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易木生)核心提示:沧浪烟雨、恩波夜月等“兴国州古八景”,曾一度让古城阳新站在鄂东南人文的最高峰,但是时光荏苒,“古八景”也没能逃过时间法则,湮没在历史中。 今年9月中旬,一个名为“阳新新八景命名网络投票”的网页,瞬间点燃了市民的热情。两个多月过去了,景点名称已初步确定,但关于阳新“新八景”和“老八景”的话匣子却在市民和网友中间一下子打开了—— 历经沧桑,“老八景”消亡殆尽
“天阔亭虚得趣幽,八闳景物望月收。鱼龙入夜御珠出,鸥鸟忘机狎浪浮。远近乡村连市井,空蒙烟雨几船舟。闲来此际堪凭眺,不必殊方览胜游。”这是清代文人易应斗咏“兴国州古八景”之首——“沧浪烟雨”所作。
在阳新城关,说起“古八景”,谁都能说上几句,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11月27日上午,记者在阳新县旅游局查阅资料得知,阳新“古八景”,又称“兴国州古八景”。据清光绪年间由阳新名士陈光亨、王凤池和刘凤纶所修纂的《兴国州志》记载,“兴国州古八景”分别是沧浪烟雨、恩波夜月、仙观晴霞、宋山樵唱、黉序秋香、南市渔歌、谢墩夕照、杨林晚渡。
资料记载,“沧浪烟雨”有沧浪亭,“高三丈,建于莲花池的中央,南有‘政和堂’,北有‘十咏堂’,西有‘云水草堂’,各距‘沧浪亭’数十步,并筑木桥数架,彼此互通,且各能沿桥从不同方向登岸。”
可惜的是,沧浪亭所在的莲花池,如今已经成为阳新的一个地名。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兴国大道上的车水马龙,完全没了当年百亩莲花池水微波荡漾的模样。
阳新县旅游局开发科科长周平华告诉记者,“沧浪亭大致就在如今的阳新古商城附近。”古商城是阳新城关内一个买卖百货的仿古建筑群,距离莲花湖(实为“竹林塘”)仅百米之遥。站在古商城建筑的楼上往莲花湖方向看,依稀能分辨出当时烟雨中的沧浪盛景。
《兴国州志》还记载,在阳新大道与兴国大道交汇处,沿富河向东,不到三百米处,就是为纪念南宋义臣谢枋得的“谢公墩”和“叠山书院”所在地。“入夜,灯光四射,河下来往舟楫,均以此为航标。”故称“谢墩夕照”,可惜早年间毁于炮火,早已不复存在。
“黉序秋香”是“古八景”中唯一保存有遗迹的两处景致之一。“黉序秋香”在阳新儒学(又称孔庙)原址(现阳新实验中学),庙墙内外都涂以红垩,人称红(通“黉”)宫,又因墙内多种桂花,中秋前后满园清香,因而得名“黉序秋香”。
据该校校长刘道生介绍,阳新儒学曾经多次重修和改扩建、维修,其主体建筑为“前厅”、“东西两庑”、“大成殿”、“崇圣祠”、“鼓乐楼”(又称“古月楼”,现称“古乐楼”),现仅保存经过修复的古乐楼。
从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古八景”是以位于城内的“黉序秋香”为中心,剩下七景围绕环城的富水有序分布。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城市的发展,“恩波夜月”仅留下了位于陵园大道上被树叶挡住的“恩波堤街”的路牌;“仙观晴霞”处的钟成观因战乱,早已不复当年辉煌;位于木港镇的宋山村静谧安详,只是百姓不再上山砍柴,“樵唱”也无从谈起;“南市渔歌”和“杨林晚渡”都是当年打渔走船的美景,如今路网发达,坐船打鱼赶集的场景再难重现。
“每一座城市的古迹,不管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景观,都是这座城市在当时长期稳定的人居环境的体现,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财富。”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泰山说,阳新历史悠久,在众多中小城市中,阳新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阳新古八景对于研究还原当年兴国州的人居环境有重大价值,但因历史战乱原因和人为因素,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和保护,很痛心!” 蓄势待发,“新八景”重任在肩
根据阳新县城东新区建设指挥部统一部署,由县政协文史委牵头并请专人起草,经过半个月时间的网上公开征集投票,以及专家学者的讨论,阳新“新八景”初步命名结果已于日前出炉。
据阳新县政协副主席肖汉荣介绍,“新八景”最终选定了阳新境内八大景区中的最亮点,同时有效覆盖了全县大部分乡镇,以期达到以点带面、形成旅游观光带的效果。分别是:连带兴国镇各景区,以莲花湖双桥为主的“莲桥晓月”;以王英镇仙岛湖为主要景点的“千岛烟波”;以网湖湿地五爪嘴观景台为主的“天浦鸟音”;连带富池镇甘宁公园、半壁山三国古战场的“楚江锁钥”;以白沙镇七峰山景区为主的“七峰林韵”;以筠山龙王洞为主景区,联袂太子、大王等镇区的“筠岭洞天”;依托龙港红军街的“龙川曙色”;以及串起枫林石田古驿,以飞云洞、牛湖为主的“云湖枫晚”。
其实,市民和网友中间,很多人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把精力和财力放在保护和保存“老八景”上,而重新开辟“新八景”?
对此,阳新县旅游局副局长周平坤专门做了解答。他说,“老八景”以古兴国州为中心,不少遗迹都在现阳新县城内,比如沧浪烟雨、恩波夜月、黉序秋香,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加上战争破坏等,恢复旧貌的难度远比想象中的大。而且,“老八景”象征着兴国州人居时代辉煌的顶点,是阳新历史文化最典型的体现,“新八景”则更多的注入了城市创新发展的活力。“从客观上看,重新开辟一条新路,才是符合阳新目前发展需要的。”
12月2日中午,记者跟车前往鄂赣边陲枫林镇的飞云洞景区。飞云洞下是富水的支脉牛湖,站在洞口,巍巍青山随流水,难怪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此外,建在洞口的飞云寺相传历经16个朝代距今已上千年,香火不绝,也是飞云洞声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回到县城,记者又围绕新修建的莲花湖公园绕了一圈。据肖汉荣介绍,阳新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投资近千万元,在莲花湖上重新修建“沧浪亭”,恢复“沧浪烟雨”盛景。新沧浪亭系列工程项目面积超过2300平方米,预计明年“五一”前硬件设施可基本完工。
“全国共有6个‘沧浪亭’,其中以苏州的‘沧浪亭’和阳新的‘沧浪亭’最为久远,距今已超过千年。恢复这个景观,既是对‘老八景’的缅怀,也是打造生态宜居阳新的需要。”肖汉荣说,由新“沧浪亭”、莲花湖大桥、烈士陵园、万佛塔等景观组成“新八景”之一的“莲桥晓月”,将成为阳新县城市民游览休闲的最佳去处。
此外,11月14日,《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核心景区总体规划》获得通过;仙岛湖和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分别晋升为4A和3A旅游区;今年5月,网湖湿地也已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对于‘老八景’的一‘水’独秀,‘新八景’更加看重的是推动阳新全县、乃至黄石市的整体旅游业的发展。”周平坤说,“责任重大,力求尽善尽美。” 加快脚步,“好光景”指日可待
“‘新八景’将作为对外推介阳新的新名片出现。”肖汉荣说。
阳新是农业大县,也是全国贫困县。但它地域广阔,襟江抱湖,自然人文环境一流。阳新未来如何发展?在周平坤看来,旅游发展是重要一环。
据周平坤介绍,根据阳新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特色、区域交通以及发展方向,阳新坚持“一主四推”战略,拟建成“一心两线两带四区”。“一心”即建成涵盖兴国镇、综合农场的阳新旅游集散中心;“两线”是包括太子镇、大王镇、白沙镇、浮屠镇的北片乡村旅游线,包括排市镇、木港镇、枫林镇的南片乡村旅游线;“两带”即以81.3公里长的富水河流域为主的富水旅游景观带,以氵韦 源口镇、黄颡口镇、富池镇和半壁山农场为主的长江旅游经济带;“四区”即仙岛湖休闲度假区、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峰山山地运动度假区、龙港—洋港文化旅游区。“‘新八景’的建设只是阳新旅游发展的冰山一角,阳新旅游发展的好日子来了。”周平坤说。
为了鼓励旅游业的发展,阳新县委、县政府拿出100万元奖励开发有功者,依托全县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按政府主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动作的模式,打造集观光旅游、运动拓展、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美食购物、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中三角枢纽型”综合休闲度假旅游圣地。
尽管前景可期,但是很多问题依然无法回避。阳新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仙岛湖、七峰山、龙港等重点旅游区域的可进入性不强,道路等级达不到规定要求。大部分景区内部交通条件滞后,宾馆、餐饮行业的接待能力、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求。
此外,阳新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景区景点分散,规模小,旅游产品体系单一,导致旅游停留时间短,弹性消费不高;旅游业起步晚,形象不突出,大部分景区处于开发初始状态,旅游市场缺乏知名度等原因都严重制约了阳新旅游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也拿出了专门的办法和措施来解决。但相比其他城市,阳新的旅游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周平坤说,旅游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仍然是民生,是给老百姓带来发展的红利,让群众满意。
“我小时候,‘老八景’还有几个,南市我还去过,那时候真热闹啊!”回忆过去,79岁的费金生老人十分感慨。十几年前,老人随儿子搬到县城住,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古商场中央的富川大舞台看戏。
在记者告诉老人将建阳新“新八景”后,老人显得很兴奋,“莲花湖我也常去散步,那里去的人可多了。在那重建沧浪亭?那以后更要去了。”
采访中,老人有句话特别意味深长,“不管是‘老八景’,还是‘新八景’,都是我们群众期待的‘好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