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2
中尉
 
- 积分
-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
一
八八奈钱,八八奈货,八八奈生意八八奈做。这是句俗语。
这句俗语很有意思,一共才有17个字,其中居然有8个“八”字。
“八八”,似连绵词,不能拆开解释,方言口语连绵词不多见。
“八八”的意思相当于“什么样的”,这句话连起来可翻译成“什么样的钱买什么样的货,什么样的生意什么样子做,也就是说你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
例1:发堵七八百块钱一个月,叫人家引咩奈(照看婴幼儿),又叫人家买煤气,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我才不干呢。老古话说了,八八奈钱,八八奈货,八八奈生意八八奈做。
例2:八八奈饭,八八奈慢,八八奈菜,八八奈快。(过去匠人干活,嫌人饭菜不周)
二
有一回,一姓陈的香港老板在龙感湖办厂,我们黄梅籍董事长、总经理带我一起与香港老板谈合作之事。
席间,香港老板就合作提了一系列繁琐事务性问题,要求全部解决。
董事长见问题较多,一次全部解决也不实际,于是用黄梅话说:“船开了头就好办,解决问题只能吃萝卜吃一锉奈剥一锉奈。”他一路来说的都是黄梅话。
香港老板听后木渣了,一脸疑惑地望着总经理。
总经理连忙用黄普话解释说:“吃萝卜吃一锉奈剥一锉奈。意思就是八八奈来”。
香港老板更是一头雾水,只好眼巴巴地望倒我。
我头都是大的,只好瘰瘰搭搭地回答“... one by one”。
香港人这才微笑地点点头。
这是“八八奈”的另一种用法。
三
词典“八八”释义:
bā bā
1.老者之称。明方以智《通雅·称谓》:“八八,乃迻语之称巴巴也。《唐书》,德宗以怀光外孙燕八八为后八八,盖迻语称老成者曰八八,或巴巴。今回回教以老成者呼八八,其声近‘把’。”《正字通·父部》:“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后人因加父作‘爸’字。”
2.八八的乘积,即六十四。《易纬乾凿度》卷上:“八八推荡,运造纵横。”《汉书·律历志上》:“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
3.谓二物分异或相背。 北周 卫元嵩 《元包经·少阳》:“艮,屾八八,北癶癶,门之非,径之韦。” 苏源明传:“屾八八,二山相拆也;北癶癶,两人相背也。”
四
第二例方言义项,与3.义有点搭界。拆开,化整为零,办事一件一件地解决。循序渐进,聚沙成塔。
八,《说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八是“别”的初文。离婚,俗语“打八刀”。八刀,分也。
相背,即分别。八,数词。借“别”读音,有两分之义。借音亦借义。
八八来,即办事一项项地解决。
第一例则隐有分辨义。定价定事,按事论钱。一分行货一分钱。按劳取酬嘛!也是市场经济规律。
五
乡言谓人智力欠敏曰“八成”“打八折”。
山西大宁、扬州也有类似之言。
广州言“八婆”,除长舌、爱管闲事外,还形容妇女迷信愚昧。
安庆讥讽人傻气、莽撞曰“八五儿”。
“不晓得大和小,撞到家公叫老表”。对于一些简单之事拎不清的人,黄梅方言叫“搌八奈”“搌八代”;或重言之,叫做“搌搌八八”,意思糊糊汤汤。现在叫脑子进水,脑子短路,脑子搭铁,脑子等驴踢了。
宋· 李诫《营造法式》如施之如彩画之上者,以乱线揩搌用之。
搌义,以此粘彼。如:纸上落了一滴墨,快拿收墨纸搌一搌。
八成,属后起之义。
方言骂人曰“八”,义根属古。分不清、分不开也。搌八,分清了的,又混在一起了。倭人骂人混蛋“八格牙鲁”。
俗语存古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