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州日报》伴我成长 □
邹剑川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少年,就读于鄂州高中。
1994年,我在《鄂州日报》刊发了数篇散文,一篇1200来字的新闻通讯。当时我16岁,这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因为彼时,《鄂州日报》还叫《鄂州报》,是小报,版面有限,发表作品是件奢侈的事情。
当时在学校,只有我和一个叫佘慧敏的同学能在《鄂州报》发稿子。所以我们被同学、老师视为文学男神、写作女神。佘同学后来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在《经济日报》当记者,现在好像在主编某个版面。我的1200字的新闻通讯在学校被广泛传阅,惊动了不少老师,而我们班主任更认为我是个能够成为作家的人。
说实话,作家那个时候对我很遥远,我觉得是一个梦。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名作家,获得多个全国范围、省部级文学奖项,作品在境内外近千家报纸、杂志发表时,我对作家的理解,其实就是你喜欢、热爱,并且“无耻”地写作。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为作家,那是因为他心存胆怯,好面子,或者是对此不够热爱。
从二十年前,作为一名少年,在《鄂州报》发表作品,满足了虚荣心,到我在大学做文学领袖,搞校园文学,再到我觉得出名要趁早,22岁不名满神州,应该放弃写作,再到十年前,我返回故乡鄂州,从业于某央企,重新给《鄂州日报》写稿,并以此为根据地,占领省城报纸杂志,拿下全国报纸杂志,拿下诸多文学、写作类奖项。再到我结婚后,毫无目标和斗志,懒散度日,荒废文学事业5年。再到我2年前,重新开始写作、投稿,《鄂州日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是良师,也是益友。
二十年来,我目睹《鄂州日报》从四版、黑白、铅字的小报,到彩版大报、激光照排并扩版,从一个月一期副刊,到今天每周多期副刊。看到《鄂州日报》从单一的时政到今天的周末、社会等多个专刊。看到《鄂州日报》媒体融合、报网联动,报纸、网站跨越发展,看到《鄂州日报》从手写投稿,到我们电脑打字投稿,再到电子邮箱接受稿件,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鄂州日报》与时代同行,在一天天进步成长。
二十年过去了,作为一名《鄂州日报》的通讯员,也曾担任过特约记者,多年来我在《鄂州日报》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文学、新闻、摄影作品,它们中的一些,在中央、省部级媒体得到发表,有的还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写作奖项。《鄂州日报》副刊、新闻、专刊的历任编辑、记者,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他们中的许多,都和我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甚至未曾谋面,有的只有过数句简单交流,但在文字上,我们是熟悉的老朋友。在文字上,他们也是我的良师。
多年来,《鄂州日报》与我们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我们单位新闻宣传、品牌传播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鄂州日报》起到了党报主流媒体的作用,做到了心系群众,服务社会,用心传播,把握导向,实事求是,体现了中流砥柱的新闻媒体的担当、情怀。《鄂州日报》拥抱大数据时代,创新传播方式,做好内容,有效传播,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会实现一个个突破,一个个发展,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http://paper.eznews.cn/paper/2014/11/20141113/index_6.html
载于11月13日《鄂城县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