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生活】东山人冬季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大别山鄂东山区有一个6万多人口的乡镇——木子店镇,它北面与安徽省金寨交界,东面与本省罗田县相邻,镇区版图面积256平方公里。过去称这里为“东义洲”,也叫“东山”。 这里的人们有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冬天吃吊锅,喝老米酒。“吊锅老米酒”,是大别山鄂东“原生态”的传统文化,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每逢冬季,这里的人们都用吊锅吃饭。所谓吊锅,就是把锅吊起来,下面是用砖头围成的棱形或用水泥砌成圆形的火窿,七八上十样菜放到一个锅里煮,锅下面烧火,边吃边烤火,锅里的菜总是热的。 这里的祖先们设计吊锅是有讲究的,它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它由三部分组成:罐钩、罐筒、玛子,罐钩套在罐筒和玛子里,它的上端固定在火窿垂直上方的梁上。这里的锅、罐都安着金属提钣,将锅钣挂在罐钩上,只要松动玛子罐钩就能上能下。 在1984年以前,这里还没有电和煤气,人们一年四季都是靠烧柴做饭,围着吊锅吃饭。现在不同了,这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系统电和煤气,人们为了取暖只是在冬季烧柴做饭,围着火窿、吊锅吃饭,其他季节就不用了。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这里90%的家庭建起了楼房,但由于历代延续下来的生活习惯,他们又不得不在楼房旁再建一间盖瓦的平房做厨房,便于烧火时散发烟雾。 这里的人们还有一个特别的生活习惯,就是在吃饭时少不了喝上几盅老米酒。这种老米酒是用纯糯米和山泉水酿做成的,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糯米汁,带温性,促进血液循环,有滋阴壮阳之功效。据检测,这种老米酒含有22种氨基酸,4种维生素,喝起来口感柔和,甘甜。冬季喝这种酒还有暖身的作用。在这里,“做月子”的妇女,不论哪个季节每天都要喝上几盅老米酒,一来暖暖身子,二来也有滋补的作用。 说起吊锅、老米酒,这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老米酒,蔸子火,过了皇帝就数我”。这民谣说的是:每逢冬季,这里的人们都是围着火窿吃着吊锅菜,烧着蔸子火,喝着老米酒,就象皇帝过的日子一样。这里冬季招待客人最敬重的就是吊锅老米酒,吊锅里自然少不了东山炸豆腐、东山腊肉、东山皮子还有东山盐辣椒。把这些主菜都放到一个锅里,加上配料,用柴火慢慢地煮,这样煮出来的汤、菜香味满屋,味道可不一般。主菜的“配方”也很特别——东山腊肉是用野菜饲养的土猪肉腌制而成的,吃起来特别香;东山皮子很特别:“手捏成团,松手展开”,韧性强,特别薄,吃起来也别具风味。这些东山特产全部由纯天然食品人工制作而成,不加任何添加剂。而且,主菜的“配方”也很有讲究:腊肉属凉性,越陈凉性越重,盐辣椒也属凉性,而老米酒是温性。这样搭配起来食用凉性温性相互“中和”,对人体能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适应各类体质的人群,是比较科学的食用方法。同时,这种吃法可增加人体热能,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这样的生活方式是老祖宗给子孙们留下来的,可见,这里的老祖宗们对吃还是很讲究科学性的。 自古以来,老米酒就像一位淳朴美丽的少女,令人一见钟情,浮想联翩,古往今来,多少达官显贵、名人志士纷至沓来,寻踪探幽,品赏芳情。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屯兵东山,吃吊锅饮米酒,一路高唱凯歌,后来,他到了京城,便赐东山老米酒为宫廷贡品。苏东坡也到麻城品尝过老米酒,还留下了“定慧海棠香千里,东山美酒进万家”的名篇(定慧:定慧寺)。这正是:“太宗屯东山品味吊锅谋国策,东坡居定慧畅饮米酒赋诗篇”。明代诗人梅之涣曾作出“酒香进万家,东山户户春”的绝句,夏斗寅吼出了“饮酒黄昏后,快活似神仙”的名言。古老的东山,它蕴藏着太多美好的故事,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人民。 如今,木子店的老米酒产业越做越大,经过深加工和精心打造,产品已远销国内外,以“吊锅老米酒”为特色的餐饮美食和各式农家乐也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杜鹃花城”名扬四海,“米酒吊锅”其乐无穷。作为东山人,我们为拥有这样美好的生活感到由衷的自豪。(作者:湖北麻城市木子店镇西浦街6号 张再斌) [media=x,500,375][/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