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210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4-12-18 13: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hoo374844 于 2014-12-18 19:16 编辑
王老为弘扬梅川的文化不遗余力,诲人不倦的精神值得我等学习,近来王老的每篇报道我都认真拜读,而且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足见王老之用心,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期待王老的后续大作。
有关城隍庙的报道,理应以官方为准,我所知道的传说,只是儿时的残存记忆,言之不当,请王老见谅!
据我所知,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梅川镇政府下辖三个居民委员会:分别是正街、西街、十字街;另有两个蔬菜大队:分别是东风一大队、东风二大队,当时并不存在城隍庙社区,而且考棚没有民房,不存在居民,也没有街道。
据民间传说,仁寿桥在民间称为“人驮桥”,在我儿时听老人讲有个凄惨的传说:在清朝建桥时,像仁寿桥这种工程在当时也算是个大工程,工匠有迷信思想,而且师徒相传,说是大工程破土动工时必要“犯人”,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仁寿桥在开工时先要犯一人,工头经过商量后,决定在破土动工时,路过工地现场的第一个人为所“犯”的对象。
即将开工时,只见一位少妇手挽红色的包袱,步履轻盈,款款而来,工头决定犯这位少妇。当这位少妇来到近前,只见她不慌不忙,解开包袱,用红色的包袱皮在空中舞动,工头即刻倒地,口吐白沫,当场猝死。工头实在没想到犯到了自己,他的魂魄永远留在了桥下,令人唏嘘,令人哀叹!所以在民间称为“人驮桥”。
后来镇民为了纪念这位工头所作出的贡献,在桥上摆放了个巨大的化纸炉,逢时过节,居民都要在炉里烧上钱纸,表示纪念。1954年发洪水时,这个化纸炉并没有冲走,后来怎么没有了,无法想起。
仁寿桥在1954年被洪水冲垮后,镇政府举全镇之力进行了修复,当时动员全体居民捐款,我家在十字街于1949年建造了一栋临街二层楼的铺面房卖了400元,作为修桥的捐款费用。当时做桥梁的花岗石取材于石船,桥梁长度的花岗石从山上取下,运到工地,实属不易,足见梅川工匠的智慧,听说石匠师傅都是下王村的,不简单。
在六十年代,桥的宽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梅川建筑队用钢筋混凝土两边各加上了一块预制板结构的桥梁,后来我离开了梅川,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就不清楚了。
纯属胡说,不值得考证,请各位看官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