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788|回复: 19

天下大平:论秦可卿的身份之谜

[复制链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1-27 18: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藏   玉
                            ——秦可卿身份之谜
                                 作者:天下大平
《红楼梦》中有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人物,两百年来,一直是红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这就是秦可卿。秦可卿的身世与身份一直扑朔迷离。在本文中,笔者试图揭开他的庐山真面目,哪怕一二,作为对“红学”研究者起抛砖引玉之作用。如果能引起大家共鸣,那便是意外之想了。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睡觉,然后做“梦”,梦到金陵十二钗的结局。笔者的分析正是从这里开始。
在此一回中,宁府花园中“梅花”开了,尤氏邀请荣府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过府欣赏梅花,王熙凤却没有同去。众人赏花到中途,宝玉要睡觉了,于是由秦可卿安排宝玉的睡处。这一段文字,笔者取名为“藏玉”,其实说“护玉”更为恰当。
却是为何?
古人常有以儿女之情来描写家国大事的习惯,笔者以为,《红楼梦》正是这样。以闺阁之笔墨指代国家大事。“宝玉”正是传国玉玺,在笔者的另外的文章中有分析,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段话如果用国家大事的笔墨写,就应当是这样的:
“宁府”代表一方,“荣府”代表一方,进行“宝玉”即“玉玺”归属的谈判。
“宁府”代表有贾珍,尤氏,贾蓉等。“荣府”代表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
秦可卿是“宁府”主管,负责“谈判”安全保卫工作,袭人是“荣府”护“玺”大将军。
几位“大人”需要进行“宝玉”归属的谈判,于是双方协商“宝玉”放置的地方。放到哪里去呢?
其一,放到贾珍与尤氏那里去,即《燃藜图》之室中,由贾珍尤氏负责派人看管。贾宝玉立即断然拒绝。“宝玉”的意见自然代表“荣府”意见。
其二,放在秦可卿房中,由秦可卿看管。贾母率先表示同意。贾母认为,“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由他去安置,自是安稳的。”这些话看上去是闺阁之语,但如果用国家大事来写则又是另一番文字了。即是,秦大将军是我们内部的人,虽然派他去敌人阵营里去当卧底,但我相信他的心还是会向着我们的。而且他是我们双方都可信赖的人,是唯一最佳人选。
秦可卿将“宝玉”藏于房中,因为是传国玉玺,那身份自然不一样,周围衬托之物也必不相同。武则天、赵飞燕、杨贵妃、安禄山,都是一种象征。武则天夺了大唐的权,赵飞燕绝了汉成帝的后,杨贵妃则引起“安史之乱”,而安禄山更是将唐明皇赶得屁滚尿流。寿昌公主和同昌公主也是象征。寿昌公主之父即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作者写“女子”之笔墨当然不能写有刘裕在床上躺着吧?所以这里借用寿昌公主指代刘裕。意即秦可卿大将本领高强,“宝玉”可以安然无恙。对于同昌公主来说,“联珠账”则有特别的指代意义,“联珠”即“联朱”,“珠联璧合”。
“宝玉”在床上睡着,便梦见许多人的结局,这些人当然就是“宝玉”一方大臣的结局。秦可卿大将也是其中之一。宝玉梦中最后喊道“可卿救我”,不是寓意深刻么?大臣们都死了,大明王朝灭亡了,“玉玺”归谁?
诸位看一下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儿,李纨,秦可卿。关于金陵十二钗的结局,笔者将另文陆续讲到。
除开贾惜春与“宁府”有点儿瓜葛之外,那“宁府”可有半个人儿?贾惜春是宁府之人为何进入金陵十二钗呢?主要还是他从小便进入“荣府”,仿佛“人质”似的。最后“荣府败亡”,他便遭“荣府”囚禁,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但“荣府”还派了禁卫大将军“紫鹃”看守他。
秦可卿的结局是最先写到,但在十二钗中却排在最后。这是有很深的意思的,限于文章篇幅,这里笔者就不展开论述了。
有人曾经问到尤氏怎么不是十二钗之一呢?各位,你看了笔者刚才的分析,还认为尤氏可能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么?他与“金陵十二钗”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索性笔者这里把秦可卿的命运分析完毕。
“宝玉”在房间里面“安睡”,秦可卿吩咐“两府”四员大将“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在外面守着,还有虎狼之师。这位问了,说笑吧?哪儿来的虎狼之师呢?
书中道,秦氏便吩咐小丫环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整个《红楼梦》中,除了此处,何曾见过猫儿狗儿?那猫便是虎,那狗便是狼,统称虎狼之师。也可是说是贴身禁卫军了。
此次“谈判”过后,问题并没有解决,于是王熙凤又带着贾宝玉过宁府一次。这一次把秦钟也扯出来了。宝玉称秦钟是“鲸卿”,一等一的大臣呀。
两次行动过后,那秦可卿的身份便彻底暴露了,于是贾珍便将他囚禁在天香楼,最终秦可卿死于贾珍和尤氏之手。各位会说,贾珍所代表的宁府和荣府本来是一家的,怎么会去害秦可卿呢?你这不是说笑话吗?
如果你这样说,笔者只能说你看不懂《红楼梦》的。在《红楼梦》中,一人非指代现实生活中一人;一事,非指代现实生活中一事。可以将人当物写,也可以将物当人写。一人可以有几个角色,也可以几个角色归于一人。需要讲哪种故事时,便会对应哪种角色。
笔者这里讲,宁府代表“清”,荣府代表“明”。在秦大将(秦可卿)“藏玉”即“护玉”这样的故事中就更容易理解了。秦家姐弟俩的称呼语都有一个“卿”字,这个“卿”字过去是皇帝对近身大臣的爱称。那品级都在“五品”以上,能上朝堂的。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判词是这样的:“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看上去是说女子的事,但如果用国事来写就是,大明王朝的子弟们虽然不成器,不足以成大事,但“大清”最先寻衅滋事,然后两国开战。笔墨极其隐晦。
作者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将一位国家柱石般的大将写成一个淫妇,岂不是荒唐?你能解出这其中的味道来吗?
《红楼梦》第十三回写到,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这里当然用的是曲笔,也就是通常说的“春秋”之笔。事实上,自上回“谈判”之后,秦可卿知道贾珍对他产生怀疑了,趁着王熙凤与贾宝玉再次过“府”的时候,便把“宁府”消息透露给他,当然都是军事机密,即大清的军事部署。但最后,却被王熙凤忽视了,也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大明”灭亡,王熙凤结局也很惨。
贾宝玉梦中,王熙凤的“命运”:画面上是一座冰山,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寓意“大明”落到现在这步田地,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凭着一只“雌凤”,怎么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凤凰之火,也熔化不了这座冰山的。同时也寓意极寒极冷。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即是凤,指王熙凤。“末世”,即指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都知爱慕此生才”说明王熙凤有治国之才,人人觉得有他出来理政,大明有希望了。后面两句,即“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两百年来,没有一个人解得对,也许,从笔者开始,这种解说就对了。
一从可以作“自从”讲。
二令可以作“冷”字讲。
三人木则作“秦”字讲。“秦”字拆开“三人禾”,“禾”通“木”。
所以,“一从二令三人木”则是指身为宰辅大臣的王熙凤自从“冷对”秦可卿的传递的军事情报,最后明王朝灭亡很快。金陵,自然是指明王朝的祖庙之地。哭向金陵,则指在祖人坟前痛哭。
纵观两百年来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没有人能自圆其说,只有笔者这一种,更合作者原意。
大家始终将秦可卿定义为“淫人”,这便研究方向错了。这是被作者表面甚至“脂评”所写的忽悠了,没解出其中味道出来的缘故。
书中第九回,顽童闹学堂,其实可以看作“大臣闹朝堂”。第十回,金寡妇“无意”透露朝堂信息,也可以说她是“内奸”,其小姑——璜大奶奶却是宁府中人。璜大奶奶便去宁府告了密。贾珍便囚禁秦可卿。第十一回,“宁府”除奸成功,开宴庆祝。第十二回,王熙凤不顾国事,却玩弄凤月,与贾瑞苟且不清。第十三回,秦可卿在天香楼被贾珍吊死。秦可卿死后封“龙禁尉”,“龙禁尉”是什么官职?是皇帝的贴身禁卫官。陪死的还有秦可卿的护卫——瑞珠。另有护卫宝珠降了。瑞珠、宝珠,两者都离不开“珠”即“朱”——朱明王朝,难道没有一点寓意么?
秦可卿死后,“宁府”为掩人耳目,便风光大葬。当然,这里也有作者哀思的寄托。如果是一个“淫人”,怎么可能得到如此风光大葬?《红楼梦》全书的精华一半在于秦可卿的秘密。
读懂了秦可卿,就能理解王熙凤。
笔者这么一说,是不是颠覆了你的原来的观点?是不是更符合作者原意?至于你能不能接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笔者且不管《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笔者既不否定曹雪芹,也不肯定曹雪芹,只是根据书中所提供线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要能自圆其说,便不是胡说了呵。
你们不理解,正常!笔者只能叹息说:《红楼梦》作者,两百年来有几个知音?
                                  2014-1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4-11-27 21: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元辰 于 2014-11-27 21:50 编辑

从政治思想的角度看,你的确读出了弦外之音,基本能自圆其说。可从文化思想的角度,尚未见触及,尤其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向往和”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等我登场“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更是《红楼梦》的艺术思维主线与价值所在。你能否解说一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1-28 10: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1-28 1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4-11-27 21:49
从政治思想的角度看,你的确读出了弦外之音,基本能自圆其说。可从文化思想的角度,尚未见触及,尤其是“白 ...

红楼梦是一座迷宫,先全方位探视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1-28 10: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4-11-27 21:49
从政治思想的角度看,你的确读出了弦外之音,基本能自圆其说。可从文化思想的角度,尚未见触及,尤其是“白 ...

由于身处环境关系,无法得到明清两朝历史资料,对明清两代历史不是很熟悉,所以有的地方只是存疑,起抛砖引玉作用,并非想得出什么结论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4-11-29 0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大平 发表于 2014-11-28 10:24
由于身处环境关系,无法得到明清两朝历史资料,对明清两代历史不是很熟悉,所以有的地方只是存疑,起抛砖 ...

已经很难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1-29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榜上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四大部洲至中之地,奉天永建太平之国,总理虎无寂静教门僧录司堂万虚,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叶生等,敬谨修斋,朝天叩佛”,以及“恭请诸伽蓝,揭谛,功曹等神,圣恩普锡,神威远镇,四十九日消灾洗孽平安水陆道场”————————————————————————————这一段文字正是秦可卿为宫廷禁卫大臣的依据: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148

主题

467

帖子

59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93
QQ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4-11-30 00: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有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人物,两百年来,一直是红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这就是秦可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1-30 18: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大平:再论秦可卿身世之谜

在《论秦可卿的身世之谜》一文中,根据《红楼梦》第五回所提供的情节,笔者对秦可卿的身份进行了论证,按笔者的设想,秦可卿应当是一位朝廷武将,而且负有守护“宝玉”的责任。后来由于“内奸”告密,秦可卿被“敌方”杀害。这个内奸,笔者从书中推断出是金荣、金寡妇、璜大奶奶。这个敌方则是贾珍为代表的宁府。
金荣,是一位朝廷大臣。金寡妇,即金荣的母亲。璜大奶奶,即金荣的姑姑。
《红楼梦》中第九回有一场顽童闹学堂的场面:秦可卿与“香”“玉”有染,金荣“捉奸”,于是双方对打起来。最后,李贵——贾宝玉的跟班——和学堂代理负责任人贾瑞逼迫金荣向秦钟下跪认错。金荣愤愤不平,回到家里将这些事情跟母亲说了,母亲“无意中”又与璜大奶奶说了,璜大奶奶便进宁府告秦可卿的状。于是秦可卿便得了莫明其妙的病,而且一病就不起,最后死了。
贾珍和尤氏为何是秦可卿的“敌方”?因为在书中,秦可卿是贾珍和尤氏的儿媳妇,也就是贾蓉的老婆。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作者是要将秦可卿写成淫人,这是有很多证据的。而且秦可卿之死是因为与贾珍这个公公有苟且关系,按书中焦大的说法就是“爬灰”。
依笔者看来,这都是作者的罩眼法而已。作者之所以要写这本“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小说,并不是要写几个奸夫淫妇的,而是一本“家亡血史”(贾王薛史),即国破家亡的血泪史!用闺阁笔墨写国家大事,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为避文字之祸而惯用的手法,算不得什么稀奇事儿。只不过作者这部书写闺阁之事写得太好了,以致于读者完全忽视了作者的本意,就象那个什么“买椟还珠”的成语所预示的一样。
笔者以为,所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在作者心里,他是非常尊重秦可卿这个人物的,但因秦可卿之人之事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所以他的身份隐藏是最深的。也唯有解读出他的真实身份,才能解开全书的迷宫。
秦可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书中第八回有所叙说,即:他父亲秦邦业,现任营缮司郎中,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只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因去岁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正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暂且不致荒废,可巧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为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引用上述书中原文,想说明什么呢?表面上看:
其一,秦可卿之曰:秦邦业。职务营缮司郎中。
其二,秦可卿出身普通,只是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一个女孩儿。因与贾家素有瓜葛,才结了亲。
其三,秦可卿非亲生之弟曰:秦钟。
其四,二十四两银子贽见礼。
仔细分析起来:
其一,秦邦业,邦业乃“安邦立业”之意,即指国家而言。“营缮”,则是经营管理之意。这句话意思便很明显了,秦父是经营管理国家大业的人。所以,秦父应是王爷或者大臣之类管理国家重要职位的人,而非泛泛之辈。
其二,秦可卿乃男人,是国家大将,派往“敌方”卧底的。
其三,秦钟是朝廷内大臣,也可以是“贵妃”一类的人。
秦邦业,秦可卿,秦钟,合起来称“三秦”。“三秦”有什么隐含的意思吗?有!杜工部有诗云“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这三秦之意原指帝都,此处代指汉人江山,即大明江山。三秦失去,意即大明江山失去。
《红楼梦》中,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去,死因是得了莫明其妙的病;第十六回,秦邦业死,原因是秦钟勾结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秦邦业把秦钟痛打一顿,自己气死了。秦钟挨了打,然后病死了。
几乎是前后脚,那秦家三口便相继死去。排一下书中死人,第一便是贾敏,第二是冯渊,第三是秦可卿,第四是贾瑞贾天祥,第五是秦邦业或者说秦业,第六便是秦钟。
如果将书中第一回到第四回作一个故事来看,正是《石头记》。
如果将书中第六回到第十六回作一个故事来看,正是《风月宝鉴》。
如果将书中第十七回(含第十六回部分内容)到第九十七回,作一个故事来看,正是《金陵十二钗》。
第九十七回之后的文章,则是飞鸟各投林。
那么第五回算什么呢?
第五回是《红楼梦》总纲,是全书完成之后另加上去的。从文意来看,第五回与第四回没有内容上的衔接关系,与第六回没有内容上的启下关系。即使切去第五回,也不影响整部书的结构。但正因为有了第五回,整部《红楼梦》才象迷宫一样让人捉摸不透。这其中当然有传抄过程中可能抄录者的失误,以至于大家一直纠结于具体的文字细节而不能自拔。
举例说明,笔者看到两个版本的贾府对秦可卿死时的看法的文字,其中一个版本是“彼时合家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另一个版本则是“彼时合家无不纳闷,都有些伤心”。到底哪一个版本更正确,笔者不能确定。笔者能够确定的是,两个版本的文意相距万里!
因此,笔者以为,《金陵十二钗》中判词可能在传抄过程中失误也总是有的。笔者暂且不对十二钗判词作过多解读,待分析完全书,再作总结。
回到秦可卿的身世论证的正题上来。前文说过,依笔者之见,秦可卿不是女子,而是男子,并且是宫廷禁卫军统领一类职务的大将军。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佐证:
其一,秦可卿出场时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去宁府赏梅花。北方梅花开时应在二三月份。但第六回刘姥姥进荣国府时却写的是秋尽冬初。两回书时间上无法衔接。这种时间上的矛盾也佐证了笔者的推论,即第五回是后加上去的。赏梅花应是有寓意的,按笔者理解,应是“谈判”过程。“梅”通“媒”。
其二,秦可卿房间摆设上寓意深刻,在《论秦可卿身世之谜》一文中已经有所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其三,贾宝玉睡到秦可卿房中便做梦,而且梦到十二钗结局。那十二钗中,秦可卿是最后一位,但他却是最先有结局的。
其四,贾宝玉看那帐中一位美人,“其鲜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宝钗和黛玉在这里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两方势力,要争夺“宝玉”。
其五,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睡了一晚,次日与她携手游园,走至迷津。只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警幻说:“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此时,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宝玉便喊:“可卿救我!”
这一段文字依笔者看来,更是秦可卿护“玉”而行,一路过关斩将。是一段春秋笔法的文字,并不是梦境,而是影射现实。
其六,王熙凤请示王夫人,带着贾宝玉前往宁府。游乐完毕回荣府,宁府让焦大送王熙凤与贾宝玉回荣府。焦大是什么人?宁府死心塌地的奴才,曾经跟宁府祖上出生入死的。
这一段文字更是蒙蔽世人,都以为焦大是骂宁府之文。笔者以为,这都是作者的罩眼法而已。焦大之语,句句针对王熙凤而言。当然也包括秦可卿和“宝玉”。“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则是激烈的打斗场面。
其七,有了上面两场戏,秦可卿的身份便暴露无遗。书中后面还有荣府对秦钟的关心,及顽童闹学堂,金寡妇透露消息,璜大奶奶告密,更是印证了这一点,于是秦可卿便遭囚禁。不给吃喝,最后还将其吊死在天香楼。
其八,秦可卿死后,葬礼是非常隆重的,体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其棺材之好,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书中说那木头“叫樯木,产自潢海铁网山上”,“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叮当如金玉”,“作了棺材,万年不朽。”这棺材是薛家的,原是为“义忠亲王”备用的。现在让秦可卿用上了,言下之意,秦可卿是按“王爷”规格葬的。
有人解读红楼梦时,一直纠结于“义忠亲王”,甚至要从清朝的亲王中要找出这个亲王出来,依笔者看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亲王,作者这书还敢写下去么?不是很明显影射清廷历史么?因此,笔者以为,用子虚乌有的犯了事的“义忠亲王”没用的棺材,不过是想来表达秦可卿的葬礼规格之高即暗示秦可卿的身份而已。
第二,祭奠者规格之高,也为红楼梦中所有死人中仅见。有四王六公六侯。四王是“东西南北,平安宁静”,六公是“镇理齐治修缮”,加“宁荣”二公,则是当日所谓八公。作者写到八公之时,也玩了一个小花招,即“镇理齐治修”五公皆有名有姓,独缮国公无名(明),缮国公应当姓石,其孙石光珠。珠可通“朱”。细看六公,修国公侯晓明这个名字,似乎太俗气,象现代人的名字一样,比如“黄晓明”之类。但因名字中含了一个“明”字,是以后面缮国公才会无名(明),但巧的是他却姓石,石通“史”。修缮之意是极易理解的,如果作写历史讲,缮国公有“史”无“明”,修国公则是有“明”无“史”。清时康雍乾三朝开始的明史案,则是史上惨绝人寰“文字狱”。这两个国公的名字是不是包含了这层意思呢?这只是笔者的猜测,无法论证,孤且存疑。按笔者想来,作者将许多信息放在人的姓名中了。写过小说的人都知道,那故事容易编,那人物姓名最难编了。有时候为了一个角色的名字,往往比写一段文字还要烦难。
这四王八公六侯的名字有何寓意,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猜测一番,权作好耍的事情。
其九,秦可卿死后封为“龙禁尉”,官居五品。“龙禁尉”是皇帝的贴身侍卫,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有人说,龙禁尉是封给贾蓉的,不是封给秦可卿的。如果你硬要这样说,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请你看看章回的题目了,书中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其十,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完全是一副交重担的样子,哪里象是侄儿媳妇对婶娘的话!何况宁荣两府虽是贾姓一家,但早已分开另过,作为宁府媳妇不去找贾珍媳妇尤氏说话,却找荣府媳妇王熙凤托梦,岂不是多管闲事!
事实上,秦可卿对王熙凤所说的都是军国大事。这里,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祖、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若不早为后虑,只恐后悔无益了!”
这一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钱粮,二是家塾。
秦氏让王熙凤在祖坟地附近多置田地,并建立学堂。依笔者分析,当然是按军国大事来分析。其一,将军队收缩至金陵一带,搞好军事布防;其二,部署信息网络,对清军部署展开侦查。或者,可以理解为加强军队训练之类。
无论从闺阁话中还是从军国大事上,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一段话都不象是侄儿媳妇给婶娘说话,更象是上级对下级说话。因而,秦可卿这段话也是大有深意的。
其十一,秦可卿的死法也相当不平凡,一个病势沉重的女子,抱着必死的决心,为何偏偏要上吊而死呢?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便是吊死的。笔者以为,这里显然也有影射的意思。
从历史上看,大明王朝至崇祯帝在煤山上吊便灭亡了。大明一些贵族逃到江南甚至云贵缅甸一带建立了偏安的小王朝,从此开始了一段风花雪月的历史。
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元宵节归省,贾府修建大观园,从此,贾宝玉在大观园中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整天与一群貌若天仙的女孩子缠绵不已,直到失玉,成为一个疯癫之人,才搬出大观园。“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贾宝玉失玉,便失去了命根子,换句话说,就是失去了玉玺,失去了权力。
大观园里的故事正如东晋、南宋等偏安小朝廷生活类似。
综上所述,秦可卿显然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人物,她看上去有崇祯皇帝的影子,睡着为王爷准备的棺材,享受着内廷禁卫军五品职位的名号,因而绝对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淫妇那么简单,决不可等闲视之。
是以笔者再论秦可卿的身世之谜。论证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找出符合逻辑的推论。论证资料,则是从书中所获,以及公开的历史资料,比如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
如果本文能对你理解红楼梦有所启发,那便是意外之想了。

                                       2014-1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1-30 20: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大消息,红学历史上的重大突破,秦可卿即朱由检,也就是崇拜皇帝。本人即将三论秦可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