里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会民受贿罪、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妨害公务罪等11项罪名并罚,被判执行死刑。而判处无期、有期徒刑的加起来共达13人。

  记者注意到,有3名涉案金额在1000万元左右的官员被判处死刑,另有9名贪腐金额过亿的小官未获死刑。

  如原北京朝阳区孙河乡康营村委会委员梁达贪污1.89亿,北京第二中级法院以诈骗罪一审判处其15年有期徒刑,罚金195万元。贪污2.12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会计卞中也仅被判处死缓。

  对此,竹立家表示,对于贪官的量刑应该从重从严处理,案件的量刑与贪腐数额大小、造成的危害后果、后期退赔有关。

  分析

  证据收集不易

  多为群众举报

  竹立家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有些地区小官为政一方,手伸得顺风顺水,有的甚至有升迁机会也推托了,名曰:“不愿离开基层,愿意为百姓服务”。然而,这些官员的目的其实是在这些监管盲区搜刮敛财。不少官员已经在当地积累了可观的资源,不少对升迁并不感兴趣,甘为地方一霸。

  “这就是小圈子主义,这些人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了公共利益。发了财他就不愿意走”。 竹立家称,这个圈子很稳固,为了保住这个平台,一些官员不愿意离开这个圈子。此外,另一个原因是,担心走了之后,过去多年的贪腐暴露,所以才有很多小官不愿意升迁的荒唐现象发生。“这是他们自保的一种方式。”竹立家说。

  今天上午,北京朝阳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解释,根据以往的办案经验,这些小官巨贪的案件查处相对不易,一般多由地方百姓举报,纪检部门或上级再根据线索调查,较少是采用直接发现问题、直接介入调查的手段。这些巨腐小官多在上位一两年就开始了贪腐行为。

原标题:盘点科级巨贪:家藏亿元的马超群勉强排进前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