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叶建鹏 文/摄) “飞鸭” 29日上午10时34分,大冶大箕铺镇石家堍村龙塘山青山绿水间,一群鸭子飞越80多米远,飞进央视《科技苑》栏目的镜头。
栏目编导彭恋在30多米高的坡上,赶着100多只鸭子。摄像师、科技摄影界“银河奖”一等奖得主桑强,扛着硕大的摄像机,把镜头牢牢对住鸭子。
“噗……”鸭子纷纷拍打翅膀,在空中飞翔。
桑强连忙移动镜头,摄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难道央视是为了拍摄会飞的鸭子?
“不!”彭恋说,这里的鸭子不腥,在全国罕见。
黄石农经局局长周开敬赶来接受采访。他说,这里的鸭子属番鸭,加上一直在大自然中生活,可以在空中飞,并且飞得很远,而同属鸭子类别的土鸭就飞不高,只能触着地面或水面飞,并且飞得很近。当然,这里的鸭子最奇特之处,还是体表和肉质都没有腥味。而平日常见的番鸭、土鸭及鸡、鱼、羊等,从外到里都非常腥。
为什么这里的鸭子不腥?
养殖户石金雷说,它们吃的饲料里放了很多南瓜和紫苏。南瓜在这里家家户户种,人吃不完;紫苏在这里是野生的,漫山遍野。
今年36岁的石金雷是龙塘山人,3年前他开始琢磨怎样去除肉的腥味,于是在创新饲料方面动起脑筋。
湖师生命科学学院博士余翔、教授石鹤评点道,经在该院实验室实验,在传统饲料中,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南瓜和紫苏,可以化解肉类食物的腺体分泌腥味物质,促成鲜味物质生成,从而使体表和肉质不腥、特鲜。
用这种创新的饲料养鸭,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
据彭恋讲,这次是在网上搜到“不腥的鸭子”,然后介入采访。采访内容将于12月底在央视《科技苑》栏目播出,时长3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