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198|回复: 14

[文学评论] 找到《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的重大证据

[复制链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2-7 0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大发现: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的重大证据,红书中,贾琏与贾琮是贾赦之子,而乾隆第二子叫永琏,还被封为太子,第七子叫永琮。生活在乾隆朝的曹雪芹敢这样直言不讳地将贾赦影射乾隆吗?他不怕灭九族么?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2-7 14: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康熙时代,主要生活经历及创作经历在乾隆时代的曹雪芹不可能不懂得避讳这个词吧?居然两个人的名字与乾隆的儿子重名,而书中居然又是一个人即贾赦,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世人,贾赦就是乾隆吗?乾隆不灭了曹雪芹九族才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2-7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症结的关键不在于“琏琮”两人名字,而在于贾赦与乾隆,乾隆自称十全老人,有十大武功,如果有人在小说中影射他居然是贾赦一类的人,岂不是明摆的找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3

195

主题

756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1045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4-12-7 17: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记载应该不会有争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2-7 17: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豹猎人 发表于 2014-12-7 17:23
历史记载应该不会有争论吧。

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是胡适考证出来的,也是胡适说红楼梦写的是曹雪芹家事,并无历史记载。红书在清朝属于禁书一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2-8 0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曹雪芹与满清文字狱

(说明:本文引用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络上)

近日偶然提笔写了几篇关于《红楼梦》有关问题的文章,居然发现了不少可以值得探究的地方,于是便放不下笔来,还想接着写下去。在此,笔者便要谈谈曹雪芹与满清文字狱的关联。
首先声明,不管作者是谁,《红楼梦》都是中国古曲文学中最伟大最辉煌的作品,本文探讨《红楼梦》作者,与《红楼梦》这部作品没有丝毫关联。无论《红楼梦》作者是否是曹雪芹,都不会掩盖这部伟大作品的永恒的不朽的艺术价值。如果探索出作者不是曹雪芹,那便要还真正作者一个公道。
下面一段文字是互联网上介绍曹雪芹身世经历的: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六十多年。织造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官阶虽不高,但却是肥缺,一般而言非皇帝亲信万不能充任。但“忽喇喇似大厦倾”,在先后几次宦海风波中(其中最后一次甚至查不出原因),曹家衰落,曹雪芹饱尝人世间的辛酸。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这段文字很清晰地说明了曹雪芹是著名的中国古曲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
依笔者的见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三个方面的证明:
其一,《红楼梦》第一回引言中有“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书中直接提到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红楼梦》作者的证据。
其二,上世纪,新文化运动大家胡适先生考证说,《红楼梦》一书作者即曹雪芹,并且是自传体。
这是一代大师的“金口玉言”,自是权威性结论。
其三,几十年来,主要从胡适考证之后,那《红楼梦》一书的封面上便赫然印着曹雪芹的名字。于是《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便家喻户晓。虽然后四十回传说是高鹗编辑的,但前八十回是曹雪芹亲自所作是毫无疑义的。
于是,《红楼梦》一书作者是曹雪芹便成了铁板钉钉,无可更改了。
既然如此,那么笔者又想讨论什么问题呢?
不着急,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资料之一,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注意这一段文字: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资料之二,乾隆之子。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1750年薨。年二十三。追封定亲王,谥曰安。子二,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弘历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弘历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1738年薨,弘历极为伤感,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忆。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弘历疼爱,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永瑆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壬申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生母为继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丙申正月二十八日丑时薨,年二十四岁。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多罗贝勒。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生母为永瑆侧福晋李佳氏。 永璂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母为孝仪纯皇后。后改名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弘历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庙号清仁宗睿皇帝,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另外,永璘有六子,长子名绵恒,次子早夭未命名,三子庆良郡王绵愍,四子早夭未命名,五子已革庆郡王绵悌,六子辅国公绵性。
注意,乾隆的儿子中第二个儿子叫“爱新觉罗·永琏”,这个名字还是雍正给取的,乾隆在登基时将其封为太子。过去皇帝生儿子是件大事,那是要出告示,昭告天下的。有时候可能大赦天下,有时候可能免税免钱粮等。
还有,乾隆的第七个儿子叫“永琮”,虽然早夭,只有两岁嘛,但直到嘉庆朝还给他册封,说明皇帝家并没有忘记还有这么一个儿子的。
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乾隆众多儿子中有两个儿子,第二个儿子叫“永琏”,第七个儿子叫“永琮”,天下人都应当知道,尤其是官员和读书人应当知道,而与皇室有关联的曹氏家族更应知道。乾隆登基时,曹雪芹有二十岁了,已经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了,他开始创作《红楼梦》时可能年纪更大,不会不懂得避讳这样的简单的道理的。
什么叫避讳呢?
避讳,打个简单的比方说,就是儿子不能与老子在取名字时有相同的字。
避讳有多种形式,一是家庭避讳,就象前面说的儿子不能与老子取名字时有相同的字,但过了一辈或者几辈则不存在此问题。二是国讳,国讳就是古时皇帝家包括皇帝皇后太子之类的名字,老百姓取名字时,或者称呼时,都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与其有相同的字号。
为什么要避讳呢?
简单一句话就是“为尊者讳”。
避讳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了。如果是普通老百姓,你直呼了长者的名字,别人便只会说“你这人没礼貌,这名字是你叫的?”一笑置之。如果犯了皇家之讳,那便完全不一样了,轻则坐牢充军,重则杀头。如果是蓄意污蔑者,则更有可能灭族。
由于避讳等情形而演变成的文字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断绝过。那么什么是文字狱呢?
文字狱是统治者迫害老百姓的一种冤狱。《汉语大词典》定义为“统治者为迫害老百姓,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文字狱历朝皆有,以清朝最为惨烈,清朝前后三百年统治,文字狱之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清皇帝大兴文字狱当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纵观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雍正,乾隆时期最甚。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兴文字狱12次,雍正帝兴文字狱17次,乾隆帝兴文字狱130多次。以下是清代历朝重要的文字狱案件。
顺治朝:一,广东和尚案。二,毛重倬案。
康熙朝:一,明史案。二,黄培诗案。三,朱方旦案。四,《南山集》案。
雍正朝:一,年羹尧案。二,谢济世案、陆生楠案。三,吕留良案。四,屈大均案。五,“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案。六,“维民所止”案。
乾隆朝:乾隆时期文字狱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一,伪稿案。二,王锡侯《字贯》案。三,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四,“古稀罪”案。五,“糊涂罪”案。六,贺世盛案。七,《续三字经》案。
其他如此类涉及到“明”“清”字眼的案件,多不胜数。如:
江苏兴化人李驎《虬蜂集》中有“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日有明兮,自东方兮,照八荒兮,我思孔长兮,夜未央兮”句,被认为故意影射,定为叛逆大罪。
张缙严在给刘正宗诗稿作序中有一句“将明之才”等,皆被定为逆案。
杭州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谐音,被指为忆念明朝,图谋不轨。乾隆帝对卓氏一家深恶痛绝,称他们“丧尽天良,灭绝天理,真为复载所不容”。判决如下:“仁和县监生卓长龄著有《高樟阁诗集》,伊子卓敏、卓慎等人亦著有《学箕集》等项诗稿,伊族人卓轶群写有《西湖杂录》等书均有狂妄悖逆之语,该五犯俱先后病故,侥逃显戮,应仍照大逆凌迟律剁谁其尸,枭首示众。卓天柱系卓长龄之孙,卓天馥系卓慎之子,均依大逆缘坐律,拟斩立决。卓连之收藏逆书不行首缴,依大逆知情隐藏律,拟斩立决。陈氏、高氏,王氏并卓天馥二岁幼子均解部给发功臣之家为奴。”
安徽歙县生员方国泰收藏的其祖方芬《涛浣亭诗集》内有“征衣泪积燕云恨,林泉不共马蹄新”、“乱剩有身随俗隐,问谁壮志足澄清”、“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乾隆帝认为有反清复明之心,罗织成罪。
纵观乾隆一朝,比起前面三朝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六十年的帝王生涯中,竟创造了130多起酷刑“文字狱”,创造了比此前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总和还多一倍多的空前奇迹。
文字狱与曹雪芹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那么,他能躲过乾隆朝的文字狱则是幸运!如果他不是《红楼梦》的作者,则当别论。
这是为什么呢?
看过《红楼梦》的读者应当记得,贾赦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贾琏,一个叫贾琮。这是明摆着与乾隆的两个儿子重名么?儿子重名,那么老子呢?贾赦自然就影射乾隆了。在《红楼梦》中,贾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贾赦是贾代善与史太君即贾母的儿子,是贾政的哥哥,是荣府中袭爵位的人。虽然书中对他着墨不多,但也写了他两件事情,一件是要娶母婢为妾,二是为了几把扇子,便枉人入狱。从形象上来说,是凶残狠毒无恶不作的负面形象。这样的形象影射到乾隆身上,乾隆答应么?
乾隆是什么人?是皇帝!是掌握生杀予夺权力的人!一生之中,不知制造了多少文字冤狱!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十全老人”,有“十大武功”。这样一个威权并重,又看重荣誉的人,曹雪芹把他写成贾赦那样的一个穷凶极恶之徒,他会饶了曹雪芹?那才怪哩!
如果按书中曹雪芹未完成书稿就去逝的情况来分析,曹雪芹应当从1753年前后开始《红楼梦》或者说《金陵十二钗》创作的,此时正是乾隆18年,曹雪芹38岁左右。曹雪芹应当完全清楚满清的文字狱的厉害的。他在开篇就写到将真事隐去,难道写到后来居然把乾隆比作贾赦他也不知道?如果说是无意,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居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岂不是很奇怪?如果说是故意,那又是为何呢?要把自己往乾隆的“文字狱”枪口上撞?
依笔者的推断,只有两个可能,一是《红楼梦》作者与曹雪芹无关;二是曹雪芹的生活年代有错误。至于究竟是哪一种,只有等资深的红学家们去考证,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了。
                                    2014-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2-8 2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观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2-9 00: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关于《红楼梦》中“冬至”和“芒种”两个节日的看法

《红楼梦》中出现了两个标志性的时间点,一个便是第十一回中出现的“冬至节”,另一个便是第二十七回所说的“芒种节”。
要了解这两个节,我们先必须了解“节气”和“二十四节气”。
什么是“节气”和“二十四节气”呢?
所谓节气,即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所谓二十四节气,即是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按常理来说,节气本不是件稀罕事物,每年都有,甚至每月都有,一月之中至少有两个节气。然而,中国古时却以农历(俗称阴历)算节气,与现在算节气方式不一样。现在说到某个节气时间,通常都以公历(俗称阳历)为标准。那么,农历算节气有什么特别之处么?有!妙处正是在这里。打个简单的比方说,就如“冬至”节,按公历算,一般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或者是二十一日,而以农历算,则不同,甚至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会在同一天。因此,当古人在书中具体以农历说到冬至节出现在某个日期时,通常是可以查到是哪一年,甚至几百年前的冬至日是哪一年都查得到!
回到《红楼梦》中,作者在第十一回提到了“冬至日”这个日期,是十一月三十日。依笔者查到的三个时间分别是:1631年,即崇祯四年;1642年,即崇祯15年;1813年,即嘉庆18年。
这三个日期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然后与《红楼梦》有关呢?
有,且仅有一个,就是1642年。这一年即崇祯15年,两年后,即崇祯17年,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而亡。《红楼梦》中,秦可卿之死正是影射了这一情节。
关于秦可卿之死,笔者在“三论秦可卿身世之谜”三篇文章中讲得比较多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再说说“芒种节”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谈到了一个节气,就是芒种节。
书中写到“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绵纱罗叠成旄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上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笔者不辞辛苦,查阅了从1600年至1900年三百年间的万年历,发现从农历四月二十五到二十七三天交芒种节的日子有几十个之多,经笔者再三选择,选取几个四月二十六日的芒种节,列表如下:
年份        时间        年号        年度大事记
1611年        16:25        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        一,朱由检(崇祯出生)
二,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逝世
1630年        06:38        一,明崇祯三年
二,清天聪四年        一,后金(满清)陷永平;
二,明军袭击遵化;
三,农民起义军攻入山西;

1668年        11:03        康熙七年        大清禁海外贸易
1706年        15:28        康熙四十五年        传说中的贾宝玉诞辰年
1725年        05:40        雍正三年        年羹尧死。汪景祺死
1736年        21:28        乾隆元年        雍正薨,乾隆即位
1782年        00:18        乾隆四十七年        《四库全书》完成,道光出生
1820年        04:43        嘉庆二十五年        嘉庆帝死
1831年        20:31        道光十一年        咸丰帝出生
1850年        10:44        道光三十年        道光帝死,咸丰帝即位
1888年        15:09        光绪十四年        康有为上书

与未时交芒种节最为接近的是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于是许多人,包括不少红学大家们附会说,这一日是曹雪芹,即贾宝玉的生日。看上去不错,象那么回事,但如果把目光放远一点,你可以看到一个更加令人吃惊的答案,这就是1611年!这一年的2月6日,朱由检即崇祯皇帝诞生了。看到上文,如果把“大观园”三个字改成“紫禁城”,把大观园中的女子改成紫禁城中的妃嫔和宫女,是不是情形完全一样!
1611年的芒种节交节是未时之后的申时,但如同前一个日期一样,作者稍稍挪动了一点点。前者,崇祯之死是1644年,而作者点明的时间是1642年(秦可卿之病事实上也拖了两年,从小说中可以读出这一点出来)。后者,将芒种节的时辰也向前挪了一个时辰,由申时改到了未时。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躲避清朝的文字狱,不让清廷鹰犬们发现《红楼梦》竟是悼亡崇祯之书!
依笔者浅陋的见识来看,《红楼梦》中两大具体可以确定的时间,一者指向崇祯之死日,一者指向崇祯之生日,这部书便是悼亡崇祯之书,有什么疑问的呢?
可能会有读者说,你这是胡乱联系,没有丝毫证据能证明该书作者是这样的意图。对于这样的责问,笔者也只能表示遗憾。笔者能做的大概也仅只如此了。
                                 2014-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

35

主题

335

帖子

457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7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4-12-9 2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啊!值得一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重庆
精华
20

436

主题

6282

帖子

66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9

IP属地:重庆市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12-10 20: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