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姣行走在陈贵镇港南路上,3公里长的漆黑的柏油路面,道路两边铺的是彩砖,甚是美观。而在此前,这还是一条不平整的水泥路。
这,只是陈贵城镇化的小小缩影。
如今,车行陈贵,镇区的学校、商场、医院、幼儿园分布明朗、合理。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功能完善。黄咸高速、大金省道、梅溪公路贯穿全境,形成“五横三纵一环”的道路网络。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组数据。
2010年,陈贵镇镇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到2014年一下增长到8.6平方公里,翻了近3倍。与此同时,2005年,镇区人口有2.06万,2014年镇区人口3.26万人,小镇变小城,别提多热闹了。
“一个乡镇在城镇化过程中,规划建设部门起到了设计师的作用。”陈贵镇规划建设分局局长陈新广告诉记者。
以前,陈贵镇堰畈桥村一带没有一家正规幼儿园,周边上十个村里的孩子上幼儿园成了问题。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把孩子送到大冶市区的幼儿园就读,条件差点的就只能到私人办的幼儿托管所。2012年,借着城乡一体化的契机,陈贵镇规划建设分局决定把镇区的幼儿园建在堰畈桥村委会旁边。但是在选址上遇到了重重困难:部分村民不愿出让土地,陈新广和队友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地去做拆迁户的工作。“有的一户做好几个月,反反复复,连个凳子都没得坐。”经过调查、征地、设计,如今,新规划建设的博源双语幼儿园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可容纳600多人,现已开班。
让陈新广记忆最深刻的是老陈潮湾整体搬迁的事儿了。
2000年,陈贵镇李河村老陈潮湾由于毗邻一条大河,地势低洼,一下雨就容易淹,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下大雨的时候积水可达1米多深,村民进出只能靠划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镇政府决定将该村整体搬迁到河对面,由陈贵镇规划建设分局统一对新湾子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房屋样式。该村比较贫困,大多数都是一、两层的房子,如果重新搬迁的话不同的楼层交叉一起肯定会不美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将同样的的楼层设计成统一的样式,放在一块,这样的话既美观又方便管理。设计道路、平场子、排水……如今,老陈潮湾的村民全部搬过来了。现在,行走在李河村陈潮新村,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幸福庄园:干净整齐的村庄,清澈的池塘,一条村公路通向主干道,两旁绿荫环绕。
今年,陈贵镇规划建设分局设计李河村陈潮新村活动中心及公共服务设施图纸,新建化粪池3个,已完成给水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今年来,共投入1000多万元,通过建与管相融、企与民合办,陈潮新村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宜居的村庄跃然眼前。
“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保障民生需求为出发点,让群众得到实惠。”陈新广说。为解决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年初,陈贵镇按照大冶市2014年危房改造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将15户危改指标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分解落实到19个行政村。经过调查摸底,确定了15户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明确了开工期限、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完成时间。今年6月份已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止到11月30日,已竣工完成15户危房改造指标任务,并经镇政府验收合格。
眼前的陈贵,已让人分不清是镇还是城,但随着一张张蓝图的展开,这里定会越来越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