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05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
南水北调
2014年12月13日15:45 羊城晚报

据新华社电12日14时32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
根据国家安排,这项重大工程将向北京、天津等华北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整个项目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省年均配额为37.7亿立方米(含刁河灌区现状用水量6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
这项调水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线路全长1432公里。
创下多个世界之最的这项大型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去年12月全线贯通。今年9月完成全部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同月29日通过全线通水验收,满足调水要求。
历史观
千年后再迎新“运河”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是自京杭大运河春秋战国始凿、13世纪全线开通以来,中国首都再次直接接收到来自南方大型水系的持续供水。人们称之堪与万里长城媲美。
当初开挖连通钱塘江流域的京杭大运河是为了解决南北漕运问题,而如今的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南水北调的设想从1952年毛泽东提出到实现,跨越半个多世纪。
专家认为,它的规模和难度超过三峡工程。整个南水北调工程预计总投资为5000亿元,拟年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水量,使4亿多人受益。
经济账
工程投资“四方”买单
南水北调的资金投入十分可观,中线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013亿元。
这么多的钱从哪里来?来自主管部门的数据显示,1943亿元的中线主体工程资金来自四个渠道:中央投资、银行贷款、南水北调工程基金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
对于沿线民众来说,与自身关系比较紧密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重大水利基金两项,前者与水价有关,后者与电价有关。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只在南水北调受水区省市筹集,主要来源于水价中的水资源费。中线4个受水区省市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资总额为180.2亿元。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共1043亿元,占中线工程总投资的“半壁江山”,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来源于电费附加。此外,中线工程还利用中央投资312.6亿元、银行贷款407.2亿元。
两大疑问解惑
能否解华北水荒?
南水北调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约6000万人从此将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但是,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能破解华北“水荒”困局吗?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华北4个省市“都有水喝”。
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取水,全线新建渠道,自南向北分别流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早在调水方案规划之初,有关部门就根据各省水资源现状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配了水量: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河南省配额最多,达37.7亿立方米,约占三分之一强,其次是河北,配额为34.7亿立方米,处于渠道末端的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分配的水量相对较少,分别为12.4亿立方米和10.2亿立方米。
遭遇污染怎么办?
有人担心,中线全线长达1000多公里,仅仅跨渠的桥梁就高达1258座,输送过程中发生突发污染状况怎么办?京津地区能保证接收到源头的优良水吗?
对这些疑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的回答是:“针对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在跨越总干渠桥梁可能发生泄漏、爆炸、翻车等突发事故造成的污染风险隐患,我们制定了多层面的水质监测跟踪方案,一旦发现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为此,中线干线共设置有64个节制闸、60个控制闸、95个分水闸、54个退水闸,一旦发生突发污染情况,可以分段关闭闸门,通过退水闸将渠道内的污水排出,避免“问题水”北上。目前,全线百余座闸站经过应急演练,均可实现远程操控。
(原标题:南水北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