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水利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李克强首先来到农村水利司,详细了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进展情况,得知今年部署的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已基本完成,李克强叮嘱大家,这项工作十分艰巨,要保质保量,让群众满意。他强调,对所有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都要担起责任,狠抓落实,务见成效,兑现对人民的硬承诺。(11月26日 来源:甘肃日报) 李克强总理这句“对所有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都要担起责任,狠抓落实,务见成效,兑现对人民的硬承诺。”讲得非常实在、非常有力!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执政理念!彰显了总理以民为本,民生为重的情怀! 政府作为人民的守护者,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其根本原则就是要对人民负责,要“言必行,行必果。”特别是在那些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上,更是应该言而有信,用政府的工作为群众造福,用政府的诚信取信于民,让群众“拥护又欢迎”。 近些年,有些地方政府每在年初时,都会公开向群众征集一年中要办的实事,要完成的民生工程,而且都在当地的媒体上公开承诺。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在年底“结账”时,要么是“短斤少两”,只完成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工程。那些麻烦多,投资多,见效慢的则没有下文。要么是“偷梁换柱”,把那些撑起宏大场面,带来重大影响,上级领导一眼就看得见的政绩工程也算作民生工程,而群众期盼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真正的民生工程,却基本没有动静。再么干脆是有上文无下文,有承诺无反馈,让群众摸不着头脑。 某地曾连续三年都把解决农村盗抢之风猖獗,抓好农村社会治安,增强农民安全感;兴建、整修农村水利工程,解决农民种田难等问题,作为民生工程纳入了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但是年年有承诺,年年没践诺,只看到官员年初在媒体上信誓旦旦,没看到官员年底盘点兑现,群众反映非常强烈,认为政府言而无信。民间议论、网上舆论总在抨击,但就是不见官员出实招解决。究其原因,盖因为当地政府领导人认为这些工作是花钱吃力难出政绩的事情,吃了再多的苦,花了再多的钱,用了再多的力也不容易做好。即使做好了,但上级也看不到。而修一条公路、建一个广场、竖一栋楼房、引一家企业、上一个项目,都是立竿见影的事,领导视察有印象,媒体报道有形象。因此,把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争资立项、招商引资、抓城建、建广场上。到处是工地、到处是楼房。但是,农村社会盗抢之风越来越烈,农民的安全感越来越差,一到天黑,家家关门闭户。而水利设施的损毁也越来越严重,塘堰瓮蔽,渠道崩坍,通往农田“最后一公里”的小渠、水沟基本垮掉,农民种田非常困难,这又带来了恶性循环,田不好种就干脆抛荒。许多失地农民还因为生活无着落,天天上访。 一千次舆论宣传,不如一个实际行动;一万个漂亮诺言,不如一次诺言兑现。政府的形象、官员的威信,不是来自于那些信誓旦旦的承诺、不是来自于那些宏大的叙事。而是来自于实实在在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来自于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工作,来自于一切为了人民的民生情怀。因此,各级政府都不应该搞花架子,搞空承诺,而应该把建好民生工程当成工作要义,并象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对所有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都要担起责任,狠抓落实,务见成效,兑现对人民的硬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