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62
上尉
  
- 积分
- 572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论“舆论之孬种”
——虎尘新闻随笔之五
虎尘政治随笔之二:《论法律和法制》在一些网站刊后,身心颇有“冷暖”之意。于是乎我斗胆妄言:谁登了我的这篇文章,算是有“种”的。不敢登,或做了手脚的,及至于删除者,皆是“孬种”。此“孬种”,乃“舆论之孬种”之谓也。
何谓“孬种”?原是宗教学名词,常用于骂人,常见于河南地方方言,土话又称“菜包子”。意为:①、怯懦无能的人;②、趁人不备在他人背后使坏的人;③、指品质低下、内心下流,做难以见光的事以达到自己内心龌龊目的的人;④、(植物学上指)不能发育或是在发育过程中受蒸腾作用导致腐烂的种子。而在东北等地区则是用来形容人刁钻。
“舆论之孬种”,大约也可以对应于上述四种释意。有“种”的,被我誉为是“有胆识和担当”和“有正义性和人民性”。“孬种”,被我斥为“肾虚和阳痿”和“没有正义性和人民性”。中国之绝大多数报刊网,在所谓正能量的“舆论”和“舆情”的有意识和潜意识的干扰和干涉下,显得“举旗不定”,又显得“举步维艰”。生怕“批评”和“批判”,会“噎死”它们。
它们每天标榜的“为百姓谋利益”,“为社会尽责任和担当”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新闻监督”、“舆论导向”等尽如“广告宣传”的蛊惑和鼓吹。而临时、临近、临场于“是非”、“利弊”、“功过”的“关键时”就“瘫腔”了,就“肾虚”了,就“阳痿”了。一副小人的圆滑和圆通的嘴脸,一副奴才的卑微和卑鄙的丑相,有如历朝历代的太监,有如现世今世的乞丐栩栩欲活,栩栩如生地“瘫放”在我眼前。
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在全球国际化的今天,“舆论的狂欢”,没有什么不好的。即便是有点儿“杂音”,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用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看待:既然有好,肯定有坏。既然有美,肯定有丑。好,你就断定百日地好吗?坏,你就断定每日地好坏吗?美,你就断定百日地美吗?丑,你就断定每日地丑吗?
“矛”总有停顿之时,“盾”,也不总是坚防。要允许矛盾的双方作交流的“停顿”,要允许正反方在交流的“停顿”中达成互动、互踩、互补、互助、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直到双方认可的“互赢”。《老子·八十一章》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一句不中听的“语”,二句不和谐的“言”,三句不美好的“话”,就被斥为“封杀”,就被责成“屏蔽”,就被滥作“删除”。古之《国语·周语上》有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现时的舆论口径和口境,大有防民(网民)如“防盗”,防民(网民)如“防川”之嫌。
如果真到了“逼良为娼”的地步,恐怕真要如“川江之水”。古人对庙堂与江湖,对官府与民间,有个鲜明的比方,那就是“舟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一篇无“杂音”的文章发表何处,我并不看中和看重。我看中和看重的是:有“杂音”的文章发表何处。发表何处的位置,我也不看中和看重。我看中和看重的是:一个编辑的社会责任,一个媒体的社会担当;一种新闻的批评精神,一种舆论的批判态度。那些伪社会责任,那些伪社会担当;那种伪批评精神,那种伪批判态度,都是我笔伐的对象。
综上,凡见此文有不服者,可以你之“矛”,攻我之“盾”。对于那些“孬种”的,“瘫腔”的“肾虚”者和“阳痿”者,本文权当作它们的“壮阳补品”,但愿“孬种”们“笑纳”,我并致以“革命”的,“崇高”的“敬礼”!
21:55 2014-1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