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停,绿灯行”;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这么简单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却被很多人忽略。闯红灯、横穿马路,这些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却成为道路交通管理中的“顽疾”,屡禁不止。 18日,记者在我市多个路段观察看到,很多市民过马路时都存在着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孰不知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会给道路交通和市民自身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大冶人过马路也被人广为诟病,在一些人眼里,只要能走的地方都是路。
不走斑马线 18日下午3点钟,记者在青龙山公园门前丁字路口观察到,在3点到3点10分之间短短的10分钟里,竟有40人不按红绿灯指示行走。除了有极少数的行人会等绿灯之外,几乎80%的行人到了路口,都会直接穿行。 偶尔,有行人在等候,可是看到车辆比较少,又有“排头兵”闯红灯过马路,也连忙紧随其后。 采访中,不少私家车司机告诉记者,一些行人在红绿灯路口,虽然穿马路走的是斑马线,但根本不看红绿灯。有时候红灯已经亮了,他们还在往前走,有些人还跑着穿过去。 “不要紧,这不马上就是绿灯了嘛,我只提前了一点点。”记者问一名行人为何不等绿灯亮起再过马路,对方如是说。而对于是否了解这样闯红灯的行为触犯了交通法规,多数市民都表示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好,但因为赶时间或看其他人都过了,自己还站在那里感觉有点傻,所以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最近,在城区主干道交通路口,都有红衣发志愿者,劝阻市民安全过马路。据青龙上公园门口的一名志愿者介绍,劝阻的行为并不是每次都有效果,特别是早上到公园锻炼回来的老人们,一波一波过马路,根本阻止不了。相反30岁以下的人群,看到志愿者后,都会自动停下脚步等待,而30岁以上人群大多数都觉得“无所谓”。
横穿马路屡见不鲜 城区大冶大道部分路段、新冶大道、金湖大道因中间设置了隔离护栏,所以横穿马路的行为比较少。但在城区横向的东岳路、观山路、乾塔路,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的行为数不胜数。 18日中午11点30分,记者来到东岳路实验小学门口,此时正值学校放学时间。只见一波家长将摩托车、小车停在马路边,直穿马路进入到实验小学后,而旁边几米的地方就是斑马线,不一会儿,一波一波的小孩和家长,成群结对的从学校门口出来,毫不犹豫地穿过斑马线旁边的大马路。一时间,只见骑摩托车的、驾车的,还有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交织在一起,险象环生。还有不少小学生,在没有家长、大人的护送下,直接穿过马路。 一名读4年纪的小学生告诉记者,这样穿行马路都好几年了,早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危险。 “我每天都来这里接孩子放学,我们家两个孩子一个3年级,一个4年级,这里交通谈不安全的,不敢让孩子一个人上下学”。一名奶奶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家就住在机关幼儿园后面,我就是担心安全”。可是,讲完这一番话,这位奶奶也直接穿过马路,不一会领着孩子又横穿马路走过来。不少司机告诉记者,每到学校放学的时间点,都不敢往这里走,太危险了。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横穿马路的行人。他们说,知道自己在闯红灯,但是普遍觉得过个马路也就十几秒的事儿,不会有什么危险,而且是跟着别人走的。市民张先生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有“从众心态”,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也能走,“随大流”最终造成了斑马线形同虚设。
图方便穿越护栏 翻越护栏的现象虽然很少,但是并不是没有。记者在大冶大道、青龙路等地观察发现,在一些护栏交叉空间地带,穿越护栏、翻越护栏的现象仍然存在。 记者沿途观察30分钟,发现有2人穿越护栏。一位穿过护栏的大叔告诉记者:“如果走到两边红绿灯处过路,需要多走几分钟的路程,我也知道这样作很危险,但每次跨前都会等到两面没车时再行动。” “每天经过这里都会看到随意翻越护栏的市民。”出租车司机王先生说,每次碰到有人跨越护栏,他都会减速慢行,生怕一个不小心撞到了人。 “防护栏的设置就是为了能在车水马龙中更好地保障行人的安全,可是现在很多人对防护栏视而不见,随意穿行,这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都很不负责任。”一位执勤的交警说道。
向“大冶式过马路”说不 “几乎所有的行人被撞的交通事故,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大冶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祝勤说,去年金湖大道因为没有安装交通护栏,发生多起交通事故。自从今年安装护栏后,金湖大道的交通事故一下子就下降了至少70%,可见遵守交通规则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可大大降低自身的危险程度。
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的第八章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行人或乘车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关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10元以下罚款。 目前我市交警部门对行人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翻越交通护栏等一些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以劝导和教育为主。交警部门在一些繁华路段增添交通设施,拦住闯红灯的“口子”;在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段,设置行人信号灯,并加派协警;另外在车流量和人流量大的路段,实行人车分流。 “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市民黄先生说,“当我们在埋怨别人素质不高时,也应该想下自己是否也有某些行为被别人埋怨素质不高。”在采访中,很多人认为没有“规则意识”是根源。“红灯停,绿灯行”,我们并非“做不到”,而是“不愿做”。交通设施设置固然需要更加合理,但提升大家的“规则意识”,才是治本之策。
记者手记: 一个城市文不文明,要看市容市貌,要看环境保护,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全体市民的文明素养如何。市民素质是城市之魂。每一个市民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无不折射出个人的修养、心灵的阳光,无不展示着城市的形象。假如一个城市的市民普遍缺少诚信,缺少关爱,缺少公德心,那么,这个城市经济再发达,也不能被认为是一个文明城市。所以,培养市民的公德心和集体荣誉感,了解到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和城市文明息息相关,或许我们就能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