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4
上尉
  
- 积分
- 405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个懵懂少年,家住在樊城汉江边的一家百货仓储公司。父亲在江对岸的地委机关工作。那时候社会上物资还比较贫乏。
每到周六晚上,父亲就骑着他那结实的‘‘永久’’28自行车回到樊城家里与我们团聚。每当清脆的车铃声响起,我弟兄俩会欢快地拥到大门前,提下父亲带来的水果、糖果等,让我们好不快乐。
有一次,父亲看到刚上初一的老大,晚上做作业,没得到好的保护,眼睛上架上了一幅眼镜,就琢磨起自己动手做台灯来,以改善弟兄俩的学习照明条件。
父亲找来了手钻、起子、电线等,母亲拿来当时流行的一种葫芦形的瓷酒瓶,开始动手做起台灯来。瓷酒瓶易钻破, 三、四个才能成功一个。做台灯的时候,父亲往往穿上他做饭时穿的厨衣,戴上眼镜,认认真真地制作每一步,也以防瓷片撞伤眼晴,我和哥哥则当着递工具的下手角色,母亲去生火做饭。
做一个完整的台灯需要二个小时,不仅钻眼是关健,走电线线路也是要点。这天,当第一个台灯做好时,己近九点。哥哥最先兴奋地叫出声来。父亲把伴他二十年的一个精美台灯罩,装在了这个新台灯上,当哥哥小心翼翼地打开新台灯时,母亲也把热了又热的饭菜端上来了,整个屋里更加温馨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问题来了,由于一个台灯明显不够弟兄俩用,俩人为争用台灯还差点打了起来,父亲利用休息,又做好了一台送了回来。玩伴胖子、金樊看到我家精美的台灯也缠着想要,我父亲满足了他们。到后来亲戚们来走人家串门,父亲也把纯手工的精美台灯当成礼物送给他们,得到了亲友们的一致赞誉。那二、三年,父亲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制台灯上。
直到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己成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的台灯还伴着他每天阅读时政新闻,我的那个则送给了在省城求学的女儿。这个爷爷亲手制作的台灯,定能照亮她人生的行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