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列兵

- 积分
- 28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2014-12-6 16: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7,走马灯
“给人感觉很好呀,温柔娴淑,高贵典雅,气质不凡,我感觉就像天人一般。”南槐瑾把自己形容美好女子的词一下堆砌出来。这时才发现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所言非虚,现在自己只能拾人牙慧地夸林诗韵,好没有水平过了好多年后,南槐瑾读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时见段誉对神仙姐姐的膜拜就不由自主想到了林诗韵。不过那时斯人已非,令南槐瑾感叹不已!
“你的评价很准确,这林诗韵其实是个苦命的人!”李老师对林诗韵的感觉看来不错,从语气里就可以看出和钱主任态度的不同。
“苦命的人?此话怎讲?”南槐瑾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在启发学生发言一般。
“李老师,有人找你。你在这聊天呀。”喊李老师的是学校里的一个年轻的民办老师,姓郑,他的爹曾经是生产大队的会计,所以,在县高初中部混了个初中毕业证回乡务农。在生产队做了几天事,受不了农活的劳累就逼着他父亲去找大队书记想找个轻松活儿干。
可是当时生产队里轻松的岗位有限,就安排到学校当代课教师,慢慢找机会就转为了民办老师。
这当老师虽说太阳晒不到,雨淋不到,可也并不轻松,有些问题自己没有搞清楚上了课堂可就出丑了。
好在这个学校像小郑这样水平的老师比比皆是,因此你不笑我疤,我不笑你麻。那时的学生家长只知道尊师,是老师就要尊重,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老师没有水平,往往只怪自己孩子笨。人们的思想单纯便于愚民呀。
这样走关系的老师多了,他们又没有水平,往往很喜欢在一起交流处理难堪的心得。他们有个特点,特别会处理自己教错了,作业改错了的窘况。比如说明明是自己搞错了,却扯白说是故意搞错的,考验学生搞对了没有。
这样的老师多了,教育质量就上不去,学生也慢慢试出了教师有几斤几两,对有的老师就不感冒,上课也就可能不甩老师的。老师就气极了整学生们。有时把学生拎到办公室兼寝室就来一顿拳打脚踢,因为是关着门的,体罚下学生又没有人见着,这体罚也就越演越烈,慢慢就成公开的啦。
学生对到老师办公室去就有种视死如归的豪迈。除了要交作业的科代表班干部外,学生是不愿到办公室去的。有时候某个学生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那学生怕老师报以老拳就不去了,老师就会恼羞成怒,对学生是又拉又拽,师生都在那累得气喘吁吁,看笑话的师生也不少。
南槐瑾遇到学生不服从号令开始的时候也是又拉又拽,后来有个老师告诉了他个阴招,学生变得服服帖帖了,这是后话。难怪老毛说人与人就是斗争的哲学呢。
南槐瑾此时对这里的老师大多还不熟悉,就是这个郑老师也一样,不知怎么称呼就说:“老师请坐。”然后指着唯一的办公椅。
“你还不认识我把,我姓郑,你就喊我小郑行啦。”郑老师说。
“那可不行,郑老师。”南槐瑾怕别人认为对人不够尊重,赶紧态度诚恳地说。
“也许南老师比我还大呢。”
“我属虎。”南槐瑾说。
“我属牛。”
“你比我大一岁,那我就喊你郑老师啦。”南槐瑾说。
“算啦,今后我喊你小南,你就和他们一样喊我小郑吧。”
“行,郑老师。”
“你看,才说了就不算啦。”小郑纠正说。
“好,小郑。”
“我们学校像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不多,多数是三十几岁的。我们要互相帮助呀。”小郑也来主动示好了。
南槐瑾感到很疑惑了,就这么两天时间,自己来报了个到,然后今天上午参加了个全体教师会,中午就在赵校长家吃了个饭,现在是上班的第一天的下午,已接待了三个人了。是对自己好奇,还是天生的好客?南槐瑾不知道。
“那是那是。你看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还靠你们这些老教师多多帮助呀!”
“我们只能说是草里的冬瓜白大了!不像你年纪轻轻,又是师范生,业务能力肯定比我们强多啦。”
“哪里哪里,你们老教师经验丰富,我都还找不到倒正。”南槐瑾学电影《渡江侦察记》里国军军官的腔调说着哪里哪里,“以后在工作中我遇到不懂的你可要教我。”
“互相教吧。你忙,我要走了。过几天到我家去吃个饭呀。”小郑来联络感情的目的达到就准备闪人了。
“好的。慢走!”
南槐瑾等小郑走后打开语文书,第一课是《长城》,看图学文。
南槐瑾轻声读起课文来: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百多字的课文,几分钟就读完了。南槐瑾对着教参给课文分了个段,把教参上的段落大意在课文划断的地方写上,然后就在文尾把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抄上。
南槐瑾做这些工作很快。在读师范实习前老师要同学们自告奋勇报名试教,要三个人先做吃螃蟹的人,可是全班同学都不报名,就南槐瑾黄昏胆子大报了名,所以他是他们那个班上第一个站在讲台上的。
那堂课南槐瑾既觉得快又觉得慢,当南槐瑾的同学扮学生在下面故意不合作时,南槐瑾觉得度日如年。
当同学们故意搞笑逗得大伙前仰后合时,南槐瑾又在笑声中觉得时间如白马过隙般。
这堂课可以说上的是糟糕透顶,但却获得老师的高度评价,不是教法层面的。
南槐瑾从中也是获益匪浅。后来实习时南槐瑾听老师上课总是想我来上怎么入手。
一个实习阶段结束,南槐瑾对语文课的基本结构已经很清楚了。
在备课上,南槐瑾奉行教案上几条筋,教材上满天星的原则,备课本上往往没有几个字,而教材上却画得一片红。
为此,当时南槐瑾实习的辅导老师在南槐瑾实习阶段充分肯定了的,可是在写实习鉴定时,南槐瑾各个方面做得太好了,辅导老师提不出什么意见,但鉴定不写写意见似乎显得自己没有水平,所以就把南槐瑾这种处理方法作为缺点提了出来。为此南槐瑾还背了好长时间的包袱。
南槐瑾又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认为这种方法好就坚持,显得又有些固执了。
“南槐瑾,下班了,走呀。”一个南槐瑾非常想听到又有些怕听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