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湖网友
发表于 2014-11-17 20:04:35
|阅读模式
投诉爆料
投诉地: |
- |
投诉行业: |
- |
联系人: |
保护信息 |
身份证号: |
无权查看 |
补充信息: |
隐藏内容 |
是否愿意接受对方联系和帮助: |
隐藏内容 |
联系电话: |
保护信息 |
再次请湖北日报责成楚天都市报查处来自孝感的一系列假稿,其中有的假稿是收钱假稿
(以下仅列4篇,其假稿有10多篇。其中有的假稿是收钱假稿......)
1111
此“新闻”严重危及公共卫生安全,是一条典型的“问题新闻”
网民质疑:
第一:国家对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的公共卫生的相关要求,记者、特约记者你知道????
第二:经查,此“新闻”记者、特约记者根本就没有采访????
第三:国家对严重危及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是怎么处置的吗????
第四:经查,与此稿相关的这个特约记者是一天到晚在外面捕风捉影“擂肥”,到少一个星期在外面收钱一次,他的稿件7成以上是通讯员的原稿,或相关单位内网上的原版;有2成稿件是请别人写的,他只不过是配个照片而已。
(以下是湖北某都市报讯的稿件原文)
名为"荒岛"实为"粮仓" 孝感癌症病人开办公益图书馆
湖北某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 某某 特约记者 某某
在孝感城区交通路与航空路交会处,有一家小小的图书馆,图书馆设在居民楼内,“荒岛图书馆”的招牌,让很多路人忍不住驻足观望。
昨日,记者慕名来到这家图书馆。简洁,朴素,温暖,是它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书架上整齐地放着些书,有《给没有收信人的信》、《家,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宽恕是一种选择》等。
这里的书虽不算多,格局却很文艺。香槟色的窗帘,窗前悬挂着五彩的读书箴言卡片,窗边放着一张小圆桌,桌上放着一瓶插花,几把藤椅围在桌边。仔细一看,这里的东西都是旧物。“这里的一切都是大家捐的,还有些是我找来的,几乎都是闲置物品和书籍。”李青说。39岁的她是这家图书馆的开办者。
2012年3月8日,李青被确诊为癌症。她并未因此自暴自弃,而是决定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来体现生命的价值。
2013年11月,李青参加上海一个社会创业企业峰会,第一次听说“荒岛图书馆”,让喜欢读书和公益的李青很感兴趣。“我也想在家乡孝感开办这样一家图书馆,它不算大,也不豪华,却充满温暖和人文气息。”
今年4月,一个初次见面的孝感人被她的梦想打动了,将自己闲置的一套简装房子供她免费使用。此后,李青顺利得到了荒岛图书馆总部的许可。
抚摸着图书馆里的每一样旧物,李青都能讲出一个故事——书架、书台、书桌和藤椅,是她从一家停业的书店里借来的;书籍大部分是朋友们捐赠的,孝感市图书馆也捐了百余册;沙发是一位朋友店面升级淘汰下来的;甚至墙上的画报、绢花,都是别人丢弃之物,她捡回来精心剪裁而成。李青说,“朋友们被我的梦想感染,都很支持我。我更被他们感动,这间图书馆是大家的。”
图书馆里写着一排醒目的字:我们的,荒岛图书馆。“每个人都是这里的主人。”李青说,图书馆的会员被称为“岛民”。市民来荒岛图书馆看书是免费的,想成为“岛民”也不需要出一分钱,只要捐20本合格书籍,就可以每次借2本书籍回家。
什么是合格书籍?李青的解释是,排除教辅资料、工具书、成功学类书籍,以人文类为主。“我们想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小小的图书馆成为这个城市里的一处精神粮仓、一个心灵港湾。”李青说,因为是大家的,所以每个人都是图书馆的主人。纱窗破了,一位妈妈拿来针线缝补;地脏了,志愿者拿着拖把过来清理。“很多志愿者都不知道名字,而他们第一次来就主动做事。”
荒岛图书馆成立的时间不到3个月,但已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书,还有很多的人捧着书来,成为“荒岛”的“岛民”。“我们的书现在虽然不多,但在逐步的增加。”李青说,“如果每个来‘荒岛’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兴趣、慰藉、愉悦感,我们就很开心了。”
(湖北某都市报讯的稿件原文完毕)
2222
此根本没采访的假新闻,究竟做了几处“交易”
网民对以下假新闻的几点发问:
一问:经查,记者陈某 特约记者陈某 均未亲自采访,违反职业操守。但有网民追踪到特约记者陈某收钱的线索。
二问:河南男子孝感摆干货摊可赊账 8年无一顾客"飞单"???? 8年无一顾客"飞单"?能否找出第二方新闻证据。典型的假新闻!
三问:这个特约记者陈实,近期网络上不断有网民在网上举报其假稿已有多篇,并且也有网民跟踪了这个叫陈实的所谓的个特约记者多次写假稿收钱的线索。收钱与假稿联系在一起,该由谁来管????
四问:8年无一顾客"飞单"????8年究竟涂销了多少次????做新闻头条的新闻证据竟然是假的,该由哪个部门追责任????
请相关人员相关部门跟贴澄清????
附:(新闻原稿)
河南男子孝感摆干货摊可赊账 8年无一顾客"飞单"
湖北某都市报[微博] 记者陈某 特约记者陈某 2014-04 08:44
湖北某都市报讯 记者陈某 特约记者陈某
看到想买的东西,可一摸身上没带钱,怎么办?通常的做法要么不买,要么回家拿钱再来。可是在孝感城区的一个干货摊,如果你没带钱,可以先把货拿回家,得空时再送钱来。冲着摊主这份信任,8年来,在干货摊赊账的顾客不少,却从来没有飞单的。
这个干货摊位于孝感城区建设路菜场旁,摊主吴宏田是河南省南阳市人,今年44岁,8年前开始来此摆摊。
昨日上午9时许,吴宏田开着小货车停在建设路附近的一条小道上,开始摆起摊来。车上面装着核桃、红枣、杏仁等干货。
10时许,住在园林路的王女士来到摊前,挑了几斤核桃。她笑着对吴宏田说:“今天我可带了钱。”
王女士是吴宏田的老客户,她告诉记者,第一次到这里买东西时,看到他的红枣挺好的,想买几斤,可是身上买完菜只剩下6元钱了,王女士转身想走。
看出了王女士的窘境后,吴宏田喊住了她,“你把红枣拿回家,想称多少就称多少,事后给钱没关系。”
王女士一下子称了120元的红枣。本来说好第二天再送钱来,但她一回家,立即就骑车把钱送来了,“一个外乡人做点生意不容易,我不能对不起他的信任!”
吴宏田告诉记者,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碰到。“一开始都是忘了带钱或者钱不够,谁出门不遇到点急事呢。”有了第一次,慢慢的就成了熟人,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相信人都是讲良心的,将心比心,我这么信任顾客,顾客也不会昧着良心黑我的钱。”吴宏田告诉记者,虽然每天都有人来赊账,可是8年来从来没有一个人拿了东西不送钱来的。“有时候赊账的人碰到急事去了外地,一回来就会送钱过来,还不停道歉。”
一上午,吴宏田的干货摊前买主络绎不绝,有几位顾客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吴宏田的常客兼朋友,好多人都在他那里赊过东西,大家都是很快就把钱给送过来。他们一致认为这个河南人特别实诚,卖的东西好,而且从不缺斤少两。
(湖北某都市报)
(新闻原稿完)
3333
孝感“记者”收钱后,翻版新闻成假新闻
(请看来自安徽及湖北孝感的二稿,内容基本相同,但记者得到“硬好处”后,主要说法完全不一致。)
安徽会计误将300万转入湖北女子卡上无法取回
2012年11月06日 09:45:41
来源: 中安在线
0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在网上银行转账时,(安徽)枞阳一企业女会计小娟因为粗心点错账号,造成300万元巨款被转入湖北孝感一沈姓女子的银行卡上无法取回。记者昨日获悉,在枞阳、孝感两地警方的努力下,这笔巨款已如数追回。
小娟是枞阳一企业的会计。10月30日15时许,她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时,因为粗心点错了账号,300万元错转给了湖北孝感女子沈某。小娟说,以前曾与沈某的丈夫有业务往来,给沈某汇过钱,所以其银行账号一直保存在电脑里,不料这次点错了。
小娟发现操作失误后,查找到了沈某的联系电话,并与沈某取得了联系,没想到沈某得知此事后不久便挂断电话,然后便再也联系不上了。小娟立即向银行方面咨询,结果被告知银行无权冻结对方账户,也无权私自将这笔钱划还,小娟只好报警求助。
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派人赶到银行营业网点查询交易账单,并及时获取了收款人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但拨打沈某手机一直无人接听。办案民警随即起程,于10月31日凌晨到达湖北孝感安陆市。当日下午,在孝感安陆警方的协助下,通过做沈某的思想工作,最终使她同意将这笔“飞来横财”转还。
记者昨日从小娟所在的企业获悉,这300万元资金已全部追回。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在进行网上转账交易时,一定要看清楚对方账号是否与其名字相符再进行操作。
(以下是孝感记者收钱后,翻版成的假新闻)
安徽会计错汇300万安陆女子如数笑还
来源 : 安陆新闻网2012年11月12日 17:38:31
本网讯(记者 祝伟、通讯员 胡鹏)网银转账时,安徽省一企业女会计输错账号,300万元被转入安陆一沈姓女子的银行卡中。面对飞来横财,安陆女子如数归还,并笑着说:“不是我的钱,我一分也不会要。”
据安陆警方介绍,10月30日下午,安徽省枞阳县某企业会计小娟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时,一时粗心输错账号,误将300万元巨款转给了安陆的沈女士。小娟称,该公司曾与沈女士的丈夫有业务往来,曾给沈女士汇过钱,故其银行账号一直保存在电脑里。
小娟发现操作失误后,立即查到沈女士的联系电话,但对方已换号。汇款银行告知她无权冻结对方账户,也无权私自将这笔钱划还,小娟只好向当地警方求助。枞阳警方立即派人赶到银行营业网点查询交易账单,并及时获取了收款人的身份信息。办案民警立即启程,于10月31日凌晨抵达安陆。当日上午,安陆府城派出所接到枞阳警方求助后,立即通过人口信息平台联系上沈女士。
这时,沈女士还不知道自己账户内多出了300万元现金。她查询账户后很快将钱如数归还。小娟所在企业表示,沈女士诚信归还巨款,是值得信赖的生意伙伴。
4444
读者质疑此“新闻的真实性”,请问记者、特约记者是否亲自采访
(以下是新闻原稿)
醉汉“潇洒”不成竟报警求助
应城民警劝其回家 他抡拳将警车玻璃捶裂被拘
本报讯(记者 某某 特约记者 某某 通讯员 某某 某某)应城一男子酒后失态要进路边休闲店“潇洒”,见店门紧闭他竟拨打110报警“求助”,民警赶来后见其醉酒规劝其回家,他见警察没给他解决“问题”一拳砸坏警车。昨悉,这名肇事男子已被应城警方行政拘留。
9月27日凌晨3点,正在应城市城中派出所值夜班的民警接到辖区报警,一男子称自己在建设街抓到有卖淫嫖娼的,民警放下电话迅速赶往现场。然而民警到达现场时,发现只有一名男子坐在街边,四周空无一人,遂上前询问。该男子自称姓陈,并承认刚才就是他报的警。
民警随后在附近巡视了一圈,发现所有的店门均紧闭,一丝灯光也没有,再看这个陈某,酒气熏天,话都说不清楚。民警判断陈某可能是喝多了,于是劝其回家。哪知陈某不依,非要警察帮他敲开一家休闲店的门,称自己有的是钱,说什么也要进去“潇洒一回”。
民警见劝解不成,于是准备驾车离开。就在这时,陈某冲到正在发动的警车前,抡起拳头,一拳就把车的前挡风玻璃捶裂。民警见状,遂将陈某带回派出所。
在派出所里,陈某还一直扬言自己有很厉害的亲戚,明天一早他就会被放出去的。到了(9月)27日早上,陈某的酒劲终于过去了,想起自己做过的荒唐事,后悔不迭。
(新闻原稿完毕)
质疑之一:醉成乱泥的男子----“并承认刚才就是他报的警。”。醉成乱泥的男子“承认事实”能成为警方证据。
质疑之二:“民警见劝解不成,于是准备驾车离开。”如果记者、 特约记者亲自参与了采访,就会发问,为什么不将此醉成乱泥的男子送医院救治,而是“于是准备驾车离开” 。
质疑之三:“陈某冲到正在发动的警车前,抡起拳头,一拳就把车的前挡风玻璃捶裂。民警见状,遂将陈某带回派出所。”这说明醉成乱泥的男子已醉得很厉害,为什么不是先送医院救治,再后才是“遂将陈某带回派出所。”如果该男子因醉酒死在了派出所又是谁之过???此外,“在派出所里,陈某还一直扬言自己有很厉害的亲戚,明天一早他就会被放出去的。到了(9月)27日早上,陈某的酒劲终于过去了,想起自己做过的荒唐事,后悔不迭。”此段新闻编造严重失实,醉成乱泥的男子酒醒后,此前发生的事情他是不可能知道的,怎么会“后悔不迭”????再请问请问记者、特约记者警车被打后的损失是多少?该醉成乱泥的男子长成什么样??警车被打后的损失是多少才能治罪????可叹,记者、特约记者一笔都没有动,就写成了如此离奇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
质疑之四:据网民跟踪调查,有极个别的所谓的采访人根本就不采访,大量的时间用于收钱、擂肥......。我们网民们现仅“就事论事”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