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江苏宿迁市宿豫区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窗口服务时间、服务效率等问题,认真整改,并要求各职能单位开设“无休息日窗口”,实施中午无午休、周六周日不休举措,让前来办事的群众随到随办,不再等待。(《工人日报》11月21日 ) 宿豫区这个“无休息日窗口”开得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顺民意,非常得民心。这会给群众办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让群众特别是乡村的农民免受等待之苦,免遭难熬之罪。 从本质上说,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给群众办事的,因此,政府的大门应该始终都是敞开的,群众随时到随时都能办事。但是,在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中,衙门作风非常严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严重地存在着,影响了给群众办事的效率,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让群众非常不满。在反“四风”活动中,门难进,脸难看有所改变,但事难办依然存在,在局部地区甚至还有所发展。有的政府工作人员抱着少办事少风险,不办事无风险的观点,对群众的要求能躲就躲,给群众办事能推就推,坐够八小时算一天。有的职能部门是到点开门,到点关门,中午要午休、周六周日要休息。许多大老远从乡下坐车赶到城里办事的农民遇上了职能部门午休,就只好在街上游荡,或在职能部门门前地候着,每天的午休时刻,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门前都候满了咬着烤饼,吃着干粮的办事群众。有时当天还办不成,只好找旅社住下次日再办,耽误时间还要多花钱。有的农民不知道周六周日政府部门要休息,满心欢喜进城来,结果却是白跑一趟。有些上班族想利用下班或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到政府部门办事,结果也只是空想,只好在上班时间专门请假去办。 这种现象说明我们有些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心中缺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一切为了人民的观念,不是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不是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面让给群众而是只图自己方便,只想自己轻闲。有麻烦的事不去做,有困难的事不愿做,哪怕群众再急,哪怕办事的人再多,午休时间要关门、周六周日不开门是雷打不动。说起来还很有道理,是按国家规定的作息办事。是的,一天八小时,一周五天班,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但是,如果对群众办事难感同身受,就会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就会克服困难给群众办事。更何况开办“无休息日窗口”并不是要求每个部门的每名工作人员都同时在岗,只要内部调剂下,就能安排好、既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休息,又能保证办事窗口不关闭。因此,开办“无休息日窗口”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关键是看政府工作人员脑子里有没有一切为了群众的意识,心中有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际上,政府的威信、官员的形象主要不是在那些宏大的工程、浩大的政绩中树立起来的,就是在这样一些一切为群众着想,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具体事项中树立起来的。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转型的要求,政府要从过去那种无所不包、不所不管的状态中转身,不断简政放权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怎样服务好发展、服务好群众值得各地政府思考。江苏宿迁市宿豫区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开设“无休息日窗口”, “让前来办事的群众随到随办,不再等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这是切切实实地想着群众,真心实意地服务人民,肯定 会得到群众的欢迎,受到群众的拥护! 但愿各地政府都向江苏宿迁市宿豫区学习,转型就从开设“无休息日窗口”,开始,并不断充实、细化和完善相关内容和机制,把“无休息日窗口”做成政府的一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