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40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6-28 17: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30万移民,能稳得住、能致富吗?
从1991年长江委开始核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实物指标开始,库区就停滞发展。河南、湖北两省库区移民坐等搬迁近20年。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为给大坝腾工地,丹江口市区完成首批数千移民搬迁。
加坝就意味着要库区移民,然而大坝在一天天长高,移民搬迁却没了动静。
到了2009年,库区移民工程终于启动,然而启动起来就是催工期。国家规定四年完成移民任务,河南省提出移民工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湖北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三年彻底扫尾”。
有些库区乡镇负责人说,三峡移民用了17年时间,黄河小浪底移民用了13年时间,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0多万移民要在两年完成!任务如泰山压顶,压下来有时真是感觉生不如死。从2005到2008年整整4年时间,国家为什么不启动库区移民搬迁?为什么不把工作做细致些,周密些?
移民房屋短时间内要建好,建好后立刻搬迁。反映房屋质量成了移民上访的最大问题。建房是要讲科学,不是靠喊政治口号就可以完成,地基挖了得沉降多长时间才能下基础,圈梁倒好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盖第二层,这都必须讲科学的。选点、建房、搬迁、分地,一切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移民是搬迁走了,他们能稳得住吗?移民向我算了账:省政府出台的“六个一”政策,其中一项是每人1.5亩地,这只能基本解决吃饭问题,可能在三年内他们手里还有点儿从库区带去的钱,这些钱吃完后,怎么发展?
没有移民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关心这几十万移民的发展致富问题。
丹江口,谁支持发展?
丹江口水库蓄水后,丹江口市形成了河道库湾达428条,沟沟汊汊1323条。“好田好地被水淹,有水吃的被搬上山。听水响,看水流,人在山上为水愁”。水库的兴建,山区一夜之间变水乡,“隔山容易,隔水难,见面能说话,相逢得半天”。这是丹江口市库区特别是淹没线下人民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汉十高速公路、襄渝铁路及复线,包括十堰其他几个县的高速公路建设,丹江口市被遗忘于边缘。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丹江口市的发展,这些都是因为国家在这里修建丹江口水库造成的。如果没有丹江口水库的建设,现在的均州(丹江口市的前身)可能是一座世界性的文化旅游名城;因为交通的阻隔,丹江口市至今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因为交通的阻隔,原驻市内的郧阳师专搬迁走了,解放军总后企业搬迁走了,汉江集团总部也要搬迁了。
1994年,丹江口市举全市之力将老祖宗留下来没有被淹没的武当山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发展山水一体化旅游。时隔10年后的2004年,正当襄十高速公路通车,武当山旅游交通条件彻底改变之际,有关部门硬是将丹江口市对武当山的管理权划走,这无疑是丹江口市50万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谁来倾听丹江口市人民的心声?
库区的经济发展是水质保护的重要前提,不解决好库区人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水质保护将难以持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