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项城市环境监察大队共下发环境违法限期整改通知560份,及时整改环境违规问题2000多个。河南省项城市市委、市政府树立“大环保”工作理念,对纳入市民生工程、重点工程、招商引资等新、改、扩、迁建设项目,一律先环评审批。 项城市拒绝了6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入驻。当地环保部门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执法前移,与项目单位面对面会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问题。(《 人民日报 》12月03日) 10亿元以上的项目,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应该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它能够拉高很多GDP,增加很多财政收入,大幅度提升官员的政绩。因此,有些地方,一旦有这样大的项目入驻,当地政府都是喜出望外,额手称庆,一路绿灯。都是“保姆式”服务,“一条龙”办理。但是,河南省项城市却毅然拒绝了6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入驻,只因为它们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这的确是一种胆识、一种魄力!这更是一种意识、一种责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环境保护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空气更好,使群众身体更健康,人民生活更美好。但是,在一些地方,因为发展的渴求,因为政绩的冲动,总是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招商引资时,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一听说有大项目可以引来,就不管其是否会污染,一得知有大企业愿意投资,就不问其是不是国家淘汰、限制的产业。自降门槛、自丢底线,审查也不要,环评也不搞,还对其实行重点保护,特别关爱。不管其提什么要求,都想方设法满足。结果,项目一上,污染不止,企业一生产,能耗吃不消。GDP增长了,但疾病也增长了,税收增加了,怨声也增加了,政绩彰显了,上访也凸现了。最后,因为污染太重、反应太大只好关停,而关停企业、治理污染政府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政治上、经济上、民意上都得不偿失。 项城市不为大投资所诱,不为大项目所惑,不管多大的项目、多高的投资,不管是民生工程、重点工程,也不管是招商引资等新、改、扩、迁建设项目。一律先环评审批,只要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就一概拒之门外。这就是一种理性的发展,是将公共利益置于官员的政绩之上,将健康可持续发展置于GDP增加之上。这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才是有质量、有品位珠发展,才会在发展的同时又留了青山绿水蓝天,而青山绿水蓝天才是永久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项城市拒绝了6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入驻,就是对人民负责、对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值得点赞、值得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